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敏
【摘要】在當前全民注重學生教育的環境下,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成為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教師、教學方式及學生自身三個角度進行思考,分別闡述了提高小學課堂有效性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課堂 有效性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28-01
1.小學課堂有效性的含義
教學的有效性包括三種含義:1)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教學效果是指每一節課的教學質量;2)有效率。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完成的教學工作量;3)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
具體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學業上有收獲,懂了、會了,產生興趣了,問題就是這么簡單明了。
2.提高小學課堂有效性的措施思考
2.1教師方面
(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做好備課工作非常重要。在課前的備課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一遍一遍的充分掌握所要講授內容的每個知識點,充分考慮到在課堂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做好防范措施,將注意點做好記錄備用。2)要根據所要傳授的內容準備好所用的道具,盡量在教學中使用道具等來輔助教學,改變從上課到下課一成不變的板書、口授的教學方式。3)列好將要通過板書或者多媒體展示的課堂內容大綱。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新一輪課程改革最主要的原則就是要在教學全過程中真正貫徹“民主和諧”、“師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該能夠不斷的使學生獲得美好的心靈體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體驗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愿望。”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以單純傳授知識為手段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鼓勵和引導學生多提問,積極回答問題
教師要在課堂上創造條件,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多提問,積極回答問題。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們超前思維,向教師(包括課本)挑戰,主動地在思維運動中訓練思維,真正做課堂的主人。這種引導教學模式下,由于定理、公式都是學生自己推導出來的,其間歷盡險阻,熟知路上的坎坎坷坷,所以他們對這些公式、定理必然印象深刻,記憶久遠。可見,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語言或動作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多提問,能夠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2.2教學方式
傳統的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的保證課堂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國國情條件下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扭轉這種局面。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只能采取一些輔助性手段來對教學方式進行完善。主要的途徑有:
(1)充分利用教學道具
教學道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增強感官刺激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有效性的效果。采用直觀的教具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進入直觀教學所創設的情景之中,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思考,為學生積累了十分豐富的數學生活經驗,課堂教學中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具學具,可以使學生輕松的理解道理,掌握知識,加深印象,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愛學、樂學。
(2)利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都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語音信號、圖像信號先通過模數轉換變成統一的數字信號,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并茂甚至有活動影像的特點,實現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
(3)故事運用
人們都有好奇和探險的特質,小學生更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基于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性,編造一些故事糅合在小學課堂教學中。具體操作為:要圍繞課本中的知識點,創作與知識點相關的故事,這些故事一般要求情境新意有趣,要在故事中盡情發揮想象,這樣才能引發學生更廣泛的想象。另外,盡量在每篇故事中配上相應的圖片,這樣就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進而激發出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有效性。
(4)將操作實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兒童心理學家曾經針對兒童的思維和動作進行過各種試驗和研究,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思維始于動作。這與哲學上的勞動創造一切的思想不謀而合。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動手即操作實踐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要改變舊有的口頭授課的方式,要有意識地安排一些畫、擺和拼等動手實踐操作活動,將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合理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化了學生的大腦機能,在很大程度也提高了課題的有效性。
2.3學生方面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中唯一的客觀,在提高課堂有效性方面需要做的努力也很重要。主要是三個途徑來實現提高課題有效性的目的:1)要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任務。大多的學生都存在不重視甚至完全不進行課前預習,這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理解和掌握程度大打折扣。2)在課堂上要嚴格遵守課堂紀律。嚴守課堂紀律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為自己也為大家提供一個安靜的課堂環境,避免嘈雜的聲音或其他破壞課堂紀律的現象分散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而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3)要進行必要的課后討論。課后討論環節也非常重視,能對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很好的鞏固和加強。
3.結論
綜上所述,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途徑有很多。本文主要從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三個主要方面對如何提高課堂有效性進行了探討,涉及到了教師的課前準備、授課方式、教學道具、故事應用到教學中、多媒體應用、動手實踐等幾項具體的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娟.促進小學課題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中國校外教育,2014(1):131
[2]申銀發.淺談小學課題教學的有效性.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7):13-14
[3]李陽.小學課堂教學管理有效性探析.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