萬建軍 李揚如
【摘要】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吸收就業、開拓國際市場、服務社會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我國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的要求,發揮財稅政策的積極作用建立健全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健全創新社會化服務體系,減輕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激發中小企業的創新潛能。
【關鍵詞】財稅政策 中小企業 自主創新
一、引言
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增強。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總數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對我國GDP和稅收收入的增長、增加的就業機會以及進出口總額的貢獻都在50%以上。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的重要來源,其發展的質量和水平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全局。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許多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困難,暴露出我國中小企業長期存在的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問題。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具有持續時間短,創新成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風險性更大。由于中小企業在資本和人才等方面的劣勢,使中小企業的創新主要是為了在形式、在市場占有份額上的領先,其創新成果缺乏有效的保護,容易被其他生產者模仿,因而其創新有一定的弱勢,創新收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創新的積極性不高。
二、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及其財稅政策的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但是,從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中小企業創新和發展面臨著很多突出的問題,如高投入高積累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沒有徹底得到轉變,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嚴重,資源供給不足矛盾日益突出,產品科技含量低,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技術主要依靠進口等。這些因素都集中地表現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企業領導者不重視自主創新,創新意識不強,企業的自主創新人才匱乏,技術人員流動性大,使中小企業的創新項目和創新機制難以持續進行。
(二)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財稅政策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多角度加大了財稅政策鼓勵支持企業科技創新的力度,經過不斷調整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支持科技創新的財稅政策體系,促進了企業的科技進步。但是從我國財稅政策的效用、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目標以及與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相比等方面看,我國在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方面的財稅政策還存在一些不足。
1.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財政政策存的不足。(1)財政科技投入不足。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科技投入,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一些資金支持。但是存在財政科技資金使用分散,對中小企業科技投入不足,財政撥款未形成穩定的增長機制。同時財政科技經費占GDP比重很低,財政科技資金對中小企業貸款補貼、虧損補貼等不足,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資金仍然十分困難。(2)財政科技投入結構不合理。我國財政科技資金較多地投入到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階段,財政基礎研究經費占財政科技投入的比重占10%左右,缺少對基礎性研究的財政投入,使社會基礎研究成果不足,公共、關鍵技術難以取得重大的成就,使企業創新缺乏必要的社會技術創新的基礎。政府在使用財政科技經費時,沒有恰當地安排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研究的比例,沒有正確理順政府與企業在創新上的關系,使企業難以成為創新的主體。(3)政府采購缺乏導向。我國地方政府部門在采購過程中很少做到不以注冊資本金、規模、年利潤等條件限制中小企業參與到政府采購活動,大大限制了政府采購在激勵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上的作用,是政府采購沒有對降低中小企業創新風險,為中小企業創新產品和服務創造市場需求,在創新發展方向和項目引導不足,使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道路十分艱難。
2.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稅收政策的現狀。(1)稅收法律體系不健全,稅收法規層次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支持中小企業創新和發展的稅收法律,沒有建立起一套比較系統規范的稅收法律體系。我國目前大多數的稅收政策是通過通知、暫行條例等臨時文件來加以規范的,稅收法律層次低、文件多,稅收優惠政策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指導性,而且我國在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投資方面的稅收優惠幾乎空白。(2)稅收優惠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我國目前激勵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多目標的,沒有明確針對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激勵。我國復合的激勵創新的優惠政策,不可避免地導致創新稅收優惠相互抵觸,中小企業也難以辨清國家的政策導向。稅收優惠不規范,激勵作用發揮不充分。我國目前制定中小企業創新優惠政策的部門很多,優惠政策出自多個部門,缺乏統一協調管理,系統性差,而且在享受稅收優惠的認定條件和審批不統一,有時會相互抵觸,使中小企業享受優惠的代價和成本很高,企業難以真正享受到稅收優惠,使稅收優惠無法形成激勵中小企業創新的合力。