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信息產品的侵權責任

2014-04-29 14:47:00邱靜
北方論叢 2014年4期
關鍵詞:侵權責任

邱靜

[摘要]信息產品表達思想和傳授知識,但也出現了一些信息產品造成人身及財產損害的案例。信息產品同樣可以適用產品責任,只是基于信息產品侵權的特殊性,信息產品承擔嚴格責任的范圍有所限制,并且產品缺陷的認定宜適用特定標準,以尋求保護消費者權益與言論自由等公共政策因素考量之間的平衡。

[關鍵詞]信息產品;侵權責任;產品缺陷

[中圖分類號]D912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3541(2014)04-0144-07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書籍、期刊的大量銷售,電腦、網絡的廣泛普及,人類進入了信息無處不在的年代,大量信息的生產和迅速傳播使得人們能夠便捷地獲取知識和快速溝通。然而,大量信息也會給人類帶來煩惱和傷害,例如,信息的無孔不入讓我們較難擁有私人的寧靜空間,侵犯他人名譽的信息造成精神損害,更為嚴重的是,信息還可能造成人身或者財產損害,例如,指導性書籍的錯誤信息誤導讀者而造成損害,不能自拔的游戲玩家模擬游戲內容做出暴力行為等。這些事件的出現和不斷增多,引發了較多討論,尤其是在西方國家此類案例較多,促使不少學者和法官思考一些問題,例如,信息提供者以信息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是否應當承擔嚴格責任?信息是否應當屬于產品責任法中的產品范圍?王利明教授也提到:“至于電腦軟件或者數字信息是否應當被視為產品責任法中的產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定論。”[1](pp.211-213)

隨著信息的廣泛傳播,有關此議題的討論逐漸增多,但總體而言,文章相對較少,而且已有的文章僅僅概要介紹和分析,缺乏全面細致的闡述和討論。同時,盡管目前我國有關信息產品的侵權案例很少,但參考他國規定及相關案例,厘清解決路徑,完善產品責任的理論系統,為今后遇到類似問題做好理論準備依然很重要。本文擬通過對產品責任理論的闡述,對一些國家的規定和案例進行分析,對信息產品侵權責任的設定提出建議。

二、產品責任的理論基礎

產品責任起源于英國,經歷了契約責任、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的發展過程[2](pp.14-31)。王澤鑒先生在《侵權行為法》一書中指出:“危險責任(無過失責任)包括民用航空器的使用、原子能設施的經營、商品的制造銷售等,其基本思想在于‘不幸損害的合理分配,乃基于分配正義的理念,至其理由,歸納四點言之:1.特定企業、物品或者設施的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危險來源;2.在某種程度上僅該所有人或持有人能夠控制這些危險;3.獲得利益者,應負擔責任,乃正義的要求;4.因危險責任而產生的損害賠償,得經由商品服務的價格機能及保險制度予以分散。”[3](pp.543-545)

(一)產品范圍

各個國家或者地區有關產品范圍的相關規定不盡一致,并且范圍大小處于變動之中。我國《侵權責任法》沿用了《產品質量法》很多規定,《產品質量法》有關規定又不甚明確。那么,現代產品責任適用范圍的確立標準到底是什么呢?

1.產品是無形還是有形

按照歐盟的規定和美國侵權法重述的表述,產品責任法中的產品都是動產,那么意味著適用產品責任的產品應當是有形的。但是,歐盟同時又規定產品也包括電,美國也明確電可適用于產品嚴格責任。英國《消費者保護法》第1章第1條規定:“產品是指任何可移動的物品或電,同時包括零部件、原材料或其他物件構成的另一產品。”可以看出,電作為無形產品,并未被排除于產品范圍之外,這說明無形還是有形的標準并不絕對,無形產品同樣能夠被納入產品范圍。

2.產品是否經過工業加工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產品定義,如美國,歐盟,都未要求產品需要工業加工。最初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產品責任指令》明確將初級農產品排除于產品范圍,但是,由于英國瘋牛病的折磨,歐盟1999年修改指令,明確將初級農產品歸入產品范圍之內。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但并未對加工制作的概念進行具體闡述。有學者認為,我國強調加工制作概念,是受了產品責任法產生過程、加工物普遍存在性及過錯原則的影響[2](pp.185-192)。現代社會,隨著生物工程技術、農業科技及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缺陷產品不再是工業產品的“專利”,人類對天然產品安全風險的預見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在不斷增強,故此,以工業加工制作的標準來限定產品范圍并不科學。

