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 王英俊 翟明泉 戴華偉 王宗恒 李昌浩 田振收 高峰 于衛松 高云
摘要 介紹了GAP的概念、發展歷程及GAP在煙草生產中推行的意義,著重描述了淄博煙區在推行煙草良好農業規范的一些做法和成效,以期為煙草GAP在其他煙區的推行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 淄博烤煙;煙草GAP;初探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16-05324-02
GAP的由來
隨著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以及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繁發生[1-3],特別是由于農業生產經營不當導致的生態災難,以及大量化學物質和能源投入對環境的嚴重傷害,導致土壤板結,土壤肥力下降,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等現象的出現[4-5],引起世界各國對農產品貿易中的安全問題的重視。為了保障人類健康和環境發展,FAO于1991年召開了部長級的“農業與環境會議”,提出了“可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SARD)”的概念[6-7],自此,“可持續”成為世界農業發展的時代要求,即在保證農產品產量的同時,更好地配置資源,尋求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之間平衡。GAP(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出現順應了這一發展趨勢,它是以保障人類健康幸福、動物健康、福利及環境友好為前提,把農業操作規范整合為一個農產品可持續供應、社會認可、有經濟利益的高產體系[8]。
GAP 是良好農業規范的英文縮寫,是當今世界備受推崇的管理模式。GAP 不是一個公式化的管理體系或理論概念,而是一種科學,是全心投入的農產品生產田間試驗。GAP 沒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優質農產品生產的管理方式,GAP 管理可能會隨農產品種植區域、氣候條件以及特定區域可用技術的變化而變化。
2 煙草種植中推行GAP的意義
建立煙葉GAP,可以系統規范煙葉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活動,減少生產資料投入,降低煙葉生產對產地環境的污染,提高煙葉質量和安全水平及經濟效益;通過GAP生產,為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煙草企業夯實基礎,進而樹立我國煙草行業環境友好的國際新形象,提升煙草企業適應國際市場的整體實力,增強煙草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煙葉GAP示范推廣,既有助于切實推進現代煙草農業“一基四化”(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專業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建設,又能體現煙葉生產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要求,對煙草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3 淄博煙區推行GAP的具體做法
根據《中國煙葉公司關于印發煙草良好農業操作規范和實施細則試行稿及2012年相關試點安排的通知》(中煙葉生[2012]33號)要求,山東省局(公司)安排淄博煙區在峨莊煙站進行煙草良好農業規范試點工作。淄博煙區積極響應省局(公司)號召,大力推行GAP管理,經過一年的探索和努力,效果明顯。淄博煙區推行GAP的具體做法如下。
3.1 加強組織管理,確保GAP工作順利開展 為確保GAP管理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市局(公司)及時制定了GAP工作實施方案,并配套專項資金。加強組織管理,確保做到組織有序、管理規范、落實到位、考評嚴格。
3.1.1 制定并發布《烤煙GAP實施手冊》。市局(公司)及時制定并發布《淄博烤煙GAP實施手冊》,成立了煙草GAP試點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試點工作的總體思路、工作目標、總體要求,明確項目實施范圍;工作小組根據領導小組的工作部署,嚴格按照煙草GAP管理體系建設要求,負責試點工作的組織實施、監督考核、生產示范、技術培訓與推廣和總結完善。
3.1.2 創新GAP宣貫方式,GAP理念深入煙農心中。積極創新宣傳方式與方法,系統設計GAP規范操作技術,創作煙農喜聞樂見的漫畫,以漫畫的形式將農藥規范使用、非煙物質控制、環境保護等內容灌輸給廣大煙農,取得了較好成效。同時,還通過講座、現場會、發放技術手冊、入戶指導等多種方式對煙農進行培訓和指導。
3.1.3 系統設計質量記錄,實現管理痕跡化。以痕跡化管理為抓手,認真落實GAP各環節任務。設計全面的記錄表格并輔以影像資料的規范記錄,對煙葉生產全過程中所有可能影響煙葉質量和安全生產的關鍵控制點均進行詳細記錄。
3.2 加強產地環境選擇保護 突出“生態選擇、土壤保育、環境維護”三個重點。
3.2.1 合理選擇煙田,大力發展規模化種植,落實輪作制度。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城化進程加快致使勞動力資源發生轉移,淄博市的烤煙種植規模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至今,種植規模一直在1 333 hm2,產量2 500 t左右,種植面積分布在14個鄉鎮9個煙站,生產布局分散,規模集中度不夠,已經成為制約淄博煙葉發展的瓶頸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市局(公司)層層召開煙葉生產布局座談會,對淄博煙葉生產布局進行認真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通過充分分析論證,出臺制定煙葉生產發展規劃。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全省全國種植區劃,本著生態優先、減小留大的原則,取消淄川張莊、沂源悅莊、燕崖、石橋等種植面積較小的鄉鎮,將煙葉種植面積集中在8個鄉鎮4個煙站,80%以上的面積集中在最適宜種植區域內,三岔、峨莊、池上、徐家莊四個煙站植煙面積,解決了種植規模不集中的問題。目前烤煙種植主要分布在三岔、峨莊、池上和徐家莊4個煙站,共933 hm2、產量1 550 t,建成煙葉生產生態村55個,職業化煙農361戶,建立綜合型煙農專業合作社8個。
