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忠
【摘要】高中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強。因此,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知識本身結構,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內在的思維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發展數學思維,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思維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思維品質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不同的思維品質表現不同的思維能力。”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的傳授,更要在發展學生數學思維過程中突出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發學生巨大的思維資源。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迪學生的智慧大門,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呢?具體的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原則
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志。當今,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方法很多,千變萬化,但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所必須遵循的原則是穩定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
(1)注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情感、興趣、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數學教學中,傳授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同樣重要,從分析學生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及引發與調節思維活動的條件可知,只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才能產生高的創造效應。
(2)注重適當引導。教師是學生思維活動的發動者和引導者,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問題情境與學生內部知識經驗發生認知沖突,讓學生處于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的心理狀態。此時,教師再適時的激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總結出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及思維模式,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3)給予學生思維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使學生處于“憤悱”狀態之后,不要急于把結果明白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有足夠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時間與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就不會停止或轉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考活動需要一個過程,要有一定的時間來完成由不知到知的矛盾運動,由此促進學生認識結構的發展,鍛煉學生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必然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
1、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辨識能力,敢于質疑,有自己主見,在學習中能找出和訂正自己的錯誤,重新思考和計算,養成善于找出問題所在的好習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易錯題目,引導學生進行錯解分析,自我評價解題方法和思路,幫助學生克服盲從性、思維定勢性,吃一塹長一智,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學生思維的判斷能力也會日臻完善,以至成熟。
例如,已知集合 , ,則集合 中元素的個數為_______。
看到題目,很多同學沒有認真審題就計算出答案:直線與圓有兩個交點,也有同學認為:直線方程 中, 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而 中 的取值范圍是 ,因此 中元素個數有無數個。面對這樣的局面,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而是引導學生一步步的進行思考,找出答案:兩個集合分別是什么集?有沒有公共元素?通過討論、思考,反應快的同學立馬恍然大悟:兩個集合一個是數集,一個是點集,因此答案應該是0。
2、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路寬廣,善于抓住問題本質,而又不忽視其細節的多方探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題目進行拓廣、演變、引申,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啟發誘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多層次、多方向的思考、解決問題,并在分析、比較、綜合、推理等思維活動中將其它歸類、總結、推廣成一般方法,類似地應用到相應的數學問題之中。
例如:求函數 的定義域。
引導學生分析、求解后,繼續對題目進行變形,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興奮的、積極探索的最佳狀態,變枯燥乏味的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的探索之旅。
變式一:求函數 的定義域。
變式二:求函數 的定義域。
變式三:求函數 的定義域。
3、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認為:“靈活性是指思維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善于分析,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因而能生發超常思維,提出新概念。”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不受思維定勢的束縛,能迅速建立聯想,打開思路,發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及途徑。若是教師過分的強調解題規律和解題技巧,學生必然只會死記硬背,思維僵化,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顯然是無益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思維定勢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一題多證,一題多解,一個命題的多種理解來引發多向思維,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平時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對常規思維方法的掌握,又要訓練學生能突破常規,獨具匠心,以簡捷的跳躍思維出奇制勝。
4、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從繁雜的表面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能深刻地理解概念,深入思考問題。數學思維的深刻性是思維品質的基礎,是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但是在我們的教學現狀中,很多學生學習流于表面,不愿積極思考,淺嘗則止,不能積極深入的思考問題,究其原因,除了對數學問題本質認識不夠外,缺乏一定的思維技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盡方法與手段引導學生掌握挖掘問題隱含條件,深入細致地加以分析和解決問題,追根尋源,在疑問中深究,促進學生思維的縱深發展。
總之,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從學生思維特點和教材實際出發,抓住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多元的思維品質教育,努力創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思考、拓展、延伸等思維訓練,將所學知識網絡化、系統化,有效培養學生各種思維品質,提高分析、解決、探索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智賢、林崇德著,《思維發展心理學》[M],北京師大出版社,1986
[2]徐江培,《展示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是數學教學的本質》[J],中國數學教育(高中版),2000
[3]楊萬必,《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初探》[J],華中師范大學,2001
[4]于世明,《略論中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