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震亞
[摘 要]每個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內容和形式不同,新時期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是把先進性與廣泛性結合起來,以社會主義文明為主要內容,為精神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支撐、思想動力。
[關鍵詞]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4 — 0030 — 02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水平。十八大后,黨中央按照會議要求,開展了全面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并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啟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以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務實、清廉為主要目標,在全黨上下深入展開。
貫穿于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的是高度的精神文明與發達的物質文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又是群眾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與強大動力,所以,在推動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必須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堅持實事求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與方針,提高全體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水平。各級領導組織及相應黨組織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的主要力量。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加強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驅除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及形式主義,主要表現為脫離群眾、不負責任等;奢靡享樂、腐化墮落等;貪圖名利、不切合實際等問題,影響了黨和人民群眾的關系,亟需解決。
一、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主要內容
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根據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水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僅僅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普及,還包括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滲透在物質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體現在政治、經濟、生活等諸多方面。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不僅僅是某一個主管部門的任務,而是全國各行業、各級領導干部需要長期執行并堅定不移執行下去的長期任務。
精神文明建設是進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雖然一直被重視,但是還是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對主要內容抓的不到位。
(一)態度、觀念方面。現在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某些觀念上的錯誤認知:認為只有物質文明才是硬性指標,只要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即可;或許認為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基礎是一致的,只要是物質文明提高了,精神文明自然會隨之提高。這些錯誤觀念使得精神文明建設停滯不前,如果繼續片面的只是提高物質文明建設,可能還會導致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倒退。
(二)目標方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全民族共同理想,堅持黨的基本方針與基本政策是基本方法,使得公民科學教育水平、道德素質以及法制道德觀念等得到全方位提高。提供健康積極、為人民服務為主要要求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城鄉文明建設程度,最終在全國形成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統一發展的局面。
(三)加強自身建設。加強每一個個體的精神文明面貌,整體水平會隨之提高。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角色,在每一個角色下應自強自律,遵守相應的職業道德規范,加強廉政教育工作,參加群眾教育活動,全名提高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四)重視實踐活動。組織群眾實踐活動,要突出重點,并且要有亮點。積極參與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活動,包括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逐步改變完善公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從而提高民族的整體思想道德水平。通過教育活動的進行,提高公民的整體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凝聚力,認識到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危害,使得社會風氣好轉,實現教育目的。
(五)從領導抓起。精神文明建設要從領導做起,起到帶頭作用。對于領導干部,要時刻把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國家利益至上,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要把是否有利于民族團結為根本判斷標準。群眾效仿領導,上行下效,是基本準則。無論是國家機構改革還是群眾路線學習活動,領導做到了,群眾的工作就容易開展。
二、群眾教育實踐活動與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十八大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地位顯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設與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相互促進,相互依存。這是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完成的基礎和保證。若沒有健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為基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可能成功。
(1)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是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活動。精神文明建設是以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基礎的。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參與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越活躍,即人民群眾對精神文明建設參與越全面,反之,精神文明建設發展就越完善。各級領導干部的積極參加,會使活動效果大大提高,越有效越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
(2)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序建設,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過程中,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逐步規范群眾路線的教育活動,爭取達到做好的效果。例如: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關系;精神文明建設的特殊性與統一性;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軟件與硬件的關系;思想道德建設過程中,優秀的傳統與改革創新的協調發展等。由于過去對這些認識與理解不夠,使得文化資源與物質資源的嚴重浪費,根本原因是對這些問題還未完全實行民主與法制,導致工作隨意性加大。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民主制度加強。首先,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民主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民主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要做到如下要求: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諒解、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在互助互利的原則下,更好更快地建設精神文明。民主,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有具體實質內容,民主是公民固有的權力,而不是領導干部給予的。形式主義、享樂主義等不健康思想依然存在于黨內外,我們要充分發揮民主的力量,充分利用人民群眾的力量,積極監督,逐步消除。
