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廷鋒 陳春蓮
摘 要:2012年,廣西迎來了新課程改革,為了更好地進行新課程改革,能夠順利實現廣西新課程改革數學科樣本學校目標,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凌云中學確定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及成員,成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的教學科研課題研究小組,定課改人員、課改班級,大力開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教法初具成型。
關鍵詞:七步教學法 培養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009-02
新課程改革牽動著教與學、學校與家長、學校與國家的發展,為了更好地進行新課程改革,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能夠順利實現廣西新課程改革數學科樣本學校目標,讓凌云中學明天更美好,學生未來更燦爛。凌云中學有幸得到廣西新課程改革專家領導小組組長唐劍嵐博士親力親為的指導,決定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凌云中學地處偏遠山區,受應試教育及教育資源的影響,家長思想落后,更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了,只能靠“填鴨式”,教學質量自然低。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新課程改革的召喚,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興趣,轉變教與學的觀念,加強教與學的改革,改變教與學的關系,才能提高效率。因此,教師應因班制宜、因課制宜、因人而異,創造性地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開展教學。下面結合凌云中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探討。
1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專題試驗,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2012年,我校確定新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及成員,成立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的教改課題研究小組,課改教師和課改班級,一年多時間以來,以專家為引領,課堂為載體,學生“實踐周”為輔助,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為作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制定導學案,遵循“七步教學法”模式—— 明確目標、自主學習(精讀·細想·探問·提困)、交流展示、典型分享、鞏固練習、小結反思、反饋評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并把師生、生生合作機制引入教學過程,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課改班級由2012年秋的1201班、1202班,兩個班擴大到現在2013級18個班。一年多以來,學校先后多次組織教師參加新課改“國培”、區“骨干教師培訓”及觀摩我們的教學改革試驗課,并且每學期舉行“同課異構”優質比賽課,派青年教師參加百色市組織的青年教師新課程改革比賽課,同時召開研討會。我們把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與我校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出一條適合凌云中學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學(自學)、議(議論)、導(引導)、展(展示)、練(練習)、總(總結)的六字教學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果。例如在2012年秋季學期期中、期末實驗班的各項指標比非實驗班都普遍有所提高。因此,得到學校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向全校推廣。
2 增強改革意識,啟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帆船
新課程改革不是讓學生“背多分”,也不是“考考、學生進步的法寶;練練,學生進步的火箭”。而是讓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養成良好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樂學、好學、愛學。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棄傳統的糟粕繼承創新其精華,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效果與容量的關系。
2.1 正確處理主體與主導的關系
學生主體,教師主導,并不是在于教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表面活躍,附和回答,亂猜答案的課堂,而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投入程度,表現不僅是師生互動,而且還包括生、生互動及學生獨立活動。提高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讓他們能夠主動、自由、快樂、有效地學習。我校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開展學(自學)、議(議論)、導(引導)、展(展示)、練(練習)、總(總結)”的六字教學模式,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自主探索。
2.2 正確處理容量與效果的關系
由于受應試教育及家長需要眼前效益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只注重學生分數的高低,而忽略了學生身心的健康,健全人格、良好個性的養成。學生被教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我發散思維,沒有自己的太多觀點。因此,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開展學(自學)、議(議論)、導(引導)、展(展示)、練(練習)、總(總結)”的六字教學模式,教師適時調控,隨機應變,因班而異,因課而異,因人而異,才能出成效。
3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開啟學生自主學習的大門
3.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探索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造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有了興趣,學生自然就要去學習。例如,高中數學必修2《空間幾何體》這一章,給出下面兩個問題:
(1)給你一塊豆腐,切三刀最多可以把它切成幾塊?
(2)有六根圓珠筆芯,最多可以擺出幾個正三角形?
這樣,就把學生的思維帶入空間想象,把學生興奮的情緒帶入學習狀態,就有了求知探索的欲望。
3.2 培養學生探索求知技能,提高動手能力
華羅庚說過,“生活是一切知識的源泉,實踐是最根本的學習方式?!毙抡n程也特別注重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于是,改變了“填鴨式”教學,形成學(自學)、議(議論)、導(引導)、展(展示)、練(練習)、總(總結)”的六字教學模式。遵循“提出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討論—— 教師引導找到基本解題方法—— 變式練習學會舉一反三—— 學生內化解題規律”。這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自主探索能力進一步增強。
3.3 創設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興趣之花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們勤于動腦,善于發現,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使學生能夠在討論交流的氛圍中學習。正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才能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并引發他們自主探索,一起去體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一定會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
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推動自主學習一以貫之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很關心學生是否“學會”知識,而對學生是否“會學”知識思考很少,學生的學習一直是依賴教師的灌輸,結果學生不但不會學習,而且思維得不到發展。要進行新課程改革,必須沖破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與時俱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實驗,學(自學)、議(議論)、導(引導)、展(展示)、練(練習)、總(總結)的六字教學法,既能讓學生獲得新知,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意識,使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創造是教學活動的生命力。踐行唐劍嵐博士“七步教學法”,創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探索適合本校實際的教學模式,推進新課程改革,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激活學生思維,健全學生人格,形成學生良好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慕菊.走進新課程—— 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5).
[2] 王敏勤.和諧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J].教育研究,2006(1).
[3] 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01(2).
[4] 黎奇.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