(3)財稅部門缺乏服務意識,稅收優惠執行不到位,財稅部門稅收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和積極性不大,沒有把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稅收的重要來源,對中小企業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態度較差。在我國,GDP和財政收入與干部的政績考核水平是息息相關的,這造成很多地方政府的財稅部門征管意識強烈,服務意識差,在制定和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方面的優惠政策少。(4)稅收優惠方式不合理,研發投入激勵不足。我國目前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是以直接稅收優惠方式為主,難以鼓勵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而且我國目前的稅收優惠具有很多的區域色彩,以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特區為主要對象,廣大的中小企業沒有享受到優惠,缺乏對其他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5)創新服務的稅收優惠不完善,創新服務機構和設施少。我國的稅收政策在促進產學研相結合上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對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發合作沒有加計扣除相關的費用支出,使基礎研究和技術成果與產業化脫離,而且科技創新孵化器和科技園的稅收優惠不能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需求,各類信息服務機構、知識產權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其專業化程度低、行業規模小、服務質量和水平落后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缺乏必要的指導。
三、完善激勵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財稅政策的建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好財稅政策對處在激勵的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的中小企業而言,是促進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手段。財稅政策可以通過直接優惠和間接優惠方式,提高企業投資收益,對中小企業形成技術創新的市場前景的良好預期,有利于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
(一)完善財政政策的建議
1.健全財政轉移性支出,增加財政預算科技投入,改善投入結構。我國應該整合財政科技投入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在把現有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財政投入落到實處的基礎上,在編制財政預算時對中小企業自主技術創新科技投入適當給以一定的比率增長,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貸款貼息和虧損補貼。
2.設立中小企業創業風險基金或者投資公司,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在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基礎上,我國應該整合科技專項資金,積極調動和運用民間資本,吸收民間資本共同設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基金,成立中小企業創新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創業投資、直接貸款或擔保,為中小企業籌集重點產業技術創新項目資金提供支持。
3.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功能,為中小企業自出創新創造市場需求。建立健全政府采購的監管制度,增加政府采購的透明度。政府采購可以通過對中小企業的價格優惠和合同預留等措施,尤其是在財政預算中增加對中小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的采購份額,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完善稅收政策的建議
1.構建自主創新財稅政策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國應制定關于創新的基本法,提升自主創新財稅政策法律層次,為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和發展的權益提供保護,提高中小企業創新的經濟預期。同時完善我國稅收法律體系,提高我國稅收法律的層次和穩定性,維護法律的權威,提高稅收優惠政策的透明性,穩定中小企業的稅收權益。
2.重點實施研發環節的稅收激勵。我國在繼續完善技術創新的直接優惠的基礎上,健全完善間接稅收優惠,使稅收優惠對象的中心應從產業鏈下游向上游轉移,稅收優惠向研發環節轉移,明確界定中小企業研發活動的范圍和內容,建立與國際規范相一致的研發活動統計標準和研發支出會計核算。
3.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構建產學研相結合的稅收優惠完善創新社會服務的稅收優惠,對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經費支出加倍扣除。促進創新服務機構的發展和完善,為中小企業提提供咨詢、技術指導等服務。完善創新捐贈的稅收優惠,放寬捐贈扣除的范圍。
4.完善科技研發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加大對科技研發人員的個人所得的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科研人員轉讓知識產權和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給予一定期限和額度的稅收減免;對從事科研開發人員以技術入股而獲得的股權收益免征或減征個人所得稅,對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給予的技術創新獎勵和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從而達到直接鼓勵科研人員科技創新的目的。
5.提高財稅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在稅收管理上,各級財稅部門要增強對中小企業的稅務服務意識,在輔導中小企業納稅、建賬建制、享受稅收優惠上提高服務質量,促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減少中小企業獲得創新稅收優惠的成本,把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培育稅源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袁紅林.完善中小企業政策支持體系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張玉明.中小型科技企業成長機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3]賈康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財稅政策與體制變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