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3年,由陳力執導,河北影視集團、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票房達到七千多萬元,并獲得金雞獎最佳影片和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名利雙收。在主旋律電影一片慘淡的情況下,這部低成本的影片一枝獨秀,這是否預示著主旋律電影在殘酷的電影市場上即將迎來春天?當然不是,《周恩來的四晝夜》的成功有很多原因,也由此引發了關于主旋律電影的一些思考。究竟什么是主旋律電影?關于主旋律電影是否應該有一個重新的定位?主旋律電影應該走怎樣的模式才能避免“一日游”和血本無歸?這都是值得積極探討和深入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精品化;市場化
作者簡介:齊桂萍,生于1975年7月,籍貫河南,西部電影集團三級編劇。
[中圖分類號]:I2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2
一、什么是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電影是指能充分體現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歷史重大題材影片和與普通觀眾生活相貼近的現實主義題材、弘揚主流價值觀、謳歌人性人生的影片,是指在政府指導下弘揚國家意識形態的電影。
但同時,鄧小平同志說:“一切宣傳真善美的都是主旋律電影” 。
這就存在一個主旋律電影的定位問題,是狹義的“弘揚國家意識形態電影”,還是廣義的“一切宣傳準善美的電影”?
主旋律作品的判定不能從作品的題材內容來界定,而是要看作品表現出什么樣的思想和精神。是否描寫了現實生活中的英模人物、重點工程,不是判斷是否主旋律的根本依據。有一些作品可能不直接表現,甚至根本沒有表現這樣的題材,但它呈現出我們整個社會所提倡的思想和精神,就可以說是主旋律作品。
關于主旋律電影的定位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和客觀世界的變化,在當前瞬息萬變的電影市場中,主旋律電影要想爭得一席之地,與時俱進、重新定位是必然的要求。
二、主旋律電影發展的歷史新階段
在中國電影史上,主旋律電影一直占據著主流位置。為了抵制商業大潮帶來的混亂思潮的沖擊,電影局首次在1987年3月召開的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提出了“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的口號。隨后,電影《孔繁森》、《大決戰》、《開國大典》、《周恩來》、《長征》、《離開雷鋒的日子》、《橫空出世》等一大批耳熟能詳的主旋律優秀作品大量涌現,歌頌了革命英雄的傳奇。中國電影的成功之作幾乎都是主旋律的,偏離主流社會意識形態的作品非常少。
隨著互聯網對社會的全面滲透,社會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民眾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要求也越來越高,事實證明,如果再固步自封、漠視創作規律,繼續創作高大全似的脫離生活脫離人性的所謂的“主旋律電影”,那么必然會受到市場的嚴厲懲罰。
目前,主旋律作品整體質量低下,價值觀和藝術呈現方式非常落后,主旋律電影在院線“一日游”及“血本無歸”的情況非常多,說到底,原因在于某些電影人依賴于舊體制,沒有面向最廣大的電影觀眾。雖然一些優秀電影人已經通過借鑒類型電影敘事手法、采用明星制、利用商業運作等方式,創作出《集結號》、《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風聲》、《一九四二》等一批受到廣泛接受的主旋律電影,但還有相當一部分電影仍然陷于舊思路的窠臼,受到觀眾的冷落。
“一日游”并非主旋律的標志,主旋律電影既然也被稱之為“電影”,那么它就一定要符合電影這一概念的客觀要求,符合生活常識的、好看的吸引人的優質電影同樣也應該是主旋律電影的基本要求和準入門檻。
現在很多電影并非完全是主旋律電影,只是帶有主旋律色彩的商業電影。這是電影市場化之后主旋律電影的一個轉型。我們同時也驚喜地看到,一批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出現在了銀幕上,如上文提到的《風聲》、《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從本質上來說這些影片是貨真價實的主旋律,可是在表現形式上,他們借鑒了商業片的項目運作方式,先做一個好電影,在一個好電影的基礎上再談主旋律,從這一個角度,題材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把這個題材制作成一個受觀眾喜歡的優質的好電影。這幾部電影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觀眾可能也都不會認為它們是主旋律,這種“最不像主旋律的主旋律”也許正是主旋律未來發展的一條路子。
《風聲》、《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等影片的成功充分說明,主旋律電影是具有巨大市場競爭力和觀眾影響力的。主旋律電影必須重新定位并實現轉型,只要做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的影片才能真正地實現主旋律影片所要追求和達到的訴求。生硬地灌輸和說教只能引人反感,甚至南轅北轍,只有寓教于樂,只有優秀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感動人,引人思考,才能達到創作者的初衷。
三、主旋律電影的發展之路
主旋律電影要豐富自身的主旋律內涵,應當與所有電影作品一起接受市場的大浪淘沙,探索主旋律電影多樣化的藝術呈現方式,放下空架子,苦練內功,研習市場,融入電影市場中,才能走出一條發展之路。
好萊塢的主旋律與商業片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商業片是形,主旋律是魂。好萊塢經典大片可謂個個都是主旋律,《拯救大兵雷恩》、《國王的演講》、《冷山》、《阿甘正傳》、《獨立日》……不勝枚舉,它宣揚的是美國精神,是人性和愛。這種宣揚是深入人心的,它不僅在美國國內取得了成功,它以優秀的品質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順便就把美國精神,美國的主旋律帶到了世界各個角落。這種不留痕跡的主旋律宣傳效果驚人。這正是國產主旋律影片應該借鑒和認真學習的。主旋律電影首先它是一部電影,它一定要符合一部電影的特征,一定要符合觀眾的審美訴求,在此基礎上再賦予它要表達的情感追求思想境界。
