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美術教育教學的宗旨在于在不同的美感體驗活動中增進兒童的表達、想象、創造和實踐的能力,進而達到美育。樣式化期兒童美術容易樣式化,從而抑制人的想象、創新能力發展,在創新型人才需求的社會,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至關重要。許多兒童在“樣式化期”年齡段后很長一個時期仍表現出樣式化的刻板,同時缺乏想象與創新。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促進樣式化期兒童美育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樣式化期;美術教育;思考;創新
“畫得不錯!挺好的!”在二年級1班第一節課里,面對學生自告奮勇要拿到講臺展示的一幅畫(圖1),我給出了正面、肯定的鼓勵。因為我知道賞識教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和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在美術課中任何的藝術表現,大都應該是被鼓勵和包容的。這是以“我可愛的同學”為主題畫的一張畫?!袄蠋?,他畫的人都是一樣的”一個小男孩大膽地說道。其實我何嘗不是一眼就看到了他畫的“可愛的同學們”基本都是一個樣,并且大部分學生都不同程度的“一樣”化。一樣的五官、衣服(或許應該說身體)、褲子或裙子(男褲子,女裙子)。幾節課下來,對照他們的作品,畫面的太陽、云朵、花、人,畫的地面,天空的位置都基本上和上次課一致。我不禁感嘆:他們缺乏創新力,作品概念化,明顯的屬于“樣式化期”兒童。
兒童藝術發展的階段可分為:1.涂鴉期(2-4歲);2.樣式化前期(4-7歲);3.樣式化期(7-9歲);4.黨群——寫實萌芽期(9-12歲)。形體概念化的形成在“樣式化期”,這一階段的兒童“發展一種形式的概念并反復的使用,樣式以一集體表現的方式呈現,有意義的經驗可能會改變其樣式”①孩子的繪畫發展進入樣式化期,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在畫畫時會因畫面的需要,出現一些概念化的樣式,比如這幅畫畫面需要一棵樹,另一幅畫也需要一棵樹,那么在不同的時間與畫面,他那樣式化的樹都會出現,其造型和其他孩子同一時期畫的樹十分類似。小鳥、蝴蝶、蜜蜂也都有固定的樣式(圖2),并長時期出現在畫面,這“時期”可延續到若干年,甚至更長時間。
樣式化時期孩子的繪畫在造型、空間表現、用色上都反映出“概念化”和“普遍性”的特質,出現“樣板樹”、“樣板房”等。并且不會動的物體通常是以正面形式呈現,而會動的物體則大多運用側面來表現?;拙€和天空線會在這一時期出現,所有的物體都并列在一條“基底線”上(有時紙邊就是基底線),因為樣式化時期的兒童會這樣思考:“這棵樹長在地上,草長在地上,我站在地上,我家的房子建在地上,我們全部都在地上。”②畫面上的基底線可能是孩子所站立的任何平面,為了想表現自己一些特殊的體驗,若一條基底線無法滿足其表現需要時,兩條以上的基底線就會出現在同一畫面。同時,樣式化時期的兒童色彩不再隨機,也不依情感設色,而是用固定的色彩來描繪某些特定的物體,以表現物體永恒狀態下所呈現的色彩。如太陽都是紅的,草地都是綠的,海底在黑夜也是一樣的藍。每位孩子都有其特定不變的“色彩樣式”。
兒童美術教育教學的宗旨在于在不同的美感體驗活動中增進兒童的表達、想象、創造和實踐的能力,進而達到美育。經過調查,許多人在“樣式化期”年齡段后很長一個時期仍表現出樣式化的刻板,同時缺乏想象與創新,因此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異常重要,直接關乎兒童“樣式化期”的長短和想象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有什么辦法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創新能力,創作出有變化、有創意的作品,如何更有效地進行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促進樣式化期兒童美育發展?在不斷的教學實踐摸索中發現,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創設無壓力環境
一般課堂上老師不鼓勵學生情感的表露,常以上對下權威式方法來管理課堂,一味地鼓勵學生“認知”(重理性而輕感性)的學習。對于藝術科目,不妨鼓勵學生情感的參與,提供一個健康、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讓兒童可以以繪畫的良好渠道宣泄情緒,將負面、破壞轉化為建設與創作。這既有利于樣式化期兒童身心發展,也更利于其思維拓展,更好地進行美術活動與教育。
二、 誘發藝術動機
在樣式化期,教師應多刺激孩子的意識,讓他們對自己所創作出來的一些比較貧乏、缺少變化的象征符號不滿意,鼓勵其運用深刻的經驗,而不是刻板的形體符號。強調不同的表現方式,贊美有變化的作品,鼓勵實驗,鼓勵有創意的思考。禁忌要求此階段的孩子模擬現實中的物體形象,樣式化期的孩子寫實意念不高,只要是學生真誠的創作,不管其美感表現多么缺乏,都應該重視。讓他們知道他們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
在教學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討論過程自由、有彈性,老師以開放的胸襟采納學生的意見,使師生間、學生間熱烈互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急切要將討論結果表現出來的強烈欲望,從而激發他們的繪畫創作欲望。
對同一事物、景物、人物進行多種表現形式訓練。安排主題讓學生在一幅畫中運用三種以上不同的畫法表現同一樣事物。比如畫面中兩個以上的“人”、“樹”、“小鳥”,強調畫出不同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區別、創新表現同一類的事物。
選擇強調“動作”的主題。在討論中注重其自身體驗:人、事、時、地的經歷體驗。如:“和XX一起堆雪人”、“有趣的跳繩體育課”、“捕蝴蝶”等。他們能從該動作經驗中得到啟發,讓特定的經驗刺激兒童用時間和空間的再現來表現該經驗。
三、選用適宜媒材
就樣式化期的兒童來說,任何無法充分掌握、增強其自信心的媒材都不是好的媒材。因此,廣告顏料、蠟筆或粉筆較水彩、油畫更適合此階段兒童。不應強迫孩子一下應用過多的媒材,當孩子急切想創作時,過多的媒材不只是一種浪費,還會分散孩子致力于創作的注意力。此階段的孩子已比較注意細節,使用大張的紙比小張的紙更適宜。另外,立體空間制作的媒材不僅可以鼓勵孩子對空間的思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手腦并用、協調與發展的機會。
四、 避免模仿
避免模仿,明確提出模仿別人作品不利于我們創造力、想象力的培養??商峁┎煌挲g、不同層次,但主題相同的幼兒繪畫作品給幼兒欣賞,并組織孩子對這些繪畫作品進行討論,這樣,既可從別人的創作中獲得啟發和靈感,又可在欣賞、交流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多種表現形式和方法,讓兒童有更多的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作品。
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意義重大,關乎兒童日后的審美意識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關乎孩子將來在各個領域中成為有幻想和創新能力的人、有美感和文化理解能力的人!讓我們共同關注正在成長的兒童美術教育,為美術教育事業出微薄之力。以上是本人對樣式化期兒童美術教育的一些淺見,希望在日后美術教育教學工作中能積累發現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注釋:
①陸雅青.《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P12.
②陸雅青.《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P90.
【鐘林燕,廣州市番禺區鐘村奧園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