3.產品是否是大量生產

大量生產(mass-produced)的特征一般不出現在產品定義中,但大量生產卻是產品適用嚴格責任的主要原因。進入工業社會之后,大規模生產使得產品的銷售量巨大,有缺陷的產品可能會對大量不確定的消費者造成傷害,因此,讓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承擔高度注意義務,可以促使他們采取一切措施控制風險,而且生產者和銷售者可以通過價格等方式分散風險。這個特征也將產品與服務予以區分,服務針對特定顧客,并非大量生產,具有個別差異,一般而言受眾范圍較小。美國法院一致拒絕將商業性提供的服務歸入嚴格產品侵權責任目的下的產品[4](pp.404-405)。

另外,美國也是以大量生產為標準來確定不動產是否適用嚴格責任。美國侵權法重述指出,美國法院傳統上不愿意對改進不動產的銷售者課以嚴格責任[4](pp.400-404),原因是這種責任既非貨物,也非個人財產,房屋的承建商一次性建造并銷售一棟房子,不符合大量制造產品的生產商模式。同時又認為,對于作為大批建房計劃的一部分而大規模建造的寓所,無論其是否當場建造,法院對此類建筑的缺陷都將課以嚴格責任。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個案件中,原告就分水系統的一處設計缺陷導致的傷害提起賠償訴訟,該缺陷使得過熱的水進入浴室龍頭。新澤西州最高法院主張,從事大批量生產的建造者處于一個更好的位置來承受與建造缺陷有關的風險,因此,判定“批量生產與銷售房屋與批量生產洗車之間并無重要區別,并且相關的重要政策上的考慮也完全相同。”

4.產品質量是否主要依靠人為因素

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之所以對產品承擔嚴格責任,是因為其行為是決定產品質量的主要因素。最初農產品被排除于產品范圍,是由于農產品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氣、土壤等非人力因素影響,而且農產品質量會因時間、地點等因素產生變化,這些都是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但是,后來因為農產品給人帶來的損害日益嚴重,技術發展使得人類對農產品的影響增大,而且對風險的判斷能力也不斷增強。例如,英國的瘋牛病并非人力不可控的天災,研究發現瘋牛病原本是英國羊群的一種地方病[5]。因此,從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角度出發,歐盟等地區和一些國家都開始將初級農產品歸入產品范圍。

另外,關于活的動物是不是產品,美國侵權法重述中也有提及[4](pp.391-392)。在一個關于家畜案例中,患病小母豬傳染了其他豬而因此不得滅殺時,法院拒絕擴大適用嚴格責任,稱不能認為這些小母豬是產品,原因是當它們離開供應者控制時,其本性并非固定不變[6]。可以看出,人為控制因素是產品范圍考慮的重要因素,同時需要靈活掌控。

5.消費者權益保護與行業發展及公共政策之間的平衡

產品責任的發展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運動的結果。從近年來歐盟頒布的各類消費者保護指令可以看出,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乃主要趨勢,是立法社會化的表現。同時,各產業的穩步發展和整體經濟繁榮仍是各國家和地區政策制定考慮的重要因素。美國作為產品責任發展的標志性國家,從其眾多案例可以看出,懲罰性賠償額的增多或者減少都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與行業發展之間尋求平衡[7](pp.341-354)。歐盟當初將農產品排除在產品范圍,一是因為農產品本身的一些特點,二是國家產業政策的需要。如英國學者克拉克所言,排除初級農產品的產品責任,是歐共體和英國極為強大的農場主利益集團的勝利,他們戰勝了維護食品消費者利益的努力[8](p.60)。

在美國,人類血液與組織器官均被排除于產品范圍之外[4](pp.392-394)。一些法院判例也表明態度,即認為獲取人類血液及其組織的公共政策考慮,比供應它們帶來的固有風險更為重要。幾乎所有的州都通過立法限制人類血液與組織供應者的責任。這些都說明,在確定產品范圍等方面,消費者權益保護是主流,但同時需要對行業發展利益,以及其他公共政策因素進行考量,需要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雖然目前各國產品質量法趨于一致,但仍存在些許差異。

(二)產品責任的發展

美國產品責任法的發展一直引領全球。在今天的美國,產品責任卻不甚“嚴格”。《侵權法重述第三版》明確規定,對于制造缺陷, 即使生產者盡到了一切注意義務, 仍要為其產品致人損害承擔責任;而設計和警示缺陷要求風險是可預見的,并使用一種確定產品是否有缺陷的過失、衡平標準,需要證明該產品含有不合理的危險, 并且原告有義務提供合理的替代, 否則被告將不承擔責任。盡管存在類似過失,但這種檢驗關注產品而不是制造者的行為。原告不需要證明產品設計者的行為是不合理的,需要證明設計或者隨產品提供的警示具有不合理性質[9]。

