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成 黨鴻鈞
【摘要】近年來,以余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蓬勃發展,被譽為“草根理財神器”的余額寶,當前客戶數突破8000萬人,規模已超5000億元,當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已達三十余種。然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持續火暴的背后卻存在諸多風險。誕生于美國的PayPal基金與我國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功能類似,歷經十年興衰,最終關閉。美國余額寶的興衰對處于起步階段的我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理財產品 余額寶 風險 監管
一、美國余額寶的興衰歷程
(一)興盛原因
一是開放式的零門檻投資。PayPal基金設置的初始及追加投資的最小額度僅為0.01美元,使得普通消費者能將放在賬戶的零錢用于投資并獲取高額收益。二是方便快捷的投資體驗。PayPal基金采取網絡方式,客戶只需注冊PayPal賬戶并激活基金賬戶,存在PayPal支付賬戶的余額就能自動轉入PayPal基金產生收益。三是高額收益。PayPal基金的年收益一度超過5%,連續多年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也高于貨幣市場基金平均收益率,使得普通消費者爭相搶購。
(二)衰亡原因
導致PayPal基金衰亡的直接原因是收益降低、難以維系。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貨幣基金市場收益跌至0.04%,與2007年高峰5%的收益相去甚遠,且遠低于同期2.6%的儲蓄利率。截止2009年年底,PayPal基金賬戶余額由2007年年底的9.961億美元降至5.145億美元。超低的投資收益,使得客戶和PayPal對PayPal基金信心降至冰點,最終被批關閉。間接原因是金融危機爆發后,受美聯儲超低利率政策影響,PayPal基金的規模不斷縮水,現金級別流動性降低,以致PayPal基金經營虧損。
二、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分析
(一)貨幣市場風險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看似名目繁多,但本質上仍是貨幣基金,只是電商平臺與基金公司合作,借助理財產品為客戶所作的增值服務。其收益主要受利率政策以及貨幣市場的影響。而利率政策以及貨幣市場的變化則會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收益。高收益伴隨著高風險,加之目前推出的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多為“不保本、收益浮動型”理財產品,如果貨幣市場表現不好,貨幣性基金收益不但會隨之下降,甚至存在賠本的風險。
(二)監管風險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作為一項全新金融產品,傳統金融監管體系難以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實施有效監管。以余額寶為例,天弘基金在支付寶開立賬戶的余額屬于備付金管理范疇,需受中國人民銀行監管,而天弘基金在支付寶平臺的基金直銷和支付寶基金銷售結算專戶則要受證監會的監管,但備付金賬戶和基金結算賬戶間的資金劃轉還處于無人監管狀態。此外,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管理規定,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購買協議存款,但能否直接購買基金并無明確規定。從監管層面來看,余額寶有違規嫌疑,存在被禁止的監管風險。
(三)系統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由于準入門檻偏低,各網絡公司、金融機構爭相推出高收益互聯網理財產品,規模已達千億級別。余額寶僅推出半年多時間,就已突破5000億人民幣,占我國全部儲蓄的1%。而作為貨幣市場基金無需繳納存款準備金,規模如此龐大的資金由于缺乏有效監管,一旦出現市場波動或投資失誤等風險事件,就會導致資金減損,無法支付的破產危機,極易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四)糾紛風險
互聯網理財產品本質上是一種投資理財產品,但在宣傳時卻有意無意忽略可能產生的投資風險。余額寶、百度百發等網站往往只注重宣傳產品收益率,而運作模式、產品規模、風險提示等信息卻含糊其辭、甚至只字不提。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作為一款理財產品在產生高收益的同時,也存在收益降低,甚至虧損關閉的可能性,加之賬戶安全等問題,可能產生金融消費糾紛,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
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監管建議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作為金融創新的有益探索,應當始終鼓勵創新發展,但同時應當加強有效監管,注重保護金融消費者,防止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發生任何風險。
(一)完善金融監管法規,明確金融監管主體
一是完善金融監管法規。應當通過立法建立互聯網金融業務準入標準、運作規范以及退出機制,建立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二是明確金融監管主體。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互聯網金融監管主體,依法制定相關法規,并牽頭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監管機構協調監管。三是加強金融監管合作。通過現行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一行三會間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此外,還應當加強金融監管機構與司法機構的協調合作,共同打擊互聯網違法犯罪活動。
(二)加強互聯網金融檢測,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
貨幣市場、信貸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之間存在聯系緊密,不同行業之間、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相互影響,應當將金融體系作為一個整體,強化系統性檢測和宏觀審慎管理,對交叉性、跨市場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實施風險檢測。金融監管機構應將互聯網理財產品規模納入數據檢測分析系統,并要求報送相關數據報表,加強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檢測和控制,預防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重視金融知識宣傳,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
一是作為金融機構應當做好風險提示,向金融消費者闡明余額寶的貨幣市場基金屬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投資風險。二是作為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則應當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一方面,廣泛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普及,提升金融消費者風險意識,減少金融糾紛;另一方面,暢通金融消費者投訴受理渠道,幫助金融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三是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應當開展行業自律,通過自我監督方式,規范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和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湯皋.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的思考[J].金融會計,2013(12).
[2]王春麗,王森堅.互聯網金融理財的法律規制——以阿里余額寶為視角[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