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強
【摘要】大學生反腐倡廉教育的成效直接影響國家經濟、政治廉潔建設,因此加強對大學生反腐倡廉現狀的研究,針對反腐倡廉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有效的改進有著顯著的社會意義。本文主要對高校大學生反腐倡廉教育的現狀進行觀察分析,并探討有效的改進方案。
【關鍵詞】大學生;反腐倡廉;現狀;改進方案
腐敗一直是黨和國家重視的問題,是與中國共產黨的信念相悖的行為,因此加強大學生反腐倡廉教育對于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及接班人有著重要的意義。反腐倡廉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及政治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然而目前高校大學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進行效果并不令人滿意。
1.高校大學生反腐倡廉的現狀
目前高校雖然對思想政治教育較為重視,然而并未充分重視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因此未開設大學生廉政教育的課程,廉政教育缺乏陣地,導致教育未能夠常態化、規范化進行,廉政文化環境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高校在課堂上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涉及廉政教育的內容較少,多是包含在“中國近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形勢與政策”中,未能夠形成系統化的教學。隨著黨及政府反腐倡廉活動的開展,教育部門逐漸重視廉政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逐漸牽頭,組織高校舉辦“高校校園廉潔文化活動周”活動等,活動主要由高校或者高校相關部門執行,主要活動有動漫作品展、書畫展等,同時高校組織學生寫廉政影視作品觀后感等,較大程度的吸引了大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2.大學生廉政教育現狀原因分析
目前國家廉政建設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及黨政機關等,而在社會資源相對集中的重點領域,高校大學生廉政教育形式、內容等與大學生文化教育、當前反腐倡廉形勢要求、大學生將來要承擔的使命及責任不相符,具體原因如下。⑴高校對大學生反腐倡廉重視度不高。目前,高校尚未能夠充分認識到大學生反腐倡廉的重要性,雖然高校將廉政建設作為重點工作進行,然而與社會上反腐的力度、程度等均比較小,因此高校大學生的反腐倡廉教育尚未引起高校的重視。⑵較多人認為高校廉政教育首先是針對黨政干部,之后是掌握財力、物力及人力的部門干部,而學生的廉政教育則可有可無,因此未充分重視大學生廉政教育。⑶大學生對反腐倡廉的意識較為單薄,未能夠接受廉政教育的自覺要求及意識,較多學生誠信意識比較差。
3.大學生廉政教育實現路徑
針對大學生廉政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通過以下幾種手段進行改善。
3.1建立完善的工作機制
首先堅持黨委統一領導,不同部門之間各司其職、分工協作,師生之間共同參與到反腐倡廉的工作機制及領導體制內,在高校反腐倡廉建設中將學生廉政教育工作納入。
3.2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核心引導
在對大學生進行廉政教育時,首先需要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貫徹、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統廉政教育中,學校多重視學生的正面直接教育,而忽視了側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時,盡量在學習中貫徹反腐倡廉的系列方針、理論、法律法規、政策及規章制度等。將核心價值的確立作為前提,同時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反腐倡廉影視電影、紀錄片等,定期舉辦報告會、專題報告、知識競賽等,組織學生學習先進典型事跡,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等對學生進行教學,通過鮮活的內容、方式等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社會腐敗的危害,自心里重視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3.3教師以身作則
教師是大學生大學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群體,教師應該“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等,教師擔負著傳承文明、弘揚與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使命,教師的言行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反腐倡廉教育時,需要將加強師德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及環節,不斷創新師德建設的方法及內容。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及思想政治素質等,教導教師主義為人師表。
3.4形成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圍
在校園廉政文化建設中,充分重視氛圍的重要性,充分利用校園廣播臺、校報、校園網、宣傳櫥窗等平臺,開設廉潔教育、廉政教育專欄等,將廉潔、廉政正面典型等告知學生,從而弘揚先進的文化,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在學生密集或者常經過地方,如教學樓、食堂、宿舍、校史館、會議樓及圖書館等設置廉政警語格言等,學校可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廉政文化活動周“活動等,組織大學生開展廉政主題團日、黨日活動等,從而使其能夠在日常活動中耳濡目染,接受反腐倡廉的教育。
結束語
高校反腐倡廉教育有著顯著的社會意義,目前我國高校反腐倡廉教育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加強高校大學生反腐倡廉的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者需要堅持不懈的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及教育,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鮑遠,崔卓,張瓊.淺析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意義、現狀和方法[J].山東青年,2012,(10).
[2]孫立軍.論大學生廉政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高校理論戰線,2011(10).
[3]喬凱,朱平.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及其選擇依據[J].常州大學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