重述三維護了嚴格責任原則不可撼動的地位,同時針對設計和警示缺陷要求原告提供合理替代的做法又讓我們看到了過錯責任的影子。雖然重述三第2 條中并沒有出現對于這兩種缺陷產品究竟適用的是嚴格責任原則,還是過錯責任原則的明確說法, 重述的撰寫人也回答說,這并不必然意味著對過錯責任的采納,但是,他們至少承認該重述實現了與以過錯為基礎的產品責任相同的目標[10]。

三、有關信息產品的案例和相關討論

信息時代,我們逐漸熟悉的信息產品是否能納入產品責任的適用范圍呢?應當如何承擔產品責任呢?首先,應對信息產品的定義有所了解。日常生活中信息一詞,表示一種對事實的知悉和判斷,包括數據、情報和知識等。信息科學則將信息定義為一種文本或者信號,通常要求具有經濟價值和象征含義,或者能夠引起物質的、心理的或學理上事實結構的變化[11](pp.24-25)。信息具有無形性、可傳輸性、非排他性、非消耗性等特征。產品性信息是指作為交易標的而存在的信息,信息本身成為交易標的,如數字化音像作品、文字作品、應用軟件等。信息產品的信息不是原生態的,而是經人加工成為某種“作品”的客體,可能受版權法保護,也可能不受版權法保護。信息作為產品的兩個基本條件:信息具有獨立價值;信息不做任何調整(修改、增補等)即可供他人使用[11](p.46)。本文中的信息產品是指提供信息供讀者閱讀的產品,不包括主要供消費者直接使用的軟件,因為雖然它們都屬于無形產品,但特質不同使得這些產品的侵權方式不同,軟件的侵權責任適宜另行討論。

目前,各國的產品質量法尚未將無形的信息產品列入保護對象,但有關爭論一直存在,也有許多涉及信息產品的侵權案例。下面主要從以美國為主的各類案例為切入點,研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

首先,一些有關地圖的案例。在1981年Aetna一案中,航空地圖第一次被當做產品予以考慮[12]。在此案中,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以表格形式設計并出版了飛行程序的基礎資料,Jeppesen公司根據資料以圖畫形式制作了飛機儀表著陸系統。后因航空圖存在錯誤,導致機毀人亡。法官認為,雖然基礎數據資料來自于航空管理局,但Jeppesen公司將其制作成著陸系統圖,Jeppesen公司提供了自己的產品,而且因為系統圖的錯誤造成飛行失誤,故此,法庭判定Jeppesen公司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在此案例,法官第一次將數據的圖畫形式認作產品[13]。

在1983年saloomey一案中,航空圖有關信息標示錯誤(將著陸的飛機場錯誤標識為擁有完全的儀表著陸系統,實際上不是),導致飛機失事。法官認為,在Aetna案中,法官沒有討論將航空圖認定為產品并適用于產品嚴格責任的原因,在此案中,法官提出適用產品嚴格責任的原因,即航空圖的大量生產和出版商購買產品責任險的能力[14]。大量生產和產品責任險通常作為適用嚴格責任的原因,但法官并未回答通過航空圖傳遞的飛行數據是否為產品及嚴格責任是否適用的問題。

Brocklesby 案件是關于1973年空難事故的一個案例。飛機撞上海灣附近的山,6名飛行人員全部身亡,飛行公司和工作人員家屬分別以美國政府和Jeppesen 公司提起了訴訟[15]。Jeppesen 公司使用美國航空管理局以表格展現的數據制作了圖畫形式的儀器進場導航圖,公司嚴格按照數據制圖,轉換過程并無差錯,而是政府提供的儀器進場程序出錯。Jeppesen公司提出儀器進場程序不是產品;1985年,美國第九巡回法庭認為,問題并非進場程序是不是產品,而是導航圖是不是產品。法庭認定公司根據進場程序制作的導航圖是公司的產品,認定傳達的信息是航空地圖的一部分,產品的生產商應當對產品的任何缺陷—包括由他人提供的產品組成部分的缺陷—承擔嚴格責任,而且航空圖的大量生產和銷售需要使出版公司承擔因圖的缺陷而產生的事故損失。因此,出版商需要為地圖缺陷造成的損害承擔嚴格責任。最后,政府與原告就有關賠償事宜達成了協議,而法庭也判決Jeppesen公司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在Fluor Corp 一案中[16],飛機準備著陸時撞上一座山,機上所有乘客身亡。盡管這座山是飛機場附近區域的最高點,但這座山沒有標在飛機場儀器進場導航圖上。審理此案的地區法院拒絕適用嚴格責任,上訴法院法庭則持相反觀點,認為盡管一張紙可能并不危險,但很難想象一種產品會比幫助飛機著陸的卻沒有標出最高區域的導航圖更危險。也就是說,嚴格責任的適用是因為導航圖存在致命錯誤,需要保護沒有防御能力的受害人,即從結果的正當性來認定方法的正當性。

