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錫蘭 黃立靜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運用趣味教學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營造了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提高學了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從而數學成績得到提高。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正確靈活運用趣味教學法顯得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小學 數學課堂 趣味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4(c)-0201-01
小學數學主要肩負為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發展智力、培養數學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任。由于數學這門學科本身抽象性和邏輯性較強,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正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這也是阻礙小學生學好數學的主因。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探索出了趣味教學法、快樂教學等成果,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 小學數學課堂實施趣味教學法的優勢
首先,就數學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數學這門學科在學習難度上相對來說比較大,學生通常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數學學習上面。但是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即使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也不一定能真正全面掌握數學知識。特別是在小學生的腦海里,數學更是枯燥、乏味、困難的代名詞。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就可能產生厭學情緒。這種厭學情緒使得學生又不能發現數學真正蘊含的優美性和趣味性,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這種情況嚴重困擾了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而趣味教學法的實施正是針對這樣的情況來消除學生對數學的那種恐懼感、神秘感以及粗糙感。通過各種趣味情境的巧妙設計來彌補數學學科本身的枯燥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強化了小學生的數學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
2 趣味教學法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在小學數學課堂真正應用好趣味教學法,這就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當具備靈活運用趣味教學法的能力。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來對教學的模式和形式進行適當的調整,而非生搬硬套。比如在引入一個數學概念的時候,可以通過講寓言故事的形式來導入課堂,這樣的故事可以是內容深刻且飽含哲理的小寓言故事,也可以是一個幽默風趣的生活笑話。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故事或者笑話應當貼近小學生的生活,不能是為了講故事而去講故事,講故事的目的既要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要能夠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對數學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教師還應當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數學教學專業知識水平。只有教師自身水平得到切實提高,趣味教學的靈活運用才能夠得到保障。只有教師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養,講出來的故事或者笑話才能夠真正做到精煉、引人入勝。
3 小學數學課堂中趣味教學法的實踐措施
3.1 通過游戲情境創設來開展教學
小學階段學生最主要的個性特點就是好奇心強、愛玩,因此,在數學趣味教學時,可以通過創設游戲教學情境來開展數學教學。對傳統小學數學課堂就行改革,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快速實現教學目標,改善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厭學情緒。因此,如何創設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息息相關的游戲教學情境,讓小學生能夠在游戲當中學到課本教材內容,就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最主要的任務。比如在講解“元、角、分”相關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于這三者關系的理解,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購物的形式的來開展課堂教學。在講臺上擺放一些平常易看見的日用品,讓學生自己去模擬購買,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對于“元、角、分”知識的強化理解,達到教學目標。同時課堂氣氛得到活躍,教學有效性有所提高。
3.2 通過師生角色轉換來開展教學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宰和權威,課堂教學形式一直是教師在講臺前的口傳心授,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這種情況不僅阻礙了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同時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而新課標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可以采用師生角色轉化的形式來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比如當講解到一些教材當中淺顯易懂、簡單直白的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一些平時表現突出、能力較強的學生上臺講課,教師則在一旁進行指導和輔助。這樣的教學形式既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讓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便于教師在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師生角色互換也能有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使“良師型”的師生關系逐漸轉變成“益友型”的師生關系,也使日后的教學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
3.3 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隨著國家教育戰略改革,對于基礎教育的投資力度越來越大,各地學校的教學資源也越來越多。因此,教師應當合理、充分利用當前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更加清晰地掌握小學數學知識,強化記憶加深理解,同時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探索的能力。比如:在講到“三角形”這一相關知識時,可以發放一些三角形積木或者三角形石膏模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實物的觀察,更加直觀地理解三角形各方面的特點,便于后期全面掌握三角形相關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材,制作三角形相關實物,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展示,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也能夠得到一定的培養。
3.4 注重課后練習,趣味教學法貫穿始終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在課堂上的學習、理解以及知識掌握的能力不盡相同,同時在課后自主練習的效果也可能存在很大差距。基于此教師還應當將趣味教學法貫穿于課后的自主練習當中,切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課后及時為學生答疑解惑,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全面掌握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有根本性的提高。
趣味教學法結合了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數學學科本身的特性,將趣味教學法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得到提高、動手能力得到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體現。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應當積極探索,靈活運用趣味教學法,這樣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有效性才能有所保障。
參考文獻
[1] 賀恒茹.新課程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2):80-81.
[2] 詹茂慶.小學數學教學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