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拉薩和日喀則分別是西藏第一和第二大的城市,在西藏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利用經濟聯系強度和區域影響斷裂點兩個分析工具對近年來拉薩、日喀則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可知,拉薩-日喀則兩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強度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率增加,而兩市之間的斷裂點出現在距拉薩19127km~21775km附近。因此,加快西藏自治區的城市化建設,應注重保持和加強拉薩-日喀則兩市的經濟聯系強度,以及重點扶持斷裂點附近縣市經濟發展。
[關鍵詞]拉薩;日喀則;城市;經濟聯系強度;斷裂點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14)04-005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博士創新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3SZYBS0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裘麗嵐(1977-),女,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城市管理專業博士,主要從事城市管理、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四川 成都610041
一、概述
(一) 研究背景
黨的“十八大”對中國的城市化發展戰略做出了新的規劃要求。明確提出要科學規劃城市群規模和布局,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發展。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扶持力度。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也強調,要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帶小的原則,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良性互動,加強城鎮化管理,不斷提升城鎮化的質量和水平。培育和建設一批富有活力的邊境重點口岸、邊疆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邊境地區要素集聚高地,帶動沿邊地區整體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央五次召開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隨著43項工程和62個項目的建設,西藏的城鎮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進程。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特別是中央支持、全國支援的力度不斷加大,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為西藏少數民族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提供了寶貴機遇。
(二)拉薩市、日喀則市簡介
作為西藏的第一和第二大城市,拉薩和日喀則在西藏的地位十分重要。
拉薩作為西藏自治區首府,1960年正式設市。是一座具有1300年歷史的古城,位于雅魯藏布江支流拉薩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現轄城關區、堆龍德慶、曲水、尼木、當雄、達孜、墨竹工卡、林周七縣一區。全市總面積近3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59平方公里。2005年拉薩市城區面積比1959年擴大了18倍,城區人口增長了77倍,城市化水平達到3543%。交匯于拉薩的青藏、川藏、中尼等公路干線極其支線公路總長22萬多公里,縣、鄉村通車里程達到6753公里,交通便利[1]。
日喀則地區地處西藏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位于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年楚河匯合處的河谷中。日喀則地區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日喀則市位于日喀則地區東部,是日喀則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日喀則市占地面積892平方公里,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是西藏交通中心,境內公路四通八達,318國道、日(喀則)亞(東)公路、拉(薩)普(蘭)公路、中尼公路貫通東西南北[2]。
二、拉薩-日喀則城市互動發展分析
在西藏自治區內,拉薩市和日喀則市是區域發展的核心城市,對其他縣市地區的發展起著主導性的作用。從城市群和城市地理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城市具有互動聯系、共同發展的影響關系。在我國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拉薩和日喀則兩市間的互動發展成為西藏經濟社會建設中不可回避的研究重點。
(一)拉薩-日喀則兩市的經濟聯系強度分析
1.經濟聯系強度概述
經濟聯系強度是用來衡量區域間經濟聯系程度大小的指標。一方面,可以反映經濟中心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周邊地區對經濟中心輻射能力的接受程度[4]。公式如下:
Rij=PiVi×PjVjD2ij(1)
上式中,Rij代表兩城市的最大經濟聯系強度;Pi、Pj為i、j兩城市的人口數 ①(萬人);Vi、Vj為兩城市的地方生產總值②(億元),Dij為兩城市間的距離(km)。