除有關導航圖案例外,還存在一些其他信息產品的案例。在Winter案件中[17],法庭對于產品的認定便有所不同。原告根據蘑菇百科全書的介紹收集了一些野蘑菇,后來吃這種蘑菇的人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害,需要肝臟移植。原告訴稱這本書含有錯誤信息,其中包括最危險蘑菇的認定,要求被告,即書籍的出版商承擔賠償責任。上訴法庭肯定了地區法庭的判決,認為書中包含的信息不是嚴格責任所適用的產品,而且出版商也沒有檢查出版物準確性的義務。法庭進一步表明,產品責任法針對有形世界,書中的信息受版權法、誹謗等法律規定約束。航空圖是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工具,是對技術數據信息的圖畫式表達,與航空圖類似的是指南針,兩者都是用來指導一些人從事需要對自然外貌有一定了解的活動。但是,蘑菇百科全書如同一本指導如何使用指南針或者航空圖的書。可以說,航空圖本身像物理產品,而“怎樣使用”的指導書僅僅是想法和表達。因此,法庭拒絕對該案件適用產品責任,也未適用其他責任。

在Kercsmar一案中[18],Kercsmar按照教科書講授的方法進行化學實驗而受傷,賓夕法尼亞州法院認為,高中化學教科書沒有合理警示[19],教科書的出版商和銷售者應當承擔相應責任。法院陳述道:“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無論怎樣傳播有缺陷或者危險的產品,進行侵權行為都是不對的;法院并不認為作者因信息造成人身損害而承擔責任會阻礙第一修正案(即言論自由)權利,一本書,就如同案件中的這本書,在產品責任法不斷擴大的領域里是有可能被認定為有缺陷的產品的。”法院還說:“被告辯解說書中的實驗不可能移動,因此不是商品,然而我們認為教科書就是美國統一商法典中的商品,如果書中包含的對化學實驗的描述有缺陷,就違反了默示擔保,需要承擔相應責任。”

在Carter一案中[20],初中教材介紹了使用甲醇的實驗,甲醇是一種很易燃燒的物質,但教材沒有提供有關這種危險物質的警示。在實驗過程中,一個學生因甲醇火焰留下終身傷疤。原告訴稱因出版商未能合理警示,違反注意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最后雙方達成賠償協議,出版商對受害人給予了相應的賠償。

在有些案件中,法院對作者和出版商承擔責任進行了區分。在其他一些案件中,如Lewin(原告根據出版商的書《完美技工》混合金屬腐蝕劑時發生爆炸)[21]、AIm (原告訴稱嚴格按照《如何制作工具》一書制作工具,工具破碎致其受傷)[22],法院都認定作者對受害者的損失承擔相應責任,出版商不承擔責任。在AIm案件中,法院指出,如果書籍可能造成的危害很明顯而且嚴重,比如,《如何制造降落傘》,那么出版商承擔的責任就更大些;或者出版商明確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那么就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在有些案件中,如Daniel一案,出版商就是作者,法院并未判定出版商承擔責任,認為保護言論自由的考量同樣適用于作者,而且作者的經濟狀況一般都不如出版商,更容易因訴訟破產[23]。

四、進一步分析

前文所涉及信息產品案例大體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少數適用產品嚴格責任的案例,主要是航空航海地圖類案例;一類是適用其他責任的案例,如Kercsmar等案件;三是不承擔責任的案例。根據上述案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信息產品的侵權責任。

(一)產品侵權責任和言論自由

為了保護言論自由和信息傳遞,一些法院拒絕讓出版商承擔相應責任,如Walter等案件。誠然,信息傳遞在信息社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言論自由已經成為公認的一項基本人權。但是,言論自由從來都不是絕對和無限制的,正如布萊克斯在1765年的《英國法評注》中所說,每一個自由人都擁有在公共場所發表他觀點的自由,禁止它就摧毀了新聞自由;但如果他發表了錯誤、有害或者非法的言論,他就應當承擔因此所帶來的后果[24](p.347)。從諸多侵犯名譽權、隱私權的案例可以看出,言論造成損害的同樣需要承擔責任,只需要處理好名譽權、隱私權保護與言論自由之間的平衡,確認言論侵犯權利有嚴格的認定條件。

