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茹
摘 要:寫作能力是培養聾生表達、觀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聾生適應社會,實現與人交流的需要。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聾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從興趣的培養、提高觀察能力和習慣、循序培養、指導寫作等方面去努力。
關鍵詞:聾生;寫作能力;培養
語文課中的寫作教學是培養聾生表達、觀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聾生適應社會,實現與人交流的需要。因此,聾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由于聾生聽力障礙,無法獲得系統的口頭語言并形成基本的語法,加上手語表達與書面語言的不同,以及聾生接受的信息少,對事物認識上的偏頗等,聾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精心設計、耐心輔導。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聾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樂于表達
首先在命題上要讓學生寫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寫他們熟悉的、理解的、有所觸動的、有真情實感的,讓他們有話可說。例如讓學生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談談自己在學校的生活、學習情況,寫校園中的景色、和同學之間的事情等等。同時,在布置題目時,給出一個寫作范圍。讓聾生自己自由確定題目,他們反而不知要寫什么。布置一個題目又太局限,可以將同一主題的不同角度的題目出一些,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興趣任意選擇一個,這樣作文題目就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了。
聾生由于寫作困難較大,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布置完一個作文題目,簡單講兩句,讓學生自己寫就行了。這樣,許多學生不知寫什么,不知如何寫。這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開展討論、交流活動,讓大家暢所欲言,說說自己要寫什么內容,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等,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幾篇范文讓學生學習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同時,教師結合學生的情況給以輔導,提供給大家幾種寫作的思路和方法,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如何去寫,下筆有言。教師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根據這種思路去寫自己的內容,要有自己的創新和思想,不能最后都寫成千篇一律的內容。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習慣
學生由于缺乏觀察,寫作文時常常感到無話可說,不知要寫什么。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重視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仔細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積極思考,形成用手寫我看、用手寫我心的好習慣,摒棄在作文書上東拼西湊的不良習慣。例如學生描寫一朵花,可能一句“很漂亮的花”就完了。這時,可以帶學生到花園里,看看花瓣是什么顏色的,花蕊是什么顏色的,花瓣的質地像什么,花是什么形狀的,想象一下像什么,聞一聞是什么樣的香味,聞到香味后自己是什么樣的感受,蜜蜂、蝴蝶在花上飛舞時的情形是怎樣的,早晨有露珠時花又是怎樣的,月光下的花又是怎樣的,看花的美麗,想想花的生長、衰敗又有什么感想,等等。一朵花可以寫出很多的內容,讓學生明白只有細致觀察和認真思考才是寫作的源泉。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參觀后寫作,也可以讓學生看圖寫話,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聾生語言掌握能力較弱,而且程度參差不齊。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要分層布置寫作練習的內容,讓學生在教學中逐步提高。例如,不同程度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例如,可以先進行照例句寫話,看圖說話,看圖寫話,寫片斷,再寫觀察日記,擴寫、縮寫、續寫、獨立完成作文等。根據學生的實際,逐步提高,使學生在作文練習中切實有提高,有收獲,使學生學有所得。
四、重視指導學生閱讀
閱讀是聾生習得語言,擴大信息量,認識世界,發展思維,完善情感和提高道德修養的重要途徑。而這些也是寫作所不可或缺的要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只有讀得多,背得多,才能博聞強識,厚積薄發,應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因此,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例如可先瀏覽全文,找出生字詞,借助字典了解詞意,了解文意,畫出疑點、重點句子,反復研讀,或請教老師同學,把握結構,體會情感,還可摘抄佳句,寫一寫心得體會等。
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積累語言的活動,給以適當的獎勵和鼓勵,促進學生閱讀的興趣。例如成語接龍、成語競猜、小小故事會、讀書摘抄展覽、讀書心得交流。在班里可以設一個圖書角,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程度而且他們感興趣的讀物,例如作文指導書籍、童話故事、神話故事、短篇小說等,擴大聾生閱讀的范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培養聾生寫作能力是一項艱巨而長期的工程,甚至要貫穿在語文教學的每一節課和課外的環節上。只有聾生不斷積累和練習,才能不斷提高。讓我們在教學中繼續探索,不斷總結提高聾生寫作能力的方法,使聾生寫作能力不斷提高,促進聾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軍.新課程視野中的聾校語文教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
社,2009.
[2]教育部.全日制聾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草稿)[Z],2004.
(陜西省自強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