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宣
【摘要】第二外語是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開設的重點專業課程,更是大學階段外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第二外語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日語,日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有關二外日語教學的研究也變得重要起來。本文將采取實例分析的方法,來對二外日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學習時間進行研究,探尋二外日語學習動機的途徑以及科學合理的學習時間,以便為今后的二外日語教學提供幫助。
【關鍵詞】二外日語 學習動機 學習時間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03-01
目前,我國各大高等院校開設的二外日語課程以基礎教學為主,已接近國際日語能力測試三、四級為教學目標,并能達到進一步深造的能力要求,以便適應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然而,近年來二外日語教學出現的亂象對教學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教材選擇不統一、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較傳統等方面。因此,如何有效地培養大學生二外日語學習動機、安排合理的學習時間正在成為一門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各國之間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入,這對各行業人才的外語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由于單一的語種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第二外語教學開始被各大院校重視起來。根據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外國語專業的學生除了要熟練掌握第一外國語外,還必須要了解和掌握其他一到兩門的外語,以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第二外語在各大院校普遍開展起來,同時,如何提高第二外語的教學質量也成為了教育界長期關注和探討的問題。
在國外,針對第二外語的研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出現,研究者認為:語言的本質就是工具,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就是再掌握一種工具以備不時之需。“動機”理論在80年代后期極為盛行,研究者將這一理論直接引入到第三語言,也就是第二外語的研究中。在第二外語在第二語言習得的基礎上已經發展成一個新研究領域,第二外語學習者通過兩次語言的習得后,都具備了豐富的語言學習經驗,所以他們對言語的認知水平都非常高[1]。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內對語言學習的研究起步較晚,對“學習動機”理論的研究更多是借鑒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新加坡是最早開展日語學習的國家之一,當時的著名學者郭俊海、大北葉子通過研究得出:“成就型動機”直接關系到新加坡大學生日語學習成績的提高。
外語學習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者最基本的因素,它不僅能夠彌補學生學習能力的不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教學條件的阻礙。由此可見,在二外日語教學中,教師首先應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再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二、研究實例
本次調查分別在2013年5月和2014年3月在云南師范大學進行,調查對象是大三至大四英語專業輔修日語的學生,分別隨機抽取60人,其中女生51人,男生9人。調查采取問卷形式,調查的內容包括學生學習日語的動機、初學日語的時間、日語課程的安排情況、學習日語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對日語學習的看法。現就調查結果,做如下分析。
(一)日語學習動機分析
根據回收整理后的調查數據,現總結出影響日語學習動機的三大因素。未來發展是影響學生對日語產生興趣的首要因素,這其中多數人是想考慮進入在國內的日資企業以及與日企有業務往來的本土企業,還有少數人就是想去日本留學以及謀求在日本發展的可能。影響日語學習的第二大因素是日本文化,其中,大部分男生是對日本動漫文化具有濃厚的興趣。影響日語學習的第三大因素則是對研究日語語言有著濃厚的興趣。
(二)日語學習時間分析
因為實習等原因,英語專業的二外課程從大三下學期開始。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學生都希望能夠在大一和大二時開設日語課程,根據對英語專業學生學習日語的起始時期的選擇可以得出兩個結論:英語專業學生學習第二外語日語的主要動機是情感興趣,很多英語專業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對學習日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通過觀看日本動漫、電影等方式主動尋求學習日語的途徑,甚至參加了日語培訓班來增強自己對日語的了解,這類人迫切希望在進入大學后很快就能接觸到日語,因此他們希望學校在大一時就能開設日語課程。此外,大三的學生已經認識到第二外語對考研會有很大的影響,作為一門獨立的考試科目,第二外語在研究生考試中也占據了重要位置。因此,大三的學生認為在大一或者大二時就應該開展日語課程,因為在大三時學習壓力大,時間也不夠充裕,不是日語教學開展的最佳時期。
通過對60名大三到大四學生的調查發現,大三學生的學習動機側重于眼前情感興趣,對日語的學習熱情在初期較高,學習效果也很好,學習動機逐漸多樣化,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學生學習熱情降低,學習效果也隨之減弱;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呈現具體化,開始考慮是否將日語視為今后的學習方向[2]。
三、研究成果
任何調查都是從實踐中產生,最后又應用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通過本次調查可以得出: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學校應該針對不同時期學生的不同學習動機選擇相應的激發策略,使學生在整個日語學習階段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習能力,提高日語成績。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非智力因素,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通過文化導入、小組討論等形式創造適當差異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創設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結果做出正確的評價、幫助學生正確歸因以確立具體的學習目標[3]。
通過對云南師范大學進行的實例調查,我們對高校大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的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日語學習時間和日語學習動機的分析基礎上,我們發現了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這對擔任第二外語課程的日語教師來說是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介紹大量的日本社會政治文化情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日本國情和日本文化,對日語的學習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提高日語學習效果。
結論:二外日語的教學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對日語的運用能力,并為今后繼續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我們在初步了解當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上,通過對二外日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學習時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對策,希望這些建議能給廣大日語教師帶來一些工作上的啟示和一些具體的操作辦法。
參考文獻:
[1]劉宇楠.二外日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時間的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4(7):105-107.
[2]苗迎春.激發與培養大學生二外日語學習動機策略研究[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8):63-64.
[3]王家林.英語專業學生學習二外日語最佳時期實證研究[J].考試周刊,2013,6(1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