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
摘 要: 在高職英語學習過程中,聽力不僅是一項基礎的交際技能和語言學習核心,而且在學生未來職業崗位實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本文以高職理工科學生的英語聽力教學為基礎,分析了目前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希望以此有針對性地提高高職院校英語聽力教學水平。
關鍵詞: 高職英語 聽力教學 教學改革
我通過對四個班級共200個學生進行調查,找出了聽力薄弱的問題所在:
一、高職英語聽力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
首先,被動學習,學習依耐性強,學習手段單一。據統計,65%的高職學生基本認為“我練習聽力是為了通過考試”,大部分學生的聽力學習僅限于課堂,僅限于被動地“聽”,課堂之外只有1%的同學一有機會就與外國人說英語。另外,統計發現,80%的學生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用多媒體練習聽力對他們提高很大,1%的同學通過手機或者電腦聽英語聽力或看英文電影。雖然現在科技發達,但是高職學生的英語聽力仍然停留在“講單詞——放錄音——對答案”上。
其次,高職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對英語聽力學習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嚴重不足。與普通本科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屬于專科層次,加之社會對高職存在的偏見,高職生對自身的認識往往產生偏差,容易產生較重的學習自卑感,從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在聽力訓練中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逐漸喪失學習興趣。
最后,高職學生文化基礎相對較差,缺乏知識機構的系統性。高中階段的學習大多以提高英語的讀、寫能力為主,忽視了聽、說能力的培養,高職學生在聽力方面的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另外,調查中發現,90%的學生不喜歡聽英語廣播,50%的學生表示對老師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70%的學生喜歡聽英語歌曲,48%的學生認為看英文電影對自己英語聽力水平的提高有幫助。由此可見,高職學生聽力學習受個人興趣影響較大,對不同的材料喜惡明顯。
二、教材內容枯燥,教學模式呆板
目前,高職教師主要依靠教材進行教學,輔之以一定的錄音材料。教材很多時候內容偏舊,即使是再版,也難免有“換湯不換藥”之嫌,不僅內容枯燥,版式也較落伍,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教材的難易程度不能與高職學生的要求匹配。另外,教學模式呆板:學生依靠老師播放錄音,完成練習,教師照本宣科對答案。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導致學生不感興趣,教學缺乏創新,學生被動接受,這樣必然導致英語聽力教學質量低下。
為了改變聽力現狀,現結合我院高職英語聽力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著手提高教學質量:
1.利用多媒體資源,采用優質的音頻、視頻聽力材料,對學生進行大量的、重復性的聽力訓練。由于課堂時間較緊,教師一般采取課上將聽力材料聽一兩遍,課后讓學生將資料復制回去進行自學的方法,這樣可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鞏固英語聽力內容,在適當的時候,通過說寫的方式進行復習。利用多功能語音室,使用talking,roleplay等方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實踐,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聽力材料。
2.聘請外教進行英語聽力教學活動。隨著高職教育規模的逐步擴大,以及各行業對職業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已有許多高職院校開始聘請外籍教師進行英語教學。
3.詞匯量掌握不足是影響聽力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素。掌握一定的詞匯量,是學生學習和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的前提條件,是學好英語的基礎。然而,一些學生由于受到詞匯量的限制,當遇到生詞稍多、難度較大的聽力材料時,便難以聽懂,無法理解。即使有很好的語法基礎,對聽不懂的句子或短文,也難以根據上下文辨別詞義,理解全文。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一般來說,詞匯量較大的學生,其聽音理解水平自然就高;詞匯量少的學生,相對來說聽音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
4.精聽與泛聽要有機結合。精聽要求聽懂每句話、每個詞,目的是讓學生學到標準的英語語音、語調,掌握基本詞匯、常用短語及常用句型;泛聽則不要求學生每個詞、每句話去聽,而是要抓住材料的最重要信息,對于與問題無關的細節則不必細聽,目的是進行更多的聽力訓練,為實際交際做準備。有了精聽做基礎,繼而展開大量的泛聽訓練,精聽、泛聽相結合,取得事半功倍的聽力教學效果。
高職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如果能夠將課堂內外結合起來,基于學生水平,注重興趣引導,給予一定的壓力,融合以上四種方法,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迎紅.淺談影響大學外語聽力教學的因素及提高途徑[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5(6).
[2]夏小維,陶小悅.高職高專英語任務型聽力教學探索[J].職教論壇,2005(8).
[3]李孟楠.淺談高職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方法[J].職教與成教,2007(3).
[4]姬祥照.試論提高英語聽力課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