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麗曼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和認識水平,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好的情境不能只追求表面的花哨,而是要有合理性、導向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問題情境;教學片段;合理性;導向性;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生的認知活動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積極的思維常常取決于問題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現實生活和認識水平,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覺數學的力量,最終獲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所以,在教學實踐中,要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初涉教壇之時,我以為創設情境就是要具備趣味性,過于追求表面的“花哨”,但通過近些年的實踐,卻發現自己忽視了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合理性、導向性和有效性。在教學設計中,這三個方面是要同時兼顧到。以下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通過幾個教學小片段進行說明。
在七年級“平行線的判定”一節的教學中,我最初的教學設計是通過滑雪板引入的:教學一開始,出示幾幅滑雪的圖片,問學生:“你喜歡滑雪嗎?”學生大多有滑雪經驗,回答:“喜歡。”之后我又追問:“那在滑雪中有什么注意事項嗎?”果然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滑雪中要想停下來,雙腳跟要慢慢地將雪板尾部向外推開,呈內八字,避免摔倒。”有的說:“轉彎的時候要小心,左轉彎時重心放在右腳,左板輕浮在雪面上,向左滑。”學生是興趣盎然,我則是滿頭大汗。本想讓學生回答出:“直行滑雪時,要保持滑雪板的平行狀態。”從而引出平行線的判定。結果一方面由于自己對于滑雪不夠熟悉,又加上自己對問題的創設不夠妥當,提問過于泛化,導致學生的思維過于發散,偏離了主題。于是我又設計了兩種方案,第一個方案是把滑雪的問題具體化:“如何在滑雪中保持平穩滑行。”第二個方案是重新創設了一個情境,課下提前錄制了學生用尺規作圖畫平行線的方法,課堂上通過播放視頻,引出問題,“為什么這樣畫出的就是平行線?”從而揭示出課題。最后在教學中,我選擇了后者,因為學生對于這個情境很熟悉,而且該情境還能用于平行線判定定理的得出,更具有合理性、導向性和有效性。
在八年級“課題學習——將軍飲馬”的教學中,若直接按照課本中的問題引入,對于本班學生而言,難度過大,很難得出問題解決的方法。考慮到創設問題情境要結合學生能力水平,具備一定的有效性,我在設計中把飲馬問題進行了分解:通過古詩《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引入,把將軍飲馬的問題變成了故事串,以軍營搬家為由,把故事分解成了“兩點位于直線異側的情形”以及“兩點位于直線同側的情形”兩種情況。在后面的練習題中,仍然將該故事延續下去,放在三角形中對最短路徑進行了討論。學生的興趣很高,并能在每種問題情境中積極探索交流,通過課下學生的反饋,這節課的效果的確不錯。
然而,情境并不是必須聯系生活。劉兼教授認為:一個好的問題情境對于理解新的數學概念、形成新的數學原理、產生新的數學公式,或蘊涵新的數學思想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或數學背景,更能激發起由情境引起的數學意義的思考,從而讓學生有機會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或應用”這一重要的數學活動過程。因此,能與學生原有知識背景相聯系,同時又會產生新的認知沖突,同樣是好的情境。一個比較好的數學問題情境應該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過這個情境能夠產生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的問題。所以有時候,數學內容本身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情境。比如,在講“分式的通分”中,完全可以通過類比分數的通分,突破兩個難點,第一,分數通分中“分母的最小公倍數”類比分式中的“最簡公分母”,對最簡公分母進行強化練習,突破第一個難點;第二,通過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通分的方法,并注意通分的原理——分式的基本性質與分數基本性質的類比,這樣利用新知與舊知的聯系創設問題情境,既能使學生體會到類比這種思想方法,并有助于對本節內容的理解。通過課后的反饋,學生對于最簡公分母的理解也比較到位,對于通分的原理也能有較深刻的認識。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或應用”這一重要的數學活動過程。這種數學教學旨在逐漸建立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逐漸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數學情境中通過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重視學生興趣激發的同時,應更加關注問題設置的實效性,不能再追求表面的繁華,避免舍本逐末。
參考文獻:
[1]嚴愛軍.對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應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3).
[2]馮軍.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1(2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