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
【摘要】當今音樂教育在對音樂本身審美性、藝術性內涵的認識及理解上有所缺失,情感性音樂教育被忽視。情感是人對一定事物或一定現象的情緒態度,是人在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度的體驗。可見,這種態度的體驗,希望能引起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對音樂情感性教育的關注與思考。
【關鍵詞】音樂教育;情感教育;情感體驗;情感效應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所謂情感體驗,是指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欣賞作品或演唱作品時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應。學生的情感應隨著音樂的發展產生共鳴與起伏,并從中得到心理上的藝術滿足,從而完成真正的心靈陶冶。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熱愛音樂?如何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到美的內蘊、得到美的啟迪、受到美的教育?我認為以情感人,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情感效應,是上好音樂課的有效方法。
哲學大師黑格爾這樣評述音樂情感性:“音樂能表現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靈魂中的一切深淺不同的歡樂、喜樂、諧趣、任性和興高采烈,一切深淺不同的焦躁、煩惱、憂愁、哀傷、痛哭和惆悵等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熱愛之類的情緒都屬于音樂表現所特有的領域。”可見,音樂和人的感情有著多么緊密的關系!因此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抓住音樂藝術情感性,以情感動孩子,以樂感染孩子,充分調動他們的音樂興趣,在情感教學中引導他們走進音樂美的世界。
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情感,讓學生愿意嘗試
目前我國音樂教育出現了很多只注重專業技巧、表現技術等教育問題,而忽視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當學生愿意嘗試時,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爭著去“試一試”、“分析分析曲式”。反之,則提不起勁頭,對教師在課堂提出的問題只有少數學生有積極性,大多數學生則漠然置之,可見,要學生具有學習音樂的嘗試精神,那么,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愿意嘗試學習音樂的積極情緒及情感。音樂嘗試教學法的第一步是準備階段,是培養學生嘗試情感的最佳期,為此,許多音樂教師都抓住這一時期,創設與新知識緊密關聯的音樂嘗試環境,來培養學生愿意嘗試的積極情感。例如在音樂欣賞抗日時期的歌曲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影視作品《南京南京》《亮劍》《大決戰》來進行情感教學,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氣氛活躍,而且學生用于嘗試自己對歌曲內容的理解,踴躍發言,并通過老師中肯的評價,使學生擁有了成就感和自信,我感觸良久,音樂欣賞課不僅是課程中的任務,而且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信心有著巨大的影響,還有效地完成了情感教學的任務,它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還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的理解力、感受力,使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情感得到提高。又如教師情感投入,語言的感染是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關鍵,在欣賞樂曲《茉莉花》時,教師首先將聲樂、舞蹈、器樂有效整合的畫面展現給學生,然后學生被曲調細膩優美委婉的旋律所吸引,自始至終的心情都是給人以柔美的音樂感覺,用他們的話來說,聽這首樂曲就看見了一幅江南水鄉秀美的畫面。因此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開始思考、開始細聽,教師用心組成的無聲語言啟迪學生們學會如何欣賞音樂,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運動覺的聯合感知,才能獲得對欣賞音樂情感的敏銳感覺,也為學生分析作品奠定了基礎,激發學生熱愛民間音樂的熱情,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情感。從以上教師的做法可以看出,課前教師做了大量、細致、充分的準備工作,他們運用了創設嘗試音樂的環境的方法,激發學生愿意嘗試音樂的積極情感,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下一步的嘗試學習的活動中。
二、激發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是情感的藝術,老師應該是美的化身、愛的使者,老師關愛的眼神、真誠的話語,都能打動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音樂教學過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所以,當教師進入課堂后,必須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以此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既有認識成分,也有情感成分。所以,一個好的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千方百計地考慮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使他們一上課就進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學情境中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擅于捕捉身邊的人和事,并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引到學生體驗音樂中的美、發現音樂中的美,并用音樂中的真善美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人和物;教師要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有新鮮感,時時處于學習的最佳情緒狀態,“少一點限制和規范,多一點寬容和鼓勵”,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溝通,使教與學升華為愉悅的情感交流。例如,在欣賞音樂時,當遇上喜歡唱的歌時,總有學生激動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盡管喊唱有損聲帶且不好聽,但一味強調“輕點再輕點”只會令學生情緒受到抑制,演唱變得無精打采了,讓想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法,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與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改變與適應。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才真正體會到音樂課的快樂無限。
三、對音樂情感的正確認識是有效實現有價值音樂教育的關鍵
面對同一首樂曲,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許多教師在看待學生音樂情感,情由樂而動,音樂與情感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強調以情感人、以樂動人、以美育人的情感教學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音樂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教學氛圍里,在音樂與師生的情感互動中,探索音樂之美,感受音樂之情,才能讓學生在音樂教育中聽之音、動之情、感之形、曉之理,從情感的共鳴中找到美的體驗,得到美的升華。讓音樂之聲去開啟人們的智慧,陶冶人們的心靈,讓我們的學生在音樂教育中健康成長,和諧發展。
在音樂教育中,我們一定要看到和抓住音樂的情感本質,不能脫離和凌駕于音樂本質之上,過分地糾結于技巧訓練,只能是培養同一模式下的機器,使音樂失去魅力。我們一定要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呼喚音樂的本質,源于情感感受,真正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感受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