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九軍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逐漸走向互聯網時代。國內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使得金融服務更具開放性和便捷性,在降低中間成本的同時擴大了金融服務邊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尚處于初步階段,逐漸暴露了潛在問題,為此,要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加強對其的監管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問題 建議
近年來,電商小貸公司、第三方支付平臺代銷各種金融理財產品、余額寶理財產品、活期寶、現金寶、“百度金融中心—百度理財”、百賺等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但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一、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基本模式
目前,互聯網金融從服務的形式和方式劃分主要有三種模式,分別為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延伸、金融的互聯網居間服務和互聯網金融服務。本文主要討論具有典型代表的B2C網絡信貸模式和P2P網絡借貸模式。
(一)國內B2C網絡信貸模式
B2C網絡信貸模式源于商業銀行及私人貸款機構,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對這一模式均處于探索階段。B2C網絡信貸模式比較典型的主要有工商銀行“網上個人質押貸款”、建設銀行“e貸通”網絡聯保貸款、以數銀在線為代表的阿里巴巴網絡聯保機構。工商銀行“網上個人質押貸款”主要是以銀行網銀用戶為基礎的網絡貸款服務,此類業務主要是將信息技術與金融借貸行為充分結合,資金處理效率很高;建設銀行“e貸通”網絡聯保貸款主要是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合作的網絡貸款服務,銀行依托互聯網現金流等監測平臺和信用評級程序考察相關企業的資信程度,大大降低了融資成本;數銀在線主要是分析企業在提出融資需求后,根據自身系統積累的信息數據尋找系統相匹配的金融機構,實現銀企對接。
(二)國內P2P網絡借貸模式
目前,我國網絡借貸模式主要有線下服務模式、紅嶺創投和拍拍網平臺。
P2P模式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用模式,主要是個人通過第三方平臺出借或獲取資金的行為。宜信為代表的線下服務模式。網絡僅提供交易的信息,具體到交易手續、程序都是信貸機構和客戶面對面完成;以紅嶺創投為代表的墊付本金中介平臺。這類平臺好處在于如果出借人通過這個平臺競拍貸出資金后,貸款出現逾期或者違約,這個平臺就為出借人墊付部分或者全部本金;以拍拍貸為代表的不墊付本金平臺。出借人通過這類平臺進行競拍貸出資金,若貸款發生逾期、違約等現象,網站不墊付本金。拍拍貸注重利用現實生活中借款人的人際關系作為放款依據,信用不好還會公開曝光黑名單,從而減弱了風險。
二、互聯網與金融交融發展已成常態
(一)互聯網企業向金融快速滲透
阿里的崛起具有代表意義,天弘基金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2月26日,余額寶用戶數突破8100萬,在短短近半月時間增加2000萬用戶。2月中旬余額寶戶均規模約6500元,業內人士推測,目前余額寶規模或已經突破5000億元;2013年10月28日“百度金融中心—百度理財”平臺正式上線,打出“一元起購、免手續費、快速取出”宣傳口號,上線當日在短短4個小時內銷售額突破10億元,參與購買用戶12萬戶,首批創始會員名額已滿。此后,百度趁勢于2013年10月31日推出“百賺”理財產品,短短四天之內相繼推出兩項線上理財產品;2013年11月1日,首批17家基金公司淘寶旗艦店正式開張,至此,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BAT(百度、阿里、騰訊)全面對接基金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末,余額寶規模為1853億元,用戶共計4303萬戶,用戶平均年齡僅28歲,人均持有金額為4307元;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月末,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9402億元(而12月份為增加1.15萬億元),同比少增2.05萬億元。分項數據顯示,1月份住戶存款增加1.81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44萬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1543億元。對于9402億元存款的去向,不少觀點認為,“余額寶”等各類現金類產品流行。截至目前,市場上的各“寶”類基金數量已經達到12只之多,主要包括支付寶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額寶、微信和華夏基金推出的理財通、蘇寧和匯添富廣發推出的零錢寶。還有華夏活期通、廣發錢袋子、匯添富現金寶等各類“寶貝”系列產品膨脹,眾多互聯網金融產品施展的“吸金大法”,加劇了銀行存款的搬家,互聯網銷售基金蔚為風潮。
(二)銀行逐漸實現自身業務的電商化、移動化
國內銀行電子商業移動金融業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將傳統業務通過電子銀行、網上銀行辦理。目前,國內各大銀行不斷推動電商化、移動化進程,普遍推出了功能強大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二是構建電子商務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線上融資等業務。建設銀行、工商銀行與阿里巴巴等電商企業合作,開展“網絡貸”、“e單通”業務;建設銀行“善融商務”上線,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積累收集大量客戶數據信息,并對數據進行分析研究,開發多元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及產品,滿足不同金融消費者需求。
三、互聯網金融存在的潛在風險
目前,尋找監管漏洞開展業務的不在少數,某一天風險爆發,將導致系統性風險,互聯網金融潛在的風險主要表現在:
(一)信息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高度依賴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具有廣泛的物理關聯性,一旦計算機網絡爆發系統性故障和遭受大范圍攻擊,可能導致系統崩潰,引發金融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融影響貨幣政策實施的有效性
很大一部分互聯網金融融資交易沒有納入社會融資規模統計測算范圍之內,使得社會融資規模總量不能準確反映金融與經濟的關系,降低了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影響貨幣政策的調控成效。
(三)客戶信息安全、資金安全存在潛在風險
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已相當嚴重,新聞媒體對相關的報道也不在少數,當一兩家網貸平臺出現風險,投資者就會對網貸平臺缺乏信心,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此的信任危機。
(四)反洗錢工作面臨挑戰
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交易主體缺乏有效的審核、管理,在交易頻繁發生后,銀行無法獲得交易雙方的詳細信息,銀行無法通過有效手段對洗錢、非法交易實施有效監控。
四、相關對策建議
(一)構建互聯網金融網絡安全體系
加快研制和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技術,包括各種計算機軟硬件設備、通訊設備、系統軟件等,強化數據備份意識,避免數據丟失。
(二)加強網絡信貸公司的管理,掌握信貸規模與投向
及時全面掌握信貸規模和流向,讓游離于社會融資總量統計范圍之外的互聯網融資納入統計范疇,提高社會融資總量指標測算的準確性,提高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三)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防止個人信息泄露
制定、完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和規定,對現有法律不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部分進行修訂,保護個人、機構的相關信息。
(四)加強第三方支付機構監管,制定互聯網金融反洗錢法律法規
第三方支付平臺業務納入《反洗錢法》的監管范圍,實施對網上銀行客戶身份識別、可疑交易監測報告、交易記錄保存、資金劃撥、網上支付等業務的有效監管。
參考文獻
[1]董俊峰.《實現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良性互動》[J].中國金融,2013年第20期.
[2]杜曉山.《國內外P2P網貸機構發展及相關政策思考》[J].西部金融,2013年第8期.
[3]李珮.《互聯網金融“來勢洶洶”亟需有效規范監管》[N].金融時報,2013年10月30日.
[4]余豐慧.《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共榮發展》[J].金融博覽,2013年第10期.
[5]楊洋.《兌付危機高發P2P網貸平臺陷“自融”死循環》[N].金融時報,2013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