針對作者和出版商的產品責任與侵犯名譽權等有根本不同。在侵犯名譽權等案例中,當事人名譽受到侵犯,常常與公共關注有關聯。而在產品責任案例中,出版作品的對象常常是一些項目或者行為,容易導致“如何做”這類書的讀者受到身體損害。作者和出版商邀請一些不定的讀者依賴其出版的信息,他們就應當如同其他大量生產商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一樣,面臨因不完全警告而可能承擔的侵權責任[25]。雖然非政治性言論也受各國憲法保護,但錯誤的、誤導性的、煽動非法行為等言論則不受保護。而且商業性信息和言論與政治言論不同,具有一定盈利性質,需要為其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31]。上述一些案例中,如Kercsmar,法院就認定:“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無論怎樣傳播有缺陷或者危險的產品,進行侵權行為都是不對的。”在Brockesby案件中,法院就認為:“公眾不受錯誤或者誤導性商業信息侵犯,讓航空圖生產者生產安全的信息產品不會對言論自由和信息傳遞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 是否適用產品的嚴格責任

信息產品不能回避侵權責任,那么是否適用產品嚴格責任呢?從有關產品范圍確立標準的討論可以看出,各國關于適用產品嚴格責任的范圍大體相同,但也不盡一致,且處于修改變動之中。從這幾個標準看,關于產品本身特點的標準已經淡化,如電的加入使得有形標準不能成為界定產品范圍的絕對因素;初級農產品的加入使得工業加工這個標準的重要性下降。產品大量生產、產品質量主要由人力控制且人力能夠控制、消費者利益保護與行業發展利益之間的平衡等仍是產品嚴格責任適用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那么,信息產品能否歸入產品嚴格責任的范圍呢?有無適用的特殊規范呢?

一些信息產品侵權案例適用了嚴格責任,如上面介紹的航空圖等案例。在這些案件審理中法官認為可以適用嚴格責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航空、航海地圖具備大量生產的特點(如saloomey案)。法官認為,地圖大量生產,地圖出版商與其他產品生產商一樣,具有分攤風險和成本的能力,也有生產大量有缺陷地圖以至造成較大危害的可能性。第二,這些地圖很復雜,具有高技術性和純應用性特點。一些案件的法官區別這類地圖與其他書籍,認為這類地圖的專業性極強,制作者通過收集數據、繪制圖表等一系列專業工序加以完成,使用者需要使用地圖完成工作。第三,這些地圖具有現實與信息合二為一的特征和要求。地圖需要對現實的地理特征進行完全一致的描繪和表達,準確性要求極高,只是存在比例尺的不同,與其他書籍文章不同,其不需要表達的多樣性。第四,存在缺陷的專業地圖和書籍可能造成的損害巨大。大多數案例是有關航空地圖的,地圖缺陷造成飛機失事,導致大量人員傷亡,所以,在Fluor Corpg一案中的法官認為,很難想象一種產品會比幫助飛機著陸,卻沒有標出最高區域的導航圖更加危險[26],這是從結果出發思考問題,是將此類專業地圖與一般地圖進行區別對待的原因之一。第五,這類地圖的讀者范圍有限,對其適用嚴格責任并不會對信息傳遞和言論自由造成很大影響。

在其他一些案件中,法官拒絕對信息產品適用嚴格責任,主要理由是:其一,最主要原因是為了保障言論自由,避免造成信息傳遞的恐懼,以防影響思想表達和知識傳播;,其二,一些法官認為,產品責任法針對有形產品,而書籍等信息產品是無形的,受版權法等規定約束,不能歸入產品范圍之中;其三,一些法官認為,出版商沒有檢查出版物準確性的義務,如果出版商需要檢查每個出版物內容的準確性,出版商的負擔將十分沉重,以至難以運營;其四,出版商和作者難以預測讀者會如何使用信息,信息有可能造成的損害具有不可預見性,而且讀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鑒和參考信息,某些信息并不能讓讀者產生合理信賴。

