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
[摘 要]游戲一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興趣為本,讓學生主動地學會學習。而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游戲,就能更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游戲化,不僅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更加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學到知識,啟發思維,進而產生創新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興趣;課堂教學
游戲可以滲透于整個語文教學中,例如在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游戲教學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
語文教學中的游戲都是為了教學而設計的,所以在選擇游戲類型以及設計合理的實施過程時要以教學目標為基本準則,切忌出現脫離大綱要求的、隨意以趣味為主的、純粹為玩而玩的語文游戲,這樣的游戲根本達不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更不用提讓學生掌握到知識了。游戲的類型要和具體的教學目標遙相呼應。例如,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漢字迷宮”游戲。在漢字迷宮中,有很多生字藏在迷宮的路徑處,學生要想走出迷宮就要不斷地嘗試、認識和掌握它們。這樣設計的游戲學生會很樂意去參與,也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可以讓他們愉快地暢游在字詞的海洋里,消除疲勞,增加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并使之保持下去,調動他們對學習其他知識的積極性。教師設計的游戲一定要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因為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有的學生存在害羞和擔心心理,他們總是不敢參與到游戲中,而情愿做一個觀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設計一些大眾化的游戲,讓學生都參與到游戲所創造的快樂當中,力爭讓他們都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學到真知。
二、讓學生有梯度地自由參與
語文教學中的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適度設計,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以及準確把握是否能實現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設計呈現梯度化的游戲規則,爭取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如果教師設計的游戲不符合學生實際,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挫敗感,喪失對游戲的興趣,進而不去參與游戲。這就要求教師在游戲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臨場反應,調節游戲的進度,因材施教,讓學生有愉悅的心理感受。當然,游戲的設計也要遵循公平性原則,一般的常規教學中教師是作為裁判員存在的。教師也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體驗做裁判的感覺,然后互相監督,以期讓學生在一個民主、公平的環境中,大膽言說,快樂參與,充分感受一種言語的自由并最終活躍思維,優化掌握語文知識的方法和結構。
三、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興趣一般很難持久。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設計具有操作性的,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自由想象的游戲,還要針對學生好勝的心理,設計具有競爭性的游戲,如“詞語接龍”“根據行為猜詞語”“一字開花”等新穎有趣的游戲。這些游戲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耳、手等感官,還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心情舒暢、活潑歡樂的氣氛中學習。語文教學中的游戲大多是集體游戲,而集體游戲往往都需要與別人合作。比如在生字教學“兩分鐘開火車”游戲中,學生分組開展比賽,看哪個組在兩分鐘內認識的字快而準確,學生都鉚足了勁兒努力記生字,生怕拖后腿導致自己的小組失敗。學生在這樣的游戲中,體驗了合作,同時也加強了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
四、合理把握游戲時間
語文課堂游戲教學中要合理地安排和把握游戲時間,課堂還是要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不能亂了主次。游戲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存在的,是為教學而服務的。游戲過多就會影響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課堂教學就會被游戲主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在突破重點、難點時充分發揮游戲的作用,在最有效的時間內開展學生最喜歡的游戲活動。時間把握好了,學生才會覺得意猶未盡,想要繼續探索學習下去。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游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實施中應該讓游戲為教學目標和內容而服務,而不是把課堂變成脫離教材的娛樂性空中樓閣,還要將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在競爭中學會合作,獲得心理滿足感,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