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摘要】高中語文在滲透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有利于德育教育效果的更好獲得。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以“語文教材講解”、“作文寫作教學”及“日常閱讀積累”三個方面為探討方向,圍繞高中語文德育滲透這一話題集中展開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德育教育 語文教材 作為寫作 日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74-02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日漸更新與快速發展,德育教育作為發展高中學生整體修養及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體系中的核心與重點。那么,如何才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呢?綜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個人認為,應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語文教材為突破口,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
每一篇高中語文課文都是編寫者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精心挑選出來的優秀作品,或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情感,或體現了謙謙君子、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操及道德,或凸顯了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或闡述了做人處世的一些道理……這些內容都蘊含著創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是對高中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最佳材料。我們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對其予以高度肯定與重視,并依據每篇課文的具體特點以及所真正蘊含的情感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如此,方能在教授給學生基本語文知識的同時,誘發其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對他們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帶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如黃藥眠先生《祖國山川頌》這篇文章屬于“江山多嬌”這一專題學習版塊,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母親的無限熱愛。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首先帶領學生深入了解了黃藥眠雖歷經政治磨難但卻始終持對祖國保持一腔愛國熱情,并積極投入到民族解放事業、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人生經歷。以此為契機,讓學生知人論世,在了解作者強烈情感原由的基礎上,得以更加深刻的體會與領悟作者對祖國母親的謳歌與熱情贊美,以及作者內心的感人愛國之情。黃藥眠的一生是紅色革命的一生,是愛戴祖國的一生,他對祖國的深厚情感經得起磨難與挫折的考驗。這無疑在很大程度帶給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沖擊,有利于他們在領悟到作者拳拳愛國之心的基礎之上,最大限度上激發自身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青春、貢獻力量的決心及頑強意志。如此,便以教材課文為突破口,完美的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情感的德育滲透。
二、以作文寫作為著力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作文是學生語言文字表達水平、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自身思想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歷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組成部分。當前,高中作文多是貼合學生社會生活實際情況的議論文題材,要求學生以所提供的材料為基礎,針對某種社會現象發表認識與看法,而這一過程勢必促使學生經歷一個分辨是非、真假、美丑、善惡等的過程,因此,我個人認為,以作文寫作為著力點,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的德育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在《弊多?利多?網絡是把雙刃劍》的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我首先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網絡利用的優勢與弊端進行充分的討論與分析,并以此為基礎,確定文章立意及主旨中心思想。如此,便使學生初步形成了如下的觀點:網絡既有鮮明的優勢,也存在著諸多弊端,是一把雙刃劍,應當科學、合理、規范的使用。這一中心立場分明,客觀端正,表明了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經過了認真的分析與思考,初步對自我進行了是非對錯的德育教育;隨后,我又鼓勵學生利用周圍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找到支持自身中心論點的實例依據,既要包括網絡帶給人們積極作用的事實例子,更要包括網絡帶給人們負面影響的真實社會案例,并同其他小組成員一起共同分享、交流自己所搜集、整理到的事實論據。交流過程中,一個個真實、確鑿的生活實例帶給了學生極大的心靈、情感沖擊,特別是青少年由于缺乏分辨能力經常被網上的虛假信息所欺騙,還有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網站也給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及不利影響……這些社會生活中的真實事例都帶給學生最直觀、最強烈的震撼;最后,在上述兩個步驟之后,我要求學生將自身關于網絡資源利用的認識與看法以書面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由于所有的條件都具備了,事情也就變得迎刃而解。在深刻感悟的情感狀態下,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自然論點正確、論據充足、邏輯思維嚴密。
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議論文寫作技巧,切實提升了其議論文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還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情感熏陶及價值觀上的科學教育,從而為他們日后理智對待網絡這一新型事物、正確、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以日常閱讀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相對于語文教材來說,日常語文閱讀所涉及的方面更廣泛、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社會感悟等也要更廣博。教育實踐表明,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擴寬自身的文化視野范圍,豐富學識見識,還可以從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中受到思想道德的啟迪與哲理、智慧上的熏陶,從而最大限度上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水平。
如,通過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生就可以從海倫·凱勒想象中的光明世界中體會、領悟到她雖深受失明之苦,卻依然懷揣對知識以及人類美好感情的強烈渴望,有利于學生從中受到啟發,養成樂觀、堅強、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由此,足可以表明:以日常閱讀為切入點,也不失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形式。
總之,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學科承擔著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責。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必須積極發揮語文學科的這一獨特優勢,深入挖掘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素材,將德育教育真正滲透到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過程之中。如此,方能真正將德育教育的素質教育目標落實到實處,從而為培養出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接班人提供充足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訂《全日制普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2]曹成榮《告別高中語文教學中形式主義的德育教育——蘇教版高中語文新課程德育滲透的幾點嘗試與反思》[J],《新課程》,2013-03-08
[3]耿紅《立足教材文本 加深情感體驗——淺談高中語文德育滲透》[J],《時代教育》,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