與其他產品一樣,信息產品是通過銷售等方式讓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存在缺陷的信息產品可能造成的人身或者財產損害并不必然比有形產品弱,有時會比有形產品造成的損害更大,例如,航空圖信息錯誤造成機毀人亡。從加強消費者保護這一產品責任的核心議題而言,討論信息產品的產品責任有其必要性。在實務中已經有適用嚴格責任的案例,雖然案例集中于航空航海地圖,但正如有的學者所言,航空地圖仍然傳遞著信息,人們根據信息而行動,與其他指導性信息產品并無本質區別[27]。上述分析已經表明,雖然目前產品責任的產品主要是指有形產品,但產品的無形性及非工業加工的特質,并不是影響其適用產品嚴格責任的絕對因素,而且有的西方學者認為,是否有形的標準阻礙了法院對產品責任的運用,導致案件審理結果的不連續性和非一致性[28],所以,不宜以是否有形為判定標準。同時,信息產品符合適用產品嚴格責任的其他條件。信息產品符合大量生產的特點,與一對一的服務性信息相區分。大量生產意味著產品消費者的不確定性、損害廣泛性、生產者更易控制和分散風險等,紙質的信息產品當然屬于大量生產,即使利用現代通訊設備展示的信息,如網絡信息,雖然生產過程是一次性的,但一次性生產卻能被大量用戶使用,所面對的消費者仍廣泛的、不確定的,生產者在提供一次性過程中盡到注意義務,即可避免較大損失。再者,信息產品質量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作者和出版商盡其注意義務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者提供必要的警示和注意事項,以減少損害發生的可能性。還有,從消費者保護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固然產品責任的適用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言論自由和信息傳遞,但這并不能成為信息產品不承擔侵權責任的理由,適用嚴格責任有其可能性和合理性,但同時,為了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有必要對其適用嚴格責任進行規范。因此,筆者認為,雖然存在一些障礙,既然在實務中有適用嚴格責任的案例,在理論上符合適用的基本條件,那么將其納入適用范圍并無不妥。此外,考慮到信息產品有其特殊性,是供讀者閱讀,而非直接使用,造成損害的方式與有形產品不同,因此,根據上述案例分析,筆者認為,可以限制縮小承擔嚴格責任的信息產品范圍,并且此類產品缺陷的認定應當具有特殊性。通過限制產品范圍及規范產品缺陷認定還可以尋求權利保護與言論自由和信息傳遞等公共政策之間的平衡,以及權利保護與出版商及作者利益等之間的平衡。此外,這種特殊性也符合現代產品責任以嚴格責任為主,兼具過錯責任影子的趨勢。

(三)產品缺陷的認定

信息產品一般包括應用型信息產品和思想型信息產品,通過使用者閱讀的方式對其行為和心理產生影響。思想型信息產品一般是作者思想的表達,供讀者欣賞和思考,不會直接導致人身和其他財產損害,而且這類作品并無信息是否準確的認定標準,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正是其精彩之處;應用型信息產品具有較強技術性、準確性、可衡量性和應用性等特征,一般會對讀者行為進行一定指導。根據各類信息產品特點和案例分析,筆者擬提出兩種產品缺陷。

第一種,符合“高度信賴標準”的應用型信息產品之信息不精準導致損害。應用型信息產品的范圍較大,準確性的要求程度有高有低,較難掌握。鑒于操作性和科學性,擬提出“高度信賴標準”,即消費者并非直接使用產品產生損害,而是消費者對這類信息產品具有高度信賴,并依其信賴采取一定行動,但因信息不精準導致了損害發生,高度信賴使得信息產品與損害之間產生了具體聯系。

高度信賴標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消費者高度依賴其提供的信息,根據信息內容采取相應行動,而且據此采取的行動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害。生產商為此高度信賴需要承擔更高程度的注意義務。按照英美法系的侵權法理論[29](pp.165-181),過失責任是當事人違反了合理的注意義務而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嚴格責任則是當事人承擔了更高程度的注意義務,當事人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予以免責。第二,消費者之所以對這類信息產品產生高度信賴,是因為他們具有的固有特性:信息與現實的高度一致性,表述的唯一性;很強的專業指導性;用途特定性等,例如,專業性地圖、專業性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性極強的教科書等。因現實與信息合二為一的特征和要求,地圖需要對現實進行完全一致的描繪和表達,準確性要求極高。第三,適用嚴格責任需要考慮是否對信息傳遞和言論自由產生影響,而這些專業性作品的使用群體有限,因此,并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從公共政策的考量角度來看,也具有可行性。

其他一些產品則不符合高度信賴標準,例如,雖然旅游指南書也傳遞指導性信息,但有多種表述方式,并不具備信息與現實的高度一致性,也非專業指導性信息,而且消費者在一定程度上會懷疑信息的準確性,會對信息進行甄別判斷,所以,難以給消費者提供高度信賴。由于技術原因,大眾對天氣預報的準確度基本都持懷疑態度,也不會對天氣預報產生高度依賴。再如,城市地圖因城市建設速度快,地理信息變化快,地理信息更新難以跟上城市建設的速度,消費者一般知曉此類情況,不會對類似地圖產生高度信賴。而且有些非專業組織出于愛好或者其他原因展示自制的地圖,使用者對這類地圖的信賴程度不高。此外,GPS等地理信息系統是運用了多項技術制作的自動信息系統,制作過程具有多個環節,而且整個系統的運行需要衛星、數據、各類軟件的支撐,再加上地理信息的變化性,所以,消費者一般不會對這類地理信息系統產生高度信賴[30]。一些指導性信息產品,如實驗教學書、廚房書籍、減肥書籍等,大多數法院拒絕讓出版商承擔侵權責任,少數出版商和作者承擔了責任(如Kercsmar案件),部分案件中作者承擔侵權責任。筆者認為,如果一些指導書提供給專業人士,具備很強的專業指導性、用途特定性、信息與現實的高度一致性、消費者范圍較小等特征,那么就可認定為符合高度信賴標準。

