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紅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
關鍵詞:數學實踐;易于理解;發展思維;應用價值
數學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因此,數學教學一定要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一、與實際生活相連,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數學知識的形成源于實際生活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現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實際。這就為我們在教學時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學習求“積的近似數”時,在四年級學生已掌握了取小數近似數的方法,但很多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取近似數。因此,我舉了生活中的一個例子說明取近似數的用處:學校食堂管理員去市場買菜,買了83.6千克白菜和62.5千克芹菜,白菜每千克0.24元,芹菜每千克0.57元,管理員應付多少元?學生讀題后馬上做了出來:0.24×83.6=20.064(元),0.57×62.5=35.625(元),20.064+35.624=55.689(元),學生完成后我問他們,你們認真想一想,你們做這道題的結果有沒有問題?學生檢查后肯定地說:“沒錯,就是這么做?!蔽医又鴨枺骸叭嗣駧诺淖钚挝皇鞘裁矗恳栽獮閱挝?,應該是幾位小數?”經過這一問,學生明白了這道題應保留兩位小數。這樣從現實的背景出發引入新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應先從數學方面去分析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再用生活中的知識去進一步驗證所得的結果而得到新的結論的過程。
二、與實際生活相連,更能發展學生的思維
與實際生活相連的數學不是“以書為本”的數學,它更能啟迪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時,提前讓學生先觀察防盜門與防盜窗是什么形狀的?它為什么可以拉開又可以合攏?觀察完后,回去再動手制成一個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框架,動手拉一拉,自己有什么感受。第二天,在教學新知識時,與前一天布置的任務相結合,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新知識。
三、與實際生活相連,才能真正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學是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數學的目的在于運用,通過應用來體現其價值,數學教學只有與實際相連,其應用價值才能得到充分地體現。如,用“進一法”取近似數:
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
2.5÷0.4=6.25(個)
按“四舍五入”法,6.25≈6,需要6個瓶子,而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的香油,剩下的香油怎么辦?還需要用一個瓶子,所以,2.5÷0.4≈7(個),這種取近似數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四、與生活實際相連,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問題的解決只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其思維的靈活性和合理性才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得到不斷地提高,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數學素質。例如:
1.在慶?!傲弧眱和潟r,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體操表演隊有多少人,橫排每排有多少人,有多少排?或豎排每排有多少人,有多少排?
2.在學“三角形的分類”時問:有沒有鈍角等腰三角形,我們可以從學生佩戴的紅領巾引導,讓學生發現紅領巾就是一個鈍角等腰三角形等等。
總之,數學教學應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才能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實際問題。這樣,學生就會因為學習數學而感到生活的豐富多彩,領悟到數學的內在魅力。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