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秀
摘 要: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要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師首先要熟悉學生的生活環境,然后才能將生活背景融入到數學教學中,此外,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環境,用數學語言來敘述生活中的事情。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化 環境 數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172-01
小學教學生活化來源于生活,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組織,讓學生了解到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并通過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從中體會生活的價值,這樣做不僅讓學生了解到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還能促進人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一直以來就是研究者共同關注的一個重要領域,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應用到小學數學領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教學生活化并非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30年代,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等著名論斷,這是最早的教育生活化思想。我國《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小學實踐經驗和在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依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結合新課標的理念,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做到生活化,必須做到兩點,其一,生活即數學;其二,社會即數學課堂。下面,筆者將根據自己在山西省高平市實驗小學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進行淺論,期望對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促進作用。
1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組織,讓學生了解到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并通過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從中體會生活的價值,這樣做不僅讓學生了解到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還能促進人的發展。
1.1 數學教學生活化既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有可以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以及感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使學生可以盡快地掌握知識內容,并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如此一來,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課程頓時變得既輕松又愉悅。另一方面,生活化教學也在無形中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教會他們用數學的思維和方法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2 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快學生成人和成才的速度。如:購房是當前社會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將設計購房方案作為任務,就是力圖使學生體驗和感受到數學和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地感受數學與生活世界的聯系,體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到感悟數學思想、領會數學方法、學會數學的思維,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
2 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2.1 熟悉學生的生活環境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生活活動范圍偏窄,這就需要教師平時注意留心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孩子們平時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喜歡吃什么樣的食物,孩子們最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是什么,甚至包括孩子們家里的情況,如大部分學生家里有幾口人,家在農村還是城市,房子有多大,有些什么家用電器等。這些信息都很容易了解到,有些只需平時注意觀察即可,而有些則只要在班里做個小調查就可以解決,當然也可以借家訪的時間了解這些情況。
2.2 將生活背景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在充分熟悉了學生的生活環境之后,在教學中就應該盡量將教學內容放在同學們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比如,在引入一個新的教學點的時候,可以將最近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看的動畫片的一個情節為背景,來引出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又比如,在出練習題或考試題的時候,以同學們都喜歡的某個游戲為背景來設置,這些都無疑會大大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就學到了知識。再比如,如果學校位于農村,學生也大部分都來自農村,則在教學中應該盡量聯系農村的生活。教學過程中,不應過分拘泥于教材。因為目前我國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還是使用全國統一的教材,沒有地方針對性。雖然部分省市有自己出版的教材,但那只限于少數地區。而且教材時效性較差,教材中提到的某個話題,在前幾年是熱門話題,但最近卻已經過時。如果教學過程中,教學背景、例題以及練習題都完全使用教材提供的,那么勢必難以最大限度地貼近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難以實現教學的生活化。
2.3 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環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引導他們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數學的思維進行思考。比如,每逢節假日,各大商場、超市會有各種促銷手段,有的是打折,有的是買一贈一,有的則是購物滿一定金額減免多少費用,這是可以組織學生到超市商場里去,讓他們自己根據觀察到的信息計算從哪里購買更劃算。又或者,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后,可以把學生分成幾組,給組學生發一條等長的繩子,讓他們用繩子圍出一塊地來,然后不同組之間互相比一比誰圍出的地面積最大。這樣,讓學生在生活和游戲中學習數學,既有趣,有增強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課余經常去菜市場幫助父母買菜,陪父母一起去超市或商場購物,在買賣中練習加減乘除運算。
2.4 用數學語言敘述生活事件
數學不僅是一門課程,它還是一門語言,具有工具性和基礎性。數學具有大量儲存信息的功能,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教學語言功能方面更為突出。根據學生的多重特點,如年齡、興趣愛好等,在嚴格按照教學知識的前提下,運用適當的生活化、趣味化以及童趣化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充滿情趣的環境下進入學習,這也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節課中,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一些問題:請說出你最喜歡的一些數字,并說出你喜歡他們的理由。又比如,在教學生認識“年、月、日”以及時間這些概念時,可以讓每個同學都說一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還可以讓他們學會記住自己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生日、年齡等信息。通過這些看似簡單的問答,讓他們既學會了用數學語言來講敘生活中的事情,又讓他們懂得了關注自己的父母和家人。
3 結語
讓學生的生活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既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知識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更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要我們能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在數學和生活之間架起橋梁,學生就一定會親近數學,運用數學的意識就會不斷增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溫從虎.小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06(5).
[2] 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