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摘要】新時代教學過程中,對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實施具有更嚴格的要求,由于某些教師對于現代化教學理念存在某些偏差,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本文通過對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施情況加以分析,對于教學過程中常遇到的幾點困惑進行解析,目的在于幫助教師在今后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摸清方向,促進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更加順利、有效地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高效教學 課堂實施 困惑解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2-0124-01
小學數學教學最基本的形式便是課堂教學,只有在充分保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才能發揮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方面的發展。然而,由于傳統教學觀的影響,很多老師對于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實施過程會存在很多困惑,導致教育行為及教育理念上會出現偏差,無法保證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一、教學方式偏于形式化
1.合作式學習形式較為簡單
數學的教學不僅是一個傳授給學生數學公式、定義等數學知識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們有效的學習方法。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好的學習方法,遠比所學到的知識有價值的多。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逐漸提倡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目的在于通過學生間的互相合作,促進學生對學習方法進行交流,不但可以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更可以在交流、互助中獲取好的學習方法。然而,有些教師對合作學習產生了錯誤的理解,為了使合作學習效果更為明顯,常會將合作式學習形式簡單地設定為課堂討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否需要討論,教師都會特意將合作式討論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內容。
教師作為教學課堂的上的組織者,應該以為學生提供學習平臺為目標,如果只是一味地注重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忽略交流的內容與效果,那么合作式學習就偏離了它的本質。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要引導者,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把活動式學習作為一個學習形式,而需要結合各項學習活動的目的,以及每個學生的思維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到實用的知識技能,無論在知識結構上還是學習方法上都能達到一個質的飛躍。
2.多媒體利用不科學
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不斷推進下,新課堂的教學方式也不斷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當代教學活動過程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高效性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可以從視覺、聽覺兩個方面,還原給學生一個聲色具全的教學環境,在一節優秀小學數學課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然而,多媒體教學中,課件的展示往往替代了傳統課堂上板書的作用,但是課件卻不是萬能的,既不能代替傳統的板書展現知識,又不能代替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一味地依靠多媒體進行教學,便會使學生無法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消化。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多媒體不過是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代替教師正常教學。若將多媒體教學唯一化,則會削弱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思考能力,更無法實現探究式學習,這樣的數學課還有什么實際意義呢?因此,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應該對多媒體教學重新定位,真正地利用好它,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不再讓教學形式拘泥于形式化。
二、教學情境模式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當的創建適合學生生活、學習的教學情境,但調查發現,現實的教學課堂中,即使創建了教學情境也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無法保證他們能夠全員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并不是因為小學生真的對數學這個科目不感興趣,而是有些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過于形式化、模式化,使得學生們對教學過程感到枯燥乏味,自然也就提不起興趣。
教學情境并不只是渲染教學氣氛,更重要的是引導課程的發展。想要解決教學情境模式化這一問題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該明白的是,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審美觀點,也會存在審美疲勞,千篇一律的教學情境盡量不要重復使用;其次,要從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入手,結合實際情況,提高教學情境的創新性;最后,可以嘗試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入手,逐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力、思維能力及交往能力等,從整體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三、課堂上學生關系不融洽
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中,對于鼓勵式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的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不自覺的鼓勵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對于不善于回答問題、不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會有所忽略。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形成一種優越感,在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后,常會產生驕傲自滿的心態,對于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不削一顧。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會對那些輕視他們的優等生有所看法。因此,學生們之間會形成一條隱形的鴻溝,導致課堂上學生關系不融洽。
作為教學課堂上的組織者,若想改善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需要教會學生什么是尊重,比起學習知識來說,學習做人更為重要。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應該學會怎樣尊重他人。同學之間應該存在一顆包容的心,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在善待自己。其次,通過建立合作交流小組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助,不僅可以在溝通交流中逐漸改善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可以利用互助學習的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使學生之間形成一個平等、和諧、友愛的學習氛圍。
總之,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也不需要固定模式,更重要的在于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凡事均有度,在適當的范圍內可以將高效性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但也應量力而行,否則會適得其反。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結構、認知規律及性格特點做出適當的教學創新,不但能夠激發出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更可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曼.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具有高效性[J].學周刊C版,2013,(6):127.
[2]陳瑜.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若干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7):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