3.2.2 建立輪作制度并有效組織落實。課題組積極協調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基本煙田保護制度,以此為基礎按照“第一年春季烤煙,秋季綠肥,第二年春季地瓜或花生,秋季綠肥,第三年春季再種烤煙”的三年輪作模式,制定了到片區的統一輪作、種植制度,并通過效益引導、扶持補助等方式加以保障落實。
3.2.3 因地制宜開展土壤改良。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綠肥種類,推薦毛葉苕子、黑麥草等綠肥,;完善耕作制度,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合理使用優質農家肥,有效改良土壤。四是抓好生態環境監測。委托有相關檢測資質的檢測公司,對實行GAP管理區域的水、空氣、土壤進行了檢測,確保產地環境滿足煙草產地技術條件(NY/T852-2004)。
3.3 緊抓田間管理,實現清潔生產
3.3.1 合理確定種植品種。結合淄博生態條件及相關要求,確定了以NC55、ZC-01、云煙97為主栽品種。
3.3.2 加強農藥使用管理。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措施,充分利用煙田生物多樣性,最大限度保護煙田生態系統,將煙田有害生物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之內。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環境友好農藥品種,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等國家及行業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
3.3.3 推行揭膜培土,抓好殘膜清理。煙區內所有煙田全部推行揭膜培土,對處理的地膜、殘膜進行集中處理,確保煙田無白色污染。
3.4 把好非煙物質控制關 建立非煙物質控制體系,從煙葉大田管理、采收、編煙、烘烤、分級、扎把、堆放、包裝、交售、倉儲各個環節認真做起,嚴格控制。市局(公司)制定了非煙物質控制規范并狠抓落實。及時清除煙田及周邊的所有化纖、塑料、藥瓶、藥袋、化肥袋等廢棄物及糞堆等散發異味的物質,保持煙田清潔衛生;采收過程中采摘的煙葉直接發到運輸工具上,防止異物混入,編煙場地保持清潔,防止任何動物進入,使用專用系煙繩系煙;烘烤過程中,及時清掃烤房,確保干凈無污染;分級、扎把、堆放過程中加強非煙物質控制,由技術員監督煙農實施,并分環節定期進行檢查。同時,加強運輸車輛的管理,確保清潔、干燥、衛生。通過環環把關、層層考核將非煙物質徹底消滅。
3.5 加強GAP考核管理,穩步推進GAP全面實施 市局(公司)制定相關獎罰措施,生產檢查中嚴格按照《煙草良好農業操作規范》和《煙草良好農業操作實施細則》進行考核,對各片區煙農在控制非煙物質的關鍵環節、煙株殘體清理、地膜清理等環節進行檢查,檢查不合格項責令在規定期限內整改,整改后再檢查直到合格為止。
3.6 建立煙葉質量追蹤體系 建立農戶煙田基礎信息數據庫將煙農姓名、煙田編號、種植計劃、計劃收購量,種植品種及土壤肥力狀況信息統一輸入基礎軟件。以包線技術員服務片區為最小單位,編碼標示煙葉身份;在收購、打包、儲運、調撥利用手工記錄表、標示煙葉身份編碼,采集各環節操作記錄,實現煙葉質量全過程追溯。
4 結語
淄博煙區實施煙草良好農業規范(GAP)一年以來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和局限性:一方面,實施GAP需要有巨大的前期投入,產品成本相對較高,因此在推行GAP 實施的進程中當地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政策引導,提升生產者、消費者對GAP理念的認知程度,通過規范市場運作和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為GAP 的推進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GAP是一個 “舶來品”,國外的煙葉良好農業規范是根據本國較好的農場操作實踐,并與理論基礎相結合制定出來的,而國內的煙葉良好農業規范借鑒了相關的標準,但有些經驗在實際應用的時候不是完全適用,比如,國外的標準對動物福利、員工健康等方面提出的較高要求,在實際操作中僅是作為參考。因此,煙草良好農業規范(GAP)要在淄博煙區全面貫徹實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王強,商五一,張雨.食品安全問題與對策[J].農產品加工,2003(4):6-7.
[2] 楊天和,褚保金.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食品科學,2004,25(9):209-212.
[3] 方炎,高觀,范新魯,等.我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研究[J].農業質量標準,2005(2):37-39.
[4] 張紅軍,叢佩華,竇連登,等.良好農業規范在果樹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果樹,2007(6):54-55.
[5] 全毅.國際農產品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現狀與趨勢[J].國際經貿探索,2005,21(1):72-77.
[6] 吳傳鈞,劉彥隨.農業持續發展研究進展及其理論[J].經濟地理,2000,20(1):63-67.
[7] EVE CROWLEY,JEAN PHILIPPE MAHLER,ERIE KUENEMAN,et al.History of SARD at FAO[C]//Report of the Conference.FAO/Netherlands Conference on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1991.
[8] 王汝柯,丁辰,曲延平.推廣中國良好農業規范(CHINAGAP)從源頭控制農產品質量[J].中國果菜,2007(5):5-6.安徽農業科學,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326-5328,5331
責任編輯 胡劍勝 責任校對 況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