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摘要】中職教育順應了社會的發展潮流,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對于中職學生的培養, 可是,仍有很大部分學生不愿就讀中職院校。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從學生德育教育、職業指導、創新能力培養這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抓好中職教育。對這些問題的辨析,將有助于我們理清教育改革的思路,明確教育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中職 德育教育 職業指導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78-01
當社會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很快,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所以,在近二十年內,我國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中等職業學校能夠根據職業崗位的要求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知識教育和職業技能訓練。
中職教育順應了社會發展,應該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到中職學校就讀。從一個中職教師的角度來看,我認為中職教育應當抓好三個關鍵問題。
一、注重學生的德育教育
很多家庭只是把讀書作為子女出人頭地的途徑,并不僅僅是通過教育來獲取知識和能力。但中等職業教育只是培養有一技或數技之長的技術型勞動者,所以不能滿足這種出人頭地的心理需求,所以很多學生即使上不了高中也不愿上職業技術學校。另外,不合理的用人機制,職業教育與地方經濟的對接不能完全吻合,社會對職校學生存在的偏見等原因,使學生身心發展很不成熟。
首先,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和部分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高中畢業生,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中考、高考成績分數較低,學習成績不是很好的現象。這并不證明這些學生不聰明,但是他們卻多數存在著不良的心理問題,同時很多學生缺乏積極的理想和追求。我認為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制定出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感化學生,用關愛去溫暖學生,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只有這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其次,不少學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社會淘汰或者遺棄的人,認為自己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也難有作為,所以往往不思進取,不求進步,沒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教師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己、了解職業,使他們珍惜學校生活,挖掘自己的潛能、完善自我,為自己設計未來,使他們看到讀職業學校的前途,找到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自信。
第三,中職學校內,往往有不少曾外出務工的學生,老師可以用這些身邊的事例來對學生做正面教育,讓學生知道奮發圖強,從而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注重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主要是為學生就業服務,并且關注學生在求職時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就業。怎樣教育和引導學生進行準確定位,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且順利完成學業,是擺在廣大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個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1.進行全程的職業指導教育。目前,很多職業學校僅限于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忽視了其他年級學生,就業指導對大多數其他年級學生是一片空白。但是,在剛入學一段時間里,許多中職學生會出現許多不適應癥狀,甚至出現心理障礙,不了解所學專業,對將來就業比較恐懼,而學校并未重視對剛入校學生的就業指導。這些問題的出現,使中等學校開展就業指導成為必然。
2.中職學校本身要加強素質教育。長期以來,我國中職教育過于強調專業技能的訓練,側重于有“一技之長”,比較注重就業,而輕視了文化專業知識的學習。按照終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應接受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每個人要根據需要不斷更新、完善知識結構,增強自身素質。當前擺在中職學校面前的迫切任務是改革教材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把文化知識學習提到一個新高度。
3.職業定位教育。在學生了解職業和自我個性的前提下,就業指導部門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選擇職業至關重要。首先要教育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即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都還比較薄弱,到工作崗位后還要繼續學習、繼續磨煉。教育學生要務實,準確定位,踏實做事,低調做人,不要眼高手低。要讓學生認識到,求職的關鍵是尋找個人愿望和社會需求的契合點,即自己能干好某一職業,社會又急需這一職業的工作人員。
4.著眼于市場需要,提高學生就業率。中等職業教育連年走下坡路,固然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有關,但部分學校辦學不顧市場需求,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畢業生“產銷不對路”也是原因之一,這種做法必然嚴重影響和制約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既浪費了我國的教育資源,又滿足不了社會各個行業對有技術、有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從業人員的需求。
三、注重創新能力培養
深化教育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而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培養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源于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強弱,不僅要靠高層次的專職研究人員,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會實踐者的積極和有效參與。
1.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本身應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在當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形勢下,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挖掘教學中的創新空間,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運用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回答問題和討論中能真正做到有思、有動、有悟、有問,能夠各抒己見,使學生全面地參與教學過程,形成“開放型”課堂。
2.功夫下在課堂上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課堂教學主陣地的思想是不容置疑的,離開了課堂教學去談提高各項素質能力,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就得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為學生開拓豐富的創新的空間,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穩步提高。尤其是在新授課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研究新課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鼓勵學生大膽思考
問題解決的目的是探索、發現、創造,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創新潛能的空間。它不但包含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問題解決后的創新效應。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還應當善于捕捉他們的智慧火花,發現閃光點,對于他們知識水平范圍內的問題要給予認真的解答,對超越知識范圍的問題,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并表揚他們勇于探索的精神。
總之,教師只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創新的成就感和解決問題的自豪感,教育學生保持健康的擇業態度,努力提供學生能夠創新的機會和條件,不斷加強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就能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以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要,適應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根華.中職學校德育管理模式問題與應對措施[J].職業教育研究,2008(6).
[2]葉建峰.中職學校德育工作探討[J].中國教育,2009(2).
[3]伍力.論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拓展[J].教書育人,2006(5).
[4]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編著.職業生涯——職業指導教學訓練.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