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玲玲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是一切專業技術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語文;高效課堂;導入;閱讀;現代教學手段;和諧氛圍
高效課堂一直是教師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必須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化課堂結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引起學生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掌握基本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促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并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
一、巧設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說:“課的開始,導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绷己玫膶雽ぐl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進入正文的學習。所以,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恰當的導入方法,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輕松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朱啟平的《落日》時,由于本文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通曉日本軍國主義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強烈意識。所以,在導入課時,我讓學生對“日本在長達8年的戰爭中在中國犯下了那些罪行”進行自由發言。他們僅在歷史課或影視劇中對此有所了解和接觸,在每個學生心中,他們都知道日本在中國犯下了累累罪行,但是,他們并不能深入理解這些罪行所帶來的災難。所以,讓學生進行自由發言,一是可以激起學生的愛國之心,二是可以順勢引導學生進入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朗讀課文,進而為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做好鋪墊。
二、廣泛閱讀,提高寫作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語文必備的能力之一。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充實自己的知識庫。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他們基礎知識較差,閱讀能力弱,他們更不喜歡寫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充分發揮閱讀的價值,隨之也使語文課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每周寫一篇讀書筆記,引導學生做一個讀書計劃,每周看一部短篇小說,或是閱讀一些優秀的文章或是名著等等。如果一周看不完的話,可以分層次地看。但是,每周的讀書筆記必須要寫,還要寫出自己的真正體會。教師可以選擇不定時的抽查,也可以選擇全部審查,這個依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也可以寫一些下水文,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受教師和我們同在,讓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使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當然,在學生堅持寫周記的情況下,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三、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將知識形象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要合理應用多種媒體組合,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有益自學的教學環境。而且以往單一的教材、黑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了,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使學生在形象的展示和輕松氛圍的渲染中,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節選)》時,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觀看了有關電影片段,讓學生在生動曲折的情節中,調動學習的激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內容。又如,在學習李煜的《虞美人》時,我向學生播放了“虞美人”的音樂,營造哀傷愁苦的氛圍,引導學生去領悟這篇“詩中之帝”。讓學生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正確地理解教材的內容,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四、營造和諧氛圍,調動學習樂趣
語文新課標要求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尤其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逐漸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最終形成親其師,信其道。
總之,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實現高效語文課堂的同時,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國笑.淺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華章,2011(29).
[2]董波.營造和諧氛圍 構建高效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1(3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