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雯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寫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掌握及其運用能力。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傳統的作文教學做出相應的改革,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資源,綜合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從作文教學所具有的特點出發,在簡單分析當前作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作文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作文;教學;特點;現狀;方法
一、作文教學的基本特點
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作文可以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其思想、人生觀等。中學作文教學的開展為學生掌握寫作的基本手法、提升寫作水平奠定了基礎。在這一階段的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學作文教學來源于教材內容同時又超越其上。作為寫作的基礎,在教學中是從基本的仿寫等方式展開,綜合應用各種語文知識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價值追求等。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基本的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只有引導學生掌握大量的寫作題材、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才能寫出水平較高的作文。因此,中學作文教學具有了一種綜合性的特點,其包含著語文知識的教學,同時更有學生素養的培養,這種培養是一個持續的全方位的過程,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取寫作材料,并從課文等閱讀材料中學習一些寫作的方式和表達技巧。
二、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
中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性教師們早已有所認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最常見的主要有:
1.作文教學中,過分的注重所謂的技巧而忽視日常的積累和生活體驗
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將作文題目進行一定的分解,即所謂的“破題”,在這個基礎上來分析篇章結構的布局和安排等,并且強調在某一文章中應該使用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在教師對開頭和結尾等做分析后,要求學生按照這一模式來完成一定的寫作。
2.教學中對于成績的關注度超出了對學生能力的關注
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從中考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如何取得更高的成績而非其寫作能力的綜合提升。在這樣一種傳統應試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作文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被限于考試要求的框架內,從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作文教學的幾點方法
為了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便要對傳統的作文教學做出相應的改革。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注重學生的基本能力
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記述某一事件或者表達某種感情,在作文教學中便要注重該種文字使用能力的培養。為提高中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從語文教學的實踐出發,在文字學習及其語法、段落和篇章的學習中有目的地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同時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其作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
作文寫作不是孤立的文字表達,它可以與聽、說相融合,可以在課堂鑒賞教學中貫穿,同時也可以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在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某一課文學習結束后讓學生來談一下自己對該課文的學習感受或者對某一人物的看法。這樣一種說的形式,也是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鍛煉,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其語言的使用及其中心內容的表達,并且給予肯定和客觀的評價,同時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以這種聽說鍛煉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興趣。在文學鑒賞中融入相關寫作訓練的內容,比如:對課文《背影》的鑒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方式和語言運用方式進行模仿和創作,以此為切入點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其作文水平有所提升。作文教學中以教材為基礎,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也引導其關注現實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題材。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教材也做出了相應的改革,其內容與現實的結合也更為密切,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小巷深處》便是通過寫一個養母對養女無私深情的愛,這種母愛時時充斥在生活中,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相似,易于引導作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鶴群》也是學生能有切身體會的文章,可以帶學生走出教室,觀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從教材出發,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
3.注重學生的積累
作文寫作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的語文知識和文學題材的積累。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
4.完善相應的評價體系
作文寫作需要多寫多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完善其作文評價體系。點評學生作文時,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在評議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亮點及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完成其之后的寫作。
參考文獻:
梁旻昕.作文教學中的幾個具體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5(12).
(作者單位 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白土中學)
?誗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