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蘭
【摘要】信息技術的優勢源源不斷的注入中職語文現代詩歌的教學研究,現代詩歌的語文要素和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開辟了中職語文現代詩歌教學全新的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力求解決在中職語文現代詩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何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傳統詩歌教學的壁壘,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詩歌的理解能力,從而使學生在詩歌的認知解讀上有一定的提高。
【關鍵詞】現代詩歌 《致橡樹》 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43-01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有著悠久的“詩教”傳統。而現代詩歌是最具有時代氣息和青春活力,處于中職階段的青年學生,更加需要現代詩歌的滋養。現代詩歌以其內容之深廣,手法之多樣,表現力之豐富和意境之高遠,使學生在認知上有了一定的難度。傳統的現代詩歌教學方式,單調、局限、封閉、呆滯,在索然無味的講解中,師生都漸漸遠離詩歌,陷入了教與學的泥潭。信息技術就像是一縷清風,使得平靜如死水般的現代詩歌教學掀起了美麗的漣漪。下面將結合中職語文課程《致橡樹》為例,淺談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現代詩歌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在傳統的現代詩歌教學中,由于教學形式單一、資源局限等問題,詩歌朗讀僅僅停留在范讀、跟讀單一的形式,難以達到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熏陶。信息技術的優勢,可以通過音、視、圖多形式立體的創設朗讀情境。在教學設計中,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朗讀要求,設計了如下幾個環節:1.聽讀環節:《致橡樹》flash的配樂詩朗誦,唯美的畫面、感人的音樂、名家的朗讀,把學生帶入到詩人所描繪的情境中,走近詩人的情感,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2.自由朗讀環節:讓學生在放聲自由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詩歌的語氣、語調和重音,把握詩歌朗讀的節奏和感情。3.朗讀測試環節:主要采用人及互動的方式,運用flash形式,對詩歌讀音和節奏進行測試,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掃清讀音和節奏的障礙。4.析讀環節,在讀出詩意中通過品讀、思考,表達、游戲等方式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和意境。5.誦讀環節;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選擇喜歡的語段和喜歡的配樂,朗誦詩歌,錄制并上傳到朗讀討論區,在自主探索中體會詩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在反復誦讀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營造朗讀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建詩歌意境,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領略詩歌的情感。
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利用圖像、音樂、文字、動畫的處理,以立體的全方位的視聽效果作用于我們的感官。在《致橡樹》的教學中,首先播放了愛情主題的歌曲《梅花三弄》,從音樂的層面感受愛情的美好。然后在通過播放配樂詩朗誦《致橡樹》,在音樂、色彩、畫面、情感兼美的flash,創設了濃濃的詩歌氣氛,在學生能夠走進詩歌的世界,走進作者的愛情! 在設計中,我運用了三種方法,一是通過字句去建構畫面,讓學生在誦讀中想象詩歌的畫面,在腦中建構出畫面,從而體會詩歌的意境。二是關注意象去體味情感,在設計中,把事物的具體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發現事物本身的特點,然后再聯系作者的情感,建構它們之間的聯系,體會意象在表達詩歌感情中的作用。三、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學生自主選擇畫面、語段、背景音樂進行有感情的詩歌朗讀,從而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詩歌理解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抓住詩歌的美點、疑難點等創設問題是理解詩歌的關鍵。在《致橡樹》的設計中,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理解詩歌的內涵。在詩歌的第一層,設計了兩個問題:一是詩人在這一層中運用了哪些意象來否定傳統的愛情觀? 二是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愛情觀?學生通過回答問題,理解作者否定的愛情觀是什么。在詩歌的第二層,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詩人用哪個兩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愛情的? 二是他們分別象征著什么?三是作者向往的愛情是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很輕松地得到答案,了解作者所追求的愛情是什么。在創設問題情境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設置要結合學生的興趣,只有讓學生感興趣才能夠讓學生有效的參與進去。2.讓學生有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3.創設問題情境,應該分層進行設置,由易到難、由點到面。讓學生能夠逐步深入了解所學內容。
四、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活動任務,讓學生在交互中掌握詩歌的學習方法。
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學生可以成為主動參與、選擇和探索的主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和網絡,來培養自主從網絡獲取資源的習慣。例如:《致橡樹》的設計中,學生可以通過瀏覽教學網絡,了解作家作品、詩歌創作背景等相關資料。同時,也可以在詩歌鑒賞中通過朗讀測驗、互動游戲等人機交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在朗讀測驗,分別設立了讀音以及節奏的互動的游戲,在理解詩歌意向的過程中,設計了詩歌意向連連看游戲,讓學生在充分的人及互動中鑒賞詩歌。面對思考題,能夠思索、積極交流,在同意的網絡平臺上,實現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例如;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交流,設計了朗讀討論區和主題討論區,學生可以分別在這兩個討論區中分享交流彼此的成果,取長補短。同時,老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成果予以點評和推薦。在評價交流中,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拓展閱讀視野,讓學生在豐富學習資源中拓展視野。
利用信息化的優勢,廣泛吸收多方面學習資源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在本課教學設計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設計了詩歌論壇和詩歌推薦。在詩歌論壇中學生可以互相推薦優秀詩歌并發表觀點,在推薦過程中開拓學生的視野。在詩歌推薦設計中,推薦了同主題、同類型詩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鑒賞,從而體會現代愛情詩歌的美好情感。所以,為了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學生的主體性能夠更加充分地發揮,應讓語文教學逐步走向信息化教學,充分利用網上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六、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完成多形式、多層次的教學成果評價。
教師、小組成員評價某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態度、在學習過程中觀察、探究、思考、表達的能力、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人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和方法及完成學習任務的質量和進步程度,并記錄結果。根據記錄結果,分析教學設計是否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教學設計是否運用了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問題設計;教學設計是否在教學中實施,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范圍;經過設計的課程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中職語文現代詩歌的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渲染氣氛。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信息技術使得中職語文的現代詩歌教學不再索然無味,教學設計異彩紛呈。
參考文獻:
[1]王毅丹.中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中國知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9(4).
[2]唐俊龍.語文信息化教學理論綜述與教學探索.中國知網中國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2005年01期.
[3]孔志新. 運用情境教學提高現代詩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廣州市語言文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