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1993年提出利率市場化的初步設想到今天,我國利率市場化已經開展22年。利率市場化對于各國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不僅能夠調節資源配置效率,對經濟增長也具有強勁的推動力。本文通過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進行分析,希望為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中實現健康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 利率市場化 利率風險管理
我國商業銀行沒有實行利率市場化之前,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都受到央行的管制,沒有自主決定產品定價和服務定價的權利。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漸深入,商業銀行和客戶擁有了自主選擇定價的權力,加強了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并帶動銀行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管理制度等改革,使商業銀行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
一、利率市場化的含義及基本特征
(一)利率及利率市場化的含義
利率是利息額與本金的比率,能夠一定程度地代表資金的使用價格,但是其本質不是貨幣的價值,而是借貸雙方讓渡資金貨幣的表現手段。現代金融體系中所有的經濟主體都會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是經濟環境中重要的變量。利率的微小變動會撬動整個經濟的平衡,是各國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指原本由國家完全管控的利率變動情況,國家逐漸放松管制,交由市場主體的自身資金供求情況來調節。利率市場化的理論基礎是市場化決定利率(即古典利率決定理論)、金融自由化理論和金融抑制理論。
(二)利率市場化的基本特征
利率市場化有以下三項基本特征:①金融體系中的經濟主體可以自主調節利率,能夠根據不同的交易自主調節利率的數量、期限和利率規模。②由于金融市場的市場利率基本指標由交易量等信息披露為參考,所以由市場主體自主控制利率能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指標。③由于市場會出現失靈的情況,所以央行并不會將利率控制權完全交給市場,而是在必要時使用市場調控手段間接影響失衡的利率水平。
二、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的意義
由于商業銀行自主決定利率,在經營成本、規劃目標收益等方面商業銀行加強科學、合理地制定,使同業之間的競爭由粗放競爭轉變為集約型競爭,更關注服務質量和行業發展規劃。通過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將進行更豐富多彩的金融手段創新,產生更多金融產品和服務,優化商業銀行的質量。并且,利率市場化能夠極大地調動商業銀行的市場活性,加快市場資金流動,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及個人的貸款力度,能夠有效打擊地下金融活動,使金融市場更健康、有序。
(二)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存在的問題
由于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間的競爭加劇,促使存款利率上升,貸款利率下降,使商業銀行的存貸利差減小,致使一部分中小型商業銀行在缺乏規模經營和金融創新的情況下轉而開發風險較高的業務,可能導致破產。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更加復雜,利率波動、儲蓄分流、市場競爭等風險對放開利率管制不久的商業銀行來說應對經驗較少,應對機制還不完善。可能對給商業銀行帶來資產、負債等方面的收益變動風險。[1]
三、針對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提出的建議
(一)充分了解利率波動所蘊藏的風險,加強對利率風險的控制
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的發展時間較短,我國商業銀行在利率風險上的重視程度還較為薄弱。在利率市場化的潮流下,商業銀行必須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利率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培養風險管理意識。對于資產雄厚在商業銀行中發展較為突出的國有商業銀行,需要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轉變認識,放平姿態,充分做好市場經濟中私有商業銀行逐漸提高競爭力、迎頭趕上的準備,樹立自立意識,意識到競爭的危機感。[2]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的金融環境下要樹立強烈的風險管理意識,做決策時慎重考慮,以銀行的長遠發展為目的。還應注意培養專業能力強的利率風險管理人才,推出有效措施吸引利率風險管理人才進入銀行,并組建高素質的利率風險管理團隊,聘用利率風險管理專家為銀行選擇利率保駕護航。利率管理團隊不僅能夠有效控制利率風險,還能夠運用科學的利率管理工具及相關知識對商業銀行的利率服務進行規劃,提高商業銀行的收益。[3]商業銀行可以在資產管理部門建立一支專業、高效的利率風險管理團隊,重視他們的初始培養,并定期進行新型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的培訓,使他們掌握最先進的利率管理知識,并靈活運用到工作中,保障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在風險內控機制方面,為了提高商業銀行的日常工作效率和財務報告等資產信息的可靠性,商業銀行應著力建設完善更規范的風險內控機制。
(二)完善金融體系
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規模較小,且功能不完善,很多操作缺乏規范性,不能為商業銀行提供良好的利率市場化經濟環境。政府應該加強建設完善同業拆借市場、債券回購市場等貨幣市場的規范性,擴大貨幣市場的規模,提高貨幣市場的操作效率。[4]我國現在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立還遠遠達不到規避利率風險的要求,政府應該加大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建立,金融監管部門重視監管和輔助,使商業銀行在面對利率風險時能夠通過過渡市場轉移風險。[5]
(三)調整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嚴重不平衡,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占據了銀行總業務的九成以上,在利率市場化的大潮下,利差逐漸減小,如果不及時進行業務結構調整,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損失。商業銀行應借鑒外國先進經驗,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及表外業務,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負債的業務大力開展,如繼續加深一卡通、信用卡、代客理財、代理保險等新型中間業務,調整業務結構,豐富業務類型,擴大已粗具雛形的業務的規模。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烈,對銀行業務也呈現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商業銀行應對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查,推出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服務,如拓展個人理財、投資顧問、教育儲蓄等針對個人的金融服務業務。[6]
(四)完善金融產品的定價體系
商業銀行應建立科學、完善的存、貸款定價體系,建立金融產品價格制定與管理機制,完善金融產品的定價體系。并為分支行建立金融產品報價系統,使分行能夠科學合理地制定實際金融產品的價格。
(五)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由于市場會出現的失靈現象,所以完全由市場調節利率存在較大風險。政府應當完善金融環境的宏觀調控體系,加強央行對利率的間接管控效率,繼續研發新的貨幣政策調控手段,創新政策調控工具,加強對人民幣與外幣的匯率協調,保證幣值穩定,為利率市場化提供一個良好的金融環境。
四、結束語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由1993年國務院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基本設想開始,每年均提出市場化改革措施,保證金融市場穩步深入改革。通過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能夠實現以自身經營理念、管理方式等硬實力進行吸引客戶,提高市場競爭的公平度,降低銀行的道德風險。
參考文獻
[1]卓文琴.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方法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9(07):41-43.
[2]華雅琴.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淺析[J].時代金融,2010,29(05):75-76.
[3]黃金老.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風險控制[J].經濟研究,2001,22(01):35-36.
[4]戴國強等著.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81(44):53-54.
[5]譚燕芝,李蘭.我國商業銀行利率風險度量模型的現實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12,47(01):49-50.
[6]徐仲年.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對策[J].市場論壇,2013,46(01):32-33.
作者簡介:陳楷鳴(1993-),男,漢族,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