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莊麗娜
摘要:幼兒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國幼兒主題活動存在著一些問題,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多元化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于多元智力理論分析我國幼兒園在主題活動目標、內容以及活動方法、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幼兒主題活動設計,并提出相應的策略是促使幼兒全面和諧、健康快樂成長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幼兒主題活動;策略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智能是多種多樣的,提出了每個人都擁有九種智能即言語——語言——數理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和自然觀察者智能。多元智能理論的發現和提出給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徑,正確分析我國幼兒園主題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重視幼兒其他智能上的表現,引導幼兒發揮優勢智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一、幼兒主題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主題活動過于形式化
幼兒主題活動在設計方案時常常未能站在幼兒園整體角度去規劃設計,一些教師為了完成活動任務,在各領域與各學科之間強拉關系,任意從中選擇一個主題內容,使得整個課程活動結構松散,彼此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主題性不明顯,學習意義不大,學科本身的學習價值也受到了影響。此外,很多主題活動的設計過于形式化,牽強附會,也極大損害了實踐中的活動組織。
幼兒主題活動過程主要以教師帶領幼兒活動為主要模式,活動中幼兒主要是被牽引的,過多的強調幼兒具體知識的掌握。活動僅局限于課堂中,幼兒的探究發現式學習在活動中是被廣泛忽視的。如: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只是單純地教幼兒唱歌以提高他們在歌唱方面的表現能力,甚至有些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曲目一遍遍地灌輸給幼兒,這種活動方式不僅不能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反而會讓他們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
(二)幼兒主題活動缺乏系統性
幼兒園當前的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更多關注教學的廣度與橫向銜接的問題, 而很少考慮活動內容的深度以及活動內容的系統性與邏輯順序等問題。幼兒園沒有專門用于主題教學的教材,目前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就是在原有各科教材中抽離出相關內容組織在一起, 開展所謂的主題教學活動, 致使主題活動過于龐雜,喪失知識的整體性。幼兒園方案眾多,大多屬于各個班級各個年齡段之間獨立的主題教學活動,無法建立起系統的課程與教學方案之間的銜接關系。
另外,當前我國幼兒主題活動設計還是按照傳統的教育思想定位。幼兒能力的發展要求對人際交往智能、自然觀察智力等方面的智能有所忽略,仍舊側重于數理智能和語言智能兩大項,過多關注任務的完成,忽視幼兒實際發展的需要。
(三)幼兒主題活動忽視層次性
目前,一些教師在設計主題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采取直線式的方式把知識作為主題的核心,將多種學科領域結合起來去整理和設計,然而這種方式的處理缺乏層次性考慮, 沒有對同一年齡班或者整個幼兒園不同年齡班之間主題活動的遞進與銜接進行設計。根據主題活動的設計原則,最好采用螺旋式的課程設計,選擇一個大主題根據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開展不同層次的主題內容,從而使這些內容能夠有機的銜接起來, 構成一個主題逐層拓展與深化的螺旋式主題網絡。
二、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幼兒主題活動設計的策略
(一)活動目標的設計要多元化
教師應為兒童提供有探究價值的環境,同時調動多種智能充分利用幼兒多種感官去探究和學習。對幼兒的智力領域一視同仁,在對課程進行設計時,有意識地指向幼兒多種智能的其他方面,實現多元發展。例如: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語言總結表述出來,這樣可以促進幼兒的邏輯——數理智能和言語——語言智能的發展。
此外,我們還應該具體明確在多元智能體系的教育中要達到何種活動目標才能使主題活動更具有方向性。幼兒園應要求教師在應用多元智能理論安排主題活動時對自己每次集中教育活動要達到的目標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例如:我們要培養幼兒的言語智能,對不同的幼兒做出具體要求,對能力較強的幼兒要求其在活動中能聽懂老師要求并進行具體的操作,對于性格比較內斂發展遲緩的孩子,我們可以要求他能復述老師的要求即可。突出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活動中發揮幼兒探究式的、發現式的、合作式的學習。
(二)活動內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兒發展
更新課程內容,擴充能力范圍。幼兒園主題活動內容的安排要體現尊重幼兒的思想,設計的活動內容要從幼兒的實際需要出發,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以更好的處于兒童的最近發展區范圍內,充分發揮幼兒的潛能,使幼兒擁有自信,激發他們進一步的發展。
幼兒園主題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活動內容要保證每個幼兒在每一項智能領域都能得到合理的發展,要注意在關注兒童優勢智能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兒童的弱勢智能。如,以“環保”為主題的音樂活動設計:
1.播放有關大自然的美妙音樂,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請幼兒說出音樂中出現了哪些聲音。然后請幼兒自由想象鳥兒在天空下自由自在飛翔的歡快情景。這一環節訓練了幼兒的音樂智能、語言智能。
2.教師描述日常生活中不愛護大自然、不環保的行為,使幼兒知道這些行為會破壞大自然。讓幼兒嘗試用畫出大自然被破壞后鳥兒傷心的流淚以及灰色天空的場景。這一環節訓練了幼兒的空間智能。
3.播放兒歌《環保》,讓幼兒先欣賞兒歌然后教師引導孩子通過歌詞認識到怎樣做才有利于環保,最后讓幼兒回憶并講述自己曾經的哪些行為是不利于環保的,教師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一環節訓練了幼兒的音樂智能、語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
4.教唱歌曲《環保》,然后分組進行展示。這一環節訓練了幼兒的音樂智能和人際交往智能。
(三)活動方法的應用要注意因材施教
活動方法要因材施教,靈活多樣,有的放矢。教師是幼兒主題活動方法的主要運用者,教師應有意識地發現現有活動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尋找不同智能在解決問題中的協調過程,活動方法設計的重點是要關注每位幼兒智能方面的發展,每位幼兒教師在制訂、改變和完善智能的活動方法時應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來設計。集體活動、小組學習、個別學習等都是很好的活動組織形式,另外,還可以滲透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和教育環境的創設中。
幼兒主題活動方法應注重個別性、個性化設計。智能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孩子適用的教學方法就會有差異,可以開展講故事、開放性游戲,目的性自然觀察等活動方法實現幼兒智能的全面協調發展。我們還可以廣泛運用多媒體演示法、情景法、游戲法、活動展示法、動手操作法等個性化的教學方法。
(四)活動評價的應用要科學化
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要求幼兒園的教師、幼兒、家長、管理人員共同參與評價。可以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對主題活動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教師可以向幼兒的家長介紹如何搜集孩子發展的資料,怎樣在家里觀察孩子的發展情況。如觀察孩子的繪畫作品、照片等。這樣,家長可以幫助教師更多地了解幼兒,共同參與評價。
評價方法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紙筆測驗之外,可以借鑒國際流行的“檔案袋評定”技術、觀察記錄法、對話法、反思法等。學習國外先進的評價方法,注重質性評定,注重評估問題的情境性與可靠性,注重評估的發展功能。還可以利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定性評價的方法,針對每一個兒童的特點給予有價值的評價,以促進每一個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加德納,沈致隆譯.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王成剛. 當前幼兒園主題教學活動組織的偏差與反思[J].學前教育研究,2008(9).
[3]姚藝.我園主題探究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02(6).
■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