(4)長期堅持精神文明建設不動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處于戰略地位,只有建設好精神文明,才能逐步完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建設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處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關系的原則,引導好單位、家庭和個人之見的行為,使全社會成員都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三、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思路
(1)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在于建設,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設堅持的方針政策就是注重建設。意思即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建設,所以得工作都圍繞建設展開。以立為本,持之以恒,重在落實,追求實效。要求開展精神文明建設要發揮人民的力量,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真正的主人,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根本力量。不僅物質文明建設需要人民,精神文明建設同樣需要人民。要充分團結人民、發揮人民社會主義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主要是加強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歸根到底,集中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現在,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極大,精神文明遠不及物質文明的發展水平,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呼聲很高,要求也很高。只要是他們關心的,與他們息息相關的焦點、熱點問題,他們都積極參加。目前,精神文明建設蓬勃發展,各級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應充分保護并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若要充分發揮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創造力,必須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始,人民的關心越強烈,其參與的積極性就越大,就越富有主動性與創造性。一旦解決了這些普遍關心的問題,群眾就會踴躍參加,并能在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與此同時,群眾也在參與過程中受到直接教育,且效果比被動接受要好的多。
精神文明重在建設,就是要始終不渝地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全黨和全國人民,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在全社會中形成共同的共產主義理想和高度發達的精神文明;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的建設;提高社會的整體文明程度,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積極開展文化交流,吸取各國文化精髓,全面抵制各種腐朽文化的侵蝕。
(2)精神文明的重點在建設,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的內在規律,是自身發展的要求。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不僅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與發揚,又要體現時代精神,立足于本國、又面向世界的全面精神文明建設。要將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建設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起來,保留優秀歷史文化,更不能脫離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要求,在改革與創新的過程中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文明的發展要求“以立為本”,從“立”著眼。在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堅持建設的方針與政策,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全面發展;在思想文化領域,大力宣傳正能量,正面引導,用先進的事例去影響其他人,用積極的思想教育其他人,占領思想文化陣地;對待出現的思想領域的問題,要針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不搞批判、不搞爭論。處理問題時,要以大局為重,時刻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維護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
(3)精神文明的建設過程,不僅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精神文明重在建設,必須堅決抵制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毒害人們心靈、敗壞社會風氣的各種丑惡現象。社會主義法制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也是人民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的集中體現。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的過程,就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指導思想等經法定程序,逐步轉變為普遍適用的、具有權威性、穩定性、的法律法規或相應規范;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設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逐步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在建設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這樣,精神文明建設才能成為真正的系統工程扎扎實實去做,才能取得實際效果。同時,精神文明建設不但要靠教育,又要靠法制的基本要求,是依法治國對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加強人民的法制教育,普及法律常識,進行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教育,逐步增強人民的民主法制觀念。
精神文明建設體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每個方面,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是一項偉大的任務。不僅需要各政府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與領導,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齊抓共管,政府與人民形成合力。因此,要取得精神文明建設勝利,全體人民都應象對待經濟建設那樣來對待精神文明建設,合理規劃、科學管理、精心組織,責任到人,要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從某種程度而言,精神文明建設遠比物質文明建設復雜、艱難得多,精神文明建設彈性大、范圍廣、易反復、不易掌握、不進則退。
四、結語
在精神文明的建設過程中,貫徹十八大精神,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任務,堅持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加強黨的光榮傳統的教育,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共創美好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但是近代由于封建腐朽制度與帝國主義的入侵而落后。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中國展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趨勢。現代社會,物質文明極大豐富,精神文明迅猛發展,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立足本國面向世界,與時俱進,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 考 文 獻〕
〔1〕王良云.論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與途徑〔J〕.池州師專學報,1999,(02):95-97.
〔2〕梁新博.論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幾個重要抓手〔J〕.赤子,2013,(02):15-16.
〔3〕鮑嵐.淺談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0,(03):24.
〔責任編輯:張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