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端丹
【摘要】當前我國有百所高校開設了生物工程專業,其中一些院校在專業建設和教學實踐上缺少經驗、缺乏特色。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本文從人才培養目標確立、理論課程體系建設、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生物工程;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當前生物工程產業化正在加速發展,生物工程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輕工、農牧、新能源開發、環保等眾多領域,均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生物工程技術人才。近年來我國近百所大專院校開設了生物工程專業,不少是新設置的,一些院校在專業建設上沒有經驗,教學上缺乏特色,專業建設與教學上缺少創新,使生物工程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受到不利影響。本研究從三個方面對高校生物工程專業的建設與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一、生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明確
生物工程專業的學生要適應高新技術產業對人才的種種需求,因此除要掌握生物工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及培養自主學習研究的能力。在教學中應提倡把科學與人文、技術教育與工程實踐等融為一體,將以前的簡單知識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與能力教育。教學時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習的主動性以及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現代經濟發展要求轉變過去那種只注重專業對口的技術教育,發展為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產業需求的生物工程師的素質教育。總之當前生物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應重視培養學生現代工程設計理念,使其成為在生物技工程領域從事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研發型人才,及進行工程設計、實施及管理的工程技術型人才[1]。從專業定位上看,生物工程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工程專業,應是工為主、理為輔、工管結合的工程應用型專業,培養的學生理應突出“應用性”和“復合型”的特質。
二、專業課程體系的創新與發展
生物工程所涉及學科繁多,課程多樣,基礎課方面,除數理化等通識課外,還有生化、細胞、微生物等專業基礎課。工程學方面,除機械制圖、工程設計、化工原理、發酵工程設備等工程基礎課,還有生物工藝學、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發酵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工程學基礎課。在專業前沿課程方面,近年來多開設基因工程、環境工程、儀器分析、生物制藥等。面對當前教學需求,生物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要注意課程間橫向拓展、銜接聯系及系統化。通識課設置要使學生打好扎實的數理化基礎,突出分析化學、數理統計及數學建模等課程。生物學專業基礎課程,應使學生具備堅實的生物學功底,課程應循序漸進,突出與生物工程專業聯系的重點課程,而不應是生物學專業課程的簡單套用。在工程學基礎課程設置上,突出現代生產中的產品下游處理、工藝過程傳質傳熱、工程設計與過程參數檢測、控制等的動態優化等實用內容。總之專業基礎課要注重聯系生產實際,及時更新內容,課程間應相互拓展。此外應開設一些日常實用型公共課程,如計算機操作、英語與專業外語的教學,培養學生更多的一技之長,能有效使用互聯網及外語交流獲取信息,完善提高自己同時加強應聘技能。在課程體系的創新上,要根據社會需要,開設生態人文、經營管理等選修課,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養,適應市場經濟與社會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再就是選修課設置上,可根據社會與民生發展的一些最新熱點問題,開設如“食品安全檢測”、“轉基因技術”等全新的選修課,真正做到課程設置上也與時俱進[2]。最后應根據學生選報,開設一些拓寬專業口徑、適應市場需求如食品營養分析、品酒、藥物分析等選修課程。
三、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完善與創新
生物工程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和針對性,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系極大,也決定了學生走向社會及工作崗位后的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生物工程專業因此必須設立完備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中包括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畢業設計、崗位實訓、社會實踐等。實驗課應加強與理論課的聯系,要不斷地更新實驗內容,將先進實用的儀器設備引入實驗課教學中,這樣能更加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的積極性。高校可通過各種方式與企業建立聯系,如酸奶生產企業、葡萄酒生產企業、味精生產企業、淀粉生產企業中可建立實習基地。選派學生到不同的企業進行一到兩月的實習,實習中接觸企業管理人員、研發人員等,這樣能充分了解企業運行和市場運作。實踐教學上,減少一些簡單的驗證性、測量型實驗,增加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根據情況可定期開放一些實驗室,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設計能力。部分專業課要采用先將學生帶出去進行參觀考察,使學生對該產業有一初步的印象,在了解行業的發展歷史、現狀及趨勢和存在問題后,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討,這樣能使學生理論實際結合能力大幅提高。學生在接觸專業課后的第一年的年底,可組織學生到附近大中型企業進行一到兩周周左右的學習參觀。可選擇三到四個不同類型的企業,要帶學生走進車間,觀摩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參觀后應要求學生對每個企業提交一份詳細的實習報告。這可使學生對已學習和今后要學習的課程有親身體驗,還能拓展學生的專業視野。教學實習是生物工程專業實踐的重要組部分,學生通過實習,能熟悉并親手操作一些科研及生產設備,熟悉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最后,實踐教學可將基礎實驗、專業課實驗、工廠實習、畢業論文各環節有機安排銜接起來,可大大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常景玲等.構建生物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的探索[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2)。
[2]黃衛東等.新建地方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廣東化工,2012(5)。
[3]曹禮等.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J].甘肅科技,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