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改善高職高專英語課后任務設計的現狀有著重要的啟示。在高職高專課后任務從設計到完成的每個環節中,應當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老師的指導和輔助則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從中構建并完善自我知識體系。自主性課后任務的設計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發揮學生建構知識的主體作用,同時使英語為職業服務,提高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
【關鍵詞】自主性 課后任務 建構主義 高職高專英語
【基金項目】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題,編號FJYGZ-M05。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111-02
教育部2000 年頒發的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 更應注重培養實際使用英語的技能”。高職高專教材內容較多, 英語課時卻較少,學生成績又參差不齊,僅靠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達到學習的要求很難,必須依賴學生課外的勤奮自學。
我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基本上還處于以應付過級考試為核心的階段,課后任務的設計上形成了課后作業形式單一、重記憶輕應用、多重復缺研究、無彈性缺分層的弊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悖于高職英語改革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在高職公共英語課后任務設計中引入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代表的科學的教學理念,實現從傳統的以“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因材施教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的轉變。
一、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后任務設計的啟示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 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差異來源于學習過程的兩重建構: 一是對新信息的意義建構; 二是對原有知識和經驗的改造和重組。認知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這也是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所在。
每個學生在接觸客觀世界的過程中, 逐步建構起了各自對外部世界的知識和經驗,并形成對問題的獨特看法。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如教師、同學)的幫助,依靠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加工和處理,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可見, 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在學習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學習動機、學習態度等都具有差異,因此,新知識的學習就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教師所傳授的內容重新加以解釋, 從而實現對新信息的意義建構,這也是學習的本質。
自2012年起,筆者將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公共英語課后任務設計方法應用于教學,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自主性課后任務的設計構思
明確“以學生為中心”,這對于課后任務設計有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的任務是在整個任務設計上給予指導、輔助,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的知識儲備,明確學習目標,進而為學生掃除障礙,而不是直接安排、介入學生的學習。
自主性課后任務實施流程:
選定任務→制定計劃→執行任務→展示效果→評價活動
(一)選定任務
由教師選定一個通用任務及多個參考任務,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或興趣,選定自己愿意完成任務,或拓展、或改編參考任務。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表現,在其選擇上給予必要的指導。盡量排除遠離學生生活情境的主題,即使較為生活化的主題也要考慮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就業方向展開;同時還要考慮選取重疊和遞進的項目,通過多次利用基礎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達到熟練解決問題的目的;再次要考慮到選取具有趣味性的任務。選定任務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夠設計激發學生表達欲望的活動,在學生既定的水平上,賦予學生創新和表達的空間。如果把設置任務為熱身項目,學生的興趣就能被自然的激活,便于下階段任務的展開。
(二)制定計劃
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選定的任務合理的制定一個活動計劃,對任務設定一個完成時間,并對會遇到的問題預先進行計劃。
(三)執行任務
這一階段也是任務執行核心部分,小組成員可以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然后搜集資料,相互討論,對搜集來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和處理,遇到問題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四)完成展示
這個階段是一個輸出過程,是區別于傳統教學的重要特征。課后任務的完成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根據個人任務或小組任務進行選擇:如口頭匯報、PPT 展示、作品展示、對話表演、書面陳述(作文)。
(五)活動評價
教師可以采取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模式相結合的方法來展開。其中,過程性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策略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各種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操作簡單方便,信度和效度較高。主要采取的方式是讓學生分小組對任務完成的效果進行評價,包括自評、小組評議、教師評價等方式。終結性評價主要考查學生是否達到本項目的具體要求,有一定的參照標準,可以采取口試和筆試的方式進行。
四、自主性課后任務的實施效果
筆者通過一年多的研究調查,對實驗班和控制班在2013-2014學年度(兩個學期)的階段性考核成績進行數據分析,以評價自主性課后任務實施后的教學效果。實驗班和控制班分別有130人和145人的考核成績作為調查對象,統計數據如(表二)所示,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比控制班高出6.5分。采用t檢驗法對兩個樣本平均數差異的顯著性進行檢驗。 T檢驗值2.78, P < 0.01, 表明實驗班和控制班的成績差異非常明顯,這說明自主性課后任務的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課后任務的設計和布置在高職公共英語學習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應盡一切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要注重課內外相結合,在課后任務的設計上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應積極引領學生做好課后自主學習,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自主性課后任務促進了課后自主學習由可能性向現實性轉化,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高職學生課后英語自主學習狀況,提高了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賀義輝.高職教育英語課程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1),2014.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王志敏.高職生學習動機激發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2011.
[4]張慶華.師生互動的大學英語課后自主學習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9),2009.
[5]鄒媛. 建構主義理論與高職英語自主性學習[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1).
作者簡介:
覃濤濤(1981-),女,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