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沂
【摘要】近年來,電力行業陸續披露出不少經濟上違法違紀的問題,雖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不完整,監控失位。為規范企業財務管理,防范風險和提高效益,必須加強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建設。
【關鍵詞】財務 內部控制 風險
一、財務內部控制的概念
財務內部控制是在財務內部牽制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并由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每個工作環節中,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質、內容、范圍進行控制。
二、電網企業加強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電網企業作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企業,具有投資大、設施分散、資金密集的特點,如果管理松弛、內部控制缺失,不僅浪費資源,也極易滋生違法犯罪行為。因此,電網企業急需加快財務內控制度的建設,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國有資產管理的必然要求
國資委《關于加快構架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評價(2012)68號)文要求:各中央企業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工作、統籌協調,周密部署,抓緊推進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內部控制有效執行,推動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礎,也是電網企業改革的方向,其核心內容是要求企業形成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經營體制,而財務內部控制則是企業自我約束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三)財務內部控制是企業財務計劃實現的保證
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是通過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要保證企業財務計劃的實現,就必須對企業財務計劃的執行過程進行監督和調節。
(四)防止經濟犯罪的有力措施
大量事實說明,權利未受到制約,內控制度缺乏或形同虛設,財務管理混亂等是違法犯罪能夠得逞的根本原因,由此也說明了財務內部風險控制制度建設的必要性。
三、企業財務內部控制的要點
(一)人員素質控制
按照崗位職責要求編制崗位說明書,規定任職條件,從工作經驗、專業能力、綜合素質等各方面對人員素質控制。
(二)職責權限控制
企業從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應有明確的管理職責,清晰的事權與財權,嚴格的審計與監督。
(三)業務流程控制
整理規范現有流程,持續審視和優化流程,必要時流程再造,使每個流程都可以從頭到尾由一個職能機構管理,做到機構不重疊,業務不重復,達到縮短流程周期、節約運作成本的作用。
(四)會計程序控制
嚴格遵守《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對會計核算程序和控制規則的規定,按要求進行會計崗位設置、分工,實現職責清晰,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
(五)投資權限控制
對投資規定嚴格的審批程序,職能部門按程序工作,在投資論證基礎上進行嚴格的審查,必然會制約亂投資行為,提高投資可靠性。
(六)財產物資控制
對企業非實物資產應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定期核對、分析,并采取措施催收,防止因超過時效或債務人原因形成呆壞賬;對實物資產應制定管理制度,明確有關部門職責,嚴格規定新增、變動、處置等報批程序,并進行定期清查。
(七)審計監督制度
內部審計部門是企業經營工作的專職監督機構,工作的重點應放在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審方面,即首先審查各經濟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學、嚴密,再抽查一定數量的經濟業務看是否符合內控規定,從而對審計單位的內控體系作出評價,對存在的問題督促其完善。
四、電網企業如何做好財務內部控制
(一)制定完善的財務內控制度
內部會計管理控制制度是指以財務管理工作為核心,與財務活動的合法性、資產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有關的控制。
(二)科學管理和維護財務內部控制制度
1.結合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其他各項管理制度及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對比測試,找出企業管理制度的關鍵點、內部業務流程的關鍵點、控制制度的控制點,分析三者間是否缺漏,三者間公共部分的點集、兩兩相交的點集及相互獨立的點集。
2.經過了測試后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將不斷地進行持續性的改進和測評。
3.財務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內部流程相交的兩個圓中,讓兩者交集掌握在合理的范圍內是內控制度管理成本控制和業務風險防范兩者權衡的重要結果,是實現財務內控制度有效和效益的關鍵。
4.企業的內部流程會隨內部機構的變動而改變或隨業務性質的變化而變化,財務內部控制制度應根據業務流程點及他們相關交點集的變化而不斷持續變化。
(三)建立風險庫、實現風險管控一張網
作為電網企業實行集約化管理和一體化管理,業務流程與風險點具有共性,建立完善的共享風險庫,形成統一的風險防范作業標準,實現風險管控一張網。
(四)設立財務風險管控指標
與經營管控指標結合設立相應的風險管控指標,以此考核下屬企業與相關業務部門,來保障企業的業務需求,又可防范風險。
(五)防止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過度復雜化
1.復雜化的內部控制制度帶來管理的低效和管理成本的上升,企業需要在內部業務流程中進行重新整合和分工,讓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同時讓同質性業務的流程盡量精簡合并,同時借助電子信息化的方法來避免錯誤和失誤的發生,來改變控制的節點,以實現內控制度的合理有效和管理效能的提高,而不是從逃避風險的角度來做一味的增加控制節點。
2.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將帶來業務總體控制點的減少,使業務流程趨向更加的合理高效,通過建立授權和分權的管理,增加違約和違責的機會成本,將可能實現管理和內部控制效率的上升。
3.非重要業務的關鍵流程盡量避免出現重復交叉控制,否則將引起管理資源的浪費,爭取每一種風險只需一個控制環節或控制點就能實現,每種風險內容不出現交叉。
五、小結
電網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完善過程是伴隨整個企業制度的發展而動態地持續的改進過程。財務內控制度在一定時期內是相對穩定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一個與其他管理制度的不斷融合,改進的過程,會隨著企業其他管理制度的完善而變得精煉,也可能隨著業務流程的改造而變更,變得更加深入精細。企業財務內控制度與其他管理制度的配合最終的效果是降低企業的內部管理風險的同時提升管理效益,使企業的整個管理制度變得合理、高效的。
參考文獻
[1]陳業菊.企業集團財務控制模式選擇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8.
[2]鄭芳.集團公司財務控制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8(5).
[3]吳春明.內部控制制度的檢查[J].財稅涉稅風險管控,2011(05).
[4]朱加申.集團風險管理應該是一體化風險管理[J].財稅(CFO新世界),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