高度信賴標準借鑒了一些重要理論。首先,借鑒了專家責任的第三人責任。專家第三人責任指專家在提供專業服務的過程中違反其專業義務對第三人造成損害需要承擔的責任[31],在德國法實踐中通過擴張專家同其委托人之間的合同保護范圍要求專家承擔合同上的責任,英國法則是根據過失侵權行為形式要求專家承擔侵權責任。在專家第三人責任中,專家基于其專業知識的專家意見是原因,而第三人由于信賴專家意見而遭受的損失是結果。所以,專家第三人責任的前提條件當然是,第三人基于對錯誤的專家意見的信賴而遭受的損失。德國法院在專家對第三人財產的保護責任方面,至今為止還沒有明確表述“信賴”的構成要素,但采用了特別的專業知識標準,可以說,當人們認為由專家知識所產生信賴的時候,那么由此所產生的信賴則恰恰是第三人責任的核心標志。因此這種信賴并不是針對某一個特定的人,而是對“整個職業狀況層次的典型信賴”[32](p.245)。因此,“專業知識”和“信賴”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對于部分信息產品而言,很強的專業性使得讀者產生高度信賴,故提供者承擔高度注意義務。

其次,借鑒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規定。證券市場的信息披露也是面向大眾提供的信息,使用信息者根據信息采取相應行為,而行為可能帶來一定后果,但是,這種后果多是投資不利造成的經濟損失。各國在證券市場信息披露侵權責任認定中都有一個“重大標準”,即對重大事實的信息披露出現問題造成損失,才適用相應規定[33](PP.56-59)。 之所以重大性標準成為判定侵權的重要因素,是因為重大信息會使投資者產生高度信賴并據此采取相應行為,同時根據重大信息采取的行為通常導致更大損失。鑒此,信息產品的侵權認定可以借鑒重大事實信息披露的規定,從平衡消費者利益與信息傳遞,以及言論自由的角度出發,并且考慮到并非所有信息產品對于消費者的行為能夠產生絕對和直接的影響,所以,僅僅對能產生高度信賴的信息產品適用產品嚴格責任。

第二種,讀者合理信賴的應用型信息產品缺乏合理警示。這類產品主要是指一些指導性書籍,這些書籍未達到高度信賴標準,但因其具有很強的技術性、應用性和指導性特征,消費者會對信息產生合理信賴,如果產品未提出合理適當的警示,那么就應當為讀者依其合理信賴行事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信息產品責任中的信賴,是對權威、專家的信賴,是單向的、不對稱的,信賴者也是不特定的。對這類產品的缺陷局限于警示缺陷的原因在于:雖然由于產品技術性和指導性等特征,出版商和作者能夠預見使用者可能根據對信息的信賴而行動,他們需要承擔較大的注意義務,但信息的準確性認定缺乏絕對標準,認定產品缺陷存在一定難度;其次,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和信息傳遞,需要對責任范圍進行一定限制,以獲取個人權利維護與公共政策考量之間的平衡;而且因為這類產品會讓讀者產生合理信賴,同時其并不具有現實與信息合二為一的特征和要求,提供一定警示讓讀者降低信賴或者采取自我保護措施乃合理要求。因此,合理適當的必要警示可以成為這類信息產品提供者是否盡了相當注意義務的認定標準。

有些信息產品是不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例如,旅游指南、天氣預報信息等,原因在于:第一,當事人的信賴具有不合理性;第二,出版商及作者難以保證這類信息的準確性,也不能預見可能給當事人造成的損害;第三,言論自由及傳播知識等重要的政策因素考量要求不能讓出版商及作者承擔過重責任。

五、結語

本文提出信息產品的侵權問題,并根據理論和案例分析提出了信息產品承擔嚴格責任的理由和認定標準。我國侵權責任法41條只規定了生產者對產品缺陷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而對產品范圍采取回避的態度,也沒有其他任何規定提及信息產品責任問題。在《侵權責任法》的立法過程中不少學者都希望能夠按照國際慣例,對產品加以定義,并擴大產品范圍。筆者也認為,在當今信息時代,需要對信息產品是否歸入產品范圍進行認真思索,并對信息產品侵權責任進行理論探討。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侵權責任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段曉紅.產品責任適用范圍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3]王澤鑒.侵權行為[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4][美]美國法律研究院.侵權法重述第三版:產品責任[M].肖永平,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5]朱沛智.初級農產品的產品責任[M].法制天地,2006,(7).