2拉薩-日喀則兩市經濟聯系強度分析
計算結果顯示,2007年到2011年,川渝地區中成都和重慶兩個核心城市的經濟聯系強度平均增長率為2345%。低于西藏自治區拉薩和日喀則兩市2051%的平均增長率。因此可見,在核心城市的聯系強度增長速度上,拉薩和日喀則也有著不遜色的發展成績。
(二) 拉薩-日喀則兩市間的區域影響斷裂點分析
1.區域影響斷裂點理論概述
賴利(WReiley)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零售引力法則。認為商店的營業量或者市場的吸引力是同其本身的規模成正比,而同相鄰兩個商店或者市場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并指出,相鄰兩個商店或市場之間,存在一個具有相等營業量或者相同吸引力的平衡點[5]。零售引力法則后經康弗斯(P D Converse)引用到城市管理領域,用于相鄰城市之間的影響范圍的劃分,于1949年提出“斷裂點”(Breaking Point)(或分界點)的概念和計算公式。斷裂點是由兩個城市的規模和兩個城市間的距離決定的。公式如下:
di=Dij1+Pj/Pi(2)
上式中,di為從斷裂點到i城市的距離;Dij為兩城間的距離; Pi、Pj分別是城市i、j的規模。
2 拉薩-日喀則兩市間區域影響斷裂點分析
采用表1數據,根據公式(2)可得近期(2011年)拉薩-日喀則區域影響的斷裂點。
當城市規模采用人口數指標反映時,斷裂點為:
d拉薩=191.27km
由于單一指標在全面反映城市規模水平時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廣義的城市規模不單是指人口規模,還包括生產規模、用地規模、消費規模等。因此,本文建議增加地方生產總值指標來綜合考量。
當城市規模采用地方生產總值時,斷裂點為:
d拉薩=217.75km
綜上,距拉薩市191.27km~217.75km附近、也就是距日喀則市6225km~8873km的地方為拉薩-日喀則區域影響的斷裂點所在。即,斷裂點大約是日喀則市東面,靠近年木鄉和聯鄉的地方。具體情況見圖1。
圖1拉薩-日喀則區域影響斷裂點:2011
在拉薩-日喀則周邊沒有其他大城市的吸引力影響前提下,再以斷裂點為垂心,作拉薩和日喀則連線的垂線,可將這個斷裂點延伸出一個斷裂帶,都具有類似斷裂特征(受拉薩-日喀則兩市影響都較薄弱)。主要涉及南木縣內的土布加區,詳見圖2。
圖2擴展后的拉薩-日喀則區域影響斷裂點:2011
三、結論
城市作為區域的中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與區域之間即相互作用又相互影響。城市之間通過交通、通訊等手段不斷地進行著人口、貨物、服務、信息、技術、金融等資源的交換,這種城市間的相互作用使區域聯系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城市之間的互動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發展,進而促進了整個區域的發展。
拉薩-日喀則兩市長期以來一直是西藏自治區內、我國西部青藏高原上的核心重鎮,在發展藏區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等發展戰略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在地理位置、自然條件、民族文化、產業經濟等方面與我國其他省市的城市發展存在著較大差異,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但我們堅信,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民族經濟和技術的不斷發展、青藏鐵路的開通、以及文化的進一步交融,拉薩-日喀則兩市在西藏城市化發展中將發揮越來越突出的領軍作用,兩市之間的互動聯系也會越來越密切。
又根據斷裂點理論,拉薩-日喀則兩市之間存在一個區域影響范圍的斷裂點。在這個斷裂點上,來自兩個城市的影響力都較薄弱。重視斷裂點的存在,明確斷裂點的位置,繼而克服斷裂點的不利影響,是加強拉薩-日喀則之間的互動與協作發展的關鍵點之一,也是促進西藏自治區內整體性城市化互動發展更加協調、不斷深入的可行性戰略思路之一。
注釋:
① 人口數是指一定時點、一定地區范圍內有生命的個人總和。
②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照市場價格技術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參考文獻:
[1]拉薩市人民政府網站拉薩概況[EB/OL]http://wwwlasagovcn/gb1/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0&Itemid=30
[2]百度百科日喀則[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37516htm
[3]中國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6[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4]張雪花,郭懷成,張宏偉區域經濟聯系強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國西部地區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245-250
[5]朱才斌,鄧耀東城市區域定位的基本方法[J]城市規劃,2000,(8):32-35
[6]百度公司百度地圖[EB/OL] http://mapbaiducom/#word=%C0%AD%C8%F8%CA%D0&ct=10
[7]曲丹中等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互動性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3
[8]吳文恒,牛叔文,李國柱,劉正廣蘭州與周邊部分省城影響格局的理論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7,(1):82-87
責任編輯:許瑤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