主旋律影片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它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品牌,可以成為一個蘊含愛和溫情的具有正能量的優質好片的代名詞。拍好主旋律電影既是提高國產影片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人們愛國主義意識的需要,更是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需要,中國夢從主旋律電影夢開始。
1、市場化
主旋律電影最重要的是要確定面向的是誰,是在給誰拍電影。它歸根究底是一個市場行為,是一個市場產品,是為了滿足大眾精神層面的需求。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化更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觀影者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工作態度。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發展多元主體投資的融資機制,逐步減少對政府的依賴,增強其自身的獨立性,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主旋律電影的創作者在影片的策劃、創作、拍攝和宣傳等階段,均要確立鮮明的市場觀念,要把影片能否贏得觀眾、贏得市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來考慮,并切實采取各種措施擴大其市場占有率。近年來國產主旋律電影如《建國大業》便是主旋律電影市場化發展模式的成功典范,獲得了4.2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如《唐山大地震》也是思想性、藝術性與商業性完美結合的典范,樹立良好口碑的前提下也為制片單位賺得盆滿缽滿。
票房的好壞并非是衡量一部主旋律電影質量優劣的唯一標準,但卻是市場對其客觀直接的評判。主旋律電影要適應市場,追求高票房,才能實現自身又好又快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審美觀。
主旋律電影要想贏得觀眾,提高市場競爭力,就要借鑒商業電影的運作模式,進行商業化包裝。深入挖掘影片中的商業元素,契合觀眾的觀影訴求,滿足觀眾的審美需求。電影明星作為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很大程度上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引領著大眾娛樂文化的發展潮流。選用觀眾熟知的明星扮演主旋律電影中的英雄人物,有利于拉近英雄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引起觀眾的共鳴,使英雄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
明星的選用也需要慎重,針對主旋律電影市場的低迷,特別是講述英模人物的影片在市場不被看好的前提下,盲目地選用明星只能加重制片單位的成本負擔,以至于“血本無歸”?!吨芏鱽淼乃膫€晝夜》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片中有不少明星,但沒有一個是年輕的一線明星,一些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是此類影片的最優秀的人選。
2、完備的宣傳營銷體系
影片上映之前,觀眾只能從廣告、影院海報、預告片中獲得影片信息,如何讓觀眾及時準確地獲得影片信息,買票觀影,主要取決于影片上映前及上映中的宣傳營銷。
對電影市場的激烈競爭狀況,主旋律電影若要贏得市場,除了要提高影片的藝術質量,增強影片的觀賞性和娛樂性之外,還要重視宣傳營銷,要使廣大觀眾通過各種媒體的宣傳報道了解影片,并由此激發起他們觀影欲望。對于任何類型的電影來說,加強宣傳營銷乃是影片走向市場、贏得觀眾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在營銷方面非常成功,作為以領袖人物為主人公的主旋律電影,因為它太像主旋律了,受一些粗制濫造脫離生活的英模影片的負面影響,在市場上存在“先天不足”。制片單位運用各種手段,包括行政手段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觀影人群,影片也用實際的質量向“邀約”來的觀眾證明了其價值。
3、精品化
主旋律的生命力還是體現在內容上,即使營銷很成功,觀眾買票進去,罵著出來,喊叫退票,同樣是失敗的。所以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生產立足于生活、有深刻內涵和感人肺腑的好電影是做主旋律電影的創作者首先要完成的任務。市場是殘酷的,一切“高大全”“形而上”都必將得到市場最殘酷的報復,同時市場也是最仁慈最有機會的。用心制作的好電影,再配以扎實的宣發工作,那么市場一定會給創作者以豐厚的回報。
還拿《周恩來的四個晝夜》來舉例,周總理的一生浩如煙海,可書可寫之處數不勝數,聰明的創作者沒有起名叫《周恩來》或者《周總理的一生》,它從小處著眼,整個影片集中于一件事,四個晝夜的時間點里,這樣為故事的緊湊充實打下了基礎。而有些主旋律影片,盲目求大,結果處處想說,沒有一處說明白了,就像快速連環畫一樣,沒有情感的抒發,沒有思考的空間,華而不實貪大求全最終導致了電影票房的慘敗。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非常注重細節,情感的打動點也都是來自這種細節,對細節的重視和不吝筆墨也是影片成功的一個原因。有人說外國的電影事件都是假的,但細節是真的;而中國的電影事件都是真的,而細節是假的,甚至沒有細節。這樣的電影對挑剔的年輕一代電影觀眾來說,何談吸引力?
主旋律電影作為國產電影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產電影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通過加快主旋律電影精品化、市場化、商業化發展進程,實現其跨越式發展,順應市場和時代的發展潮流,真正實現主旋律電影必然是優質電影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興東、陳寶光《為中華塑像·寫史·立傳》《光明日報》2011年9月30日
[2]朱毅飛《從〈鐵人〉看尹力導演的藝術追求》《電影新作》2009年第4期。
[3]孫立軍《國內外電影PK:〈楊善洲〉票房為何輸〈變3〉?》《人民日報》2011年9月13日
[4]饒曙光《國家主流電影建構及其意義》《當代電影》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