[6] Anderson v. Farmers Hybrid, Cos., 408 N.E.2d 1194, 1200 (Ill. App. Ct. 1980).

[7]周新軍.產品責任立法中的利益衡平——產品責任法比較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8][美]埃里斯代爾·克拉克.產品責任[M].黃列,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9] 庫齊奧,楊立新.國際視野下產品責任法的現狀與統一[N].法制日報,2013-09-04.

[10]張嵐.產品責任法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評美國法學會《第三次侵權法重述: 產品責任》[J].法學,2004,(3).

[11]高富平.信息財產——數字內容產業的法律基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2] Aetna CasuaIty and Surety Co.v.Jeppesen&Co, 642 F.2d 339, 342 (9th Cir. 1981).

[13]Robert B. Schultz, Application of strict product liability to aeronautical chart publishers, Journal of air law and commerce, 431(1998-1999).

[14] Saloomey v. Jeppesen Co., 707 F.2d 671, 676–77 (2d Cir. 1983).

[15] Brocklesby v. United States, 767 F.2d 1288, 1295 (9th Cir. 1985).

[16]Fluor Corp. v. Jeppesen & Co. (1985) 170 Cal. App. 3d 468 [216 Cal. Rptr. 68].

[17]Wilhelm Winter; Cynthia Zheng, Plaintiffs-Appellants, v. G.P. PUTNAM'S SONS, Defendant-Appellee

938 F.2d 1033 (9th Cir. 1991).

[18] Kercsmar v. Pen Area School District, PA. D. &C3d1, 7-8, 12-13 (1976).

[19]Anselm Kamperman Sanders, Liability for Automated Information Systems-The formulation of uniform rules dealing with civil liability for autom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Maastricht Faculty of Law Working Paper.

[20]Carter v. Rand McNally, No. 76-1864-F (D. Mass. 1980) (unreported case cited in Swartz, supra note 15, at 90).

[21] Lewin v. McCreight, 655 F. Supp. 282 (E.D. Mich. 1987).

[22]Alm v.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480 N.E.2d 1263 (Ill. App. 1985).

[23] Daniel v. Dow Jones, 520 N.Y.S. 2d 334, 137 Misc. 2d 94 (N.Y.C. Civ. Ct. Spec. Term 1987).

[24]張千帆.西方憲政體系(上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5] Lars Noah, Authors, publishers, and products liability: Remedies for defective information in books, 1998, Oregon Law Review.

[26] Fluor Corp. v. Jeppesen & Co. (1985) 170 Cal. App. 3d 468 [216 Cal. Rptr. 68].

[27] Joseph L. Reutiman, Defective Information: Should information be a “Product” subject to products liability claims? Cornell Journal of Law and Public Policy, Vol. 22:181.

[28] Lisa A. Powell, Products Liability and the First Amendment: The Liability of Publishers for Failure to Warn, Indiana Law Journal, Volume 59, Issue 3.

[29]王澤鑒主編.英美法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0]John E. Woodard, OopS, My GPS Made Me Do It!: GPS Manufacturer Liability Under A Strict Products Liability Paradigm When GPS Falls to Give Accurate Directions to GPS End-Users, University Of Dayton Law Review, Vol. 34: 3.

[31][日].論專家的民事責任——其理論框架的建議[J].梁慧星譯.外國法譯評,1996,(2).

[32]仲偉珩.專家第三人責任制度研究[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博士論文,2007.

[33]翁曉健.證券市場虛假陳述民事責任研究——美國證券法經驗的反思與借鑒[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1.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助理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曉校]

猜你喜歡
侵權責任
公證民事案件司法解釋的亮點與不足
法制與社會(2017年1期)2017-01-20 21:37:17
我國環境權民法保護現狀研究
東方教育(2016年8期)2017-01-17 15:18:28
云計算LaaS模式中著作權侵權責任探析
第三人干擾婚姻關系之法律認定
消費欺詐的構成要件及侵權責任問題研究
法制博覽(2016年12期)2016-12-28 13:29:59
論人工智能產品侵權行為責任認定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34:02
淺談封閉性公共空間環境污染及侵權責任
商(2016年34期)2016-11-24 20:21:57
網約出租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09:46:13
論侵權責任的違法性要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5:36
網絡平臺監管責任辨析
中國市場(2016年28期)2016-07-15 04:45: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香蕉在线|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国内视频精品|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99资源在线|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67194亚洲无码|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色成人亚洲| 丝袜国产一区| 夜夜操国产| 国产一级裸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高清|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色综合中文|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性欧美在线|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自拍欧美亚洲|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激情综合网址| 国产亚洲第一页|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朝桐光一区二区|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永久毛片在线播|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福利在线| 国产白浆视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a级毛片|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a做片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