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中
摘 要:通過長期觀察發現,有的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存在虛假問題太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提的問題專業性太強、提問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等主要問題。通過多年教學實踐,尋找到提問要有針對性,提問要有一定坡度,提問要能激活學生思維,提問要立足學生生活實際等對策,達到初中美術課堂的有效、高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提問;誤區;矯治對策
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如何能切中教學內容的核心,引領學生思維走向縱深處,那么這樣的提問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筆者以“初中美術課堂提問的誤區和對策”為課題進行研究,通過一年多的課堂觀察、學生問卷測試,對美術課堂提問有了自己的點滴見解。
一、誤區凝視
凝視當下的初中美術課堂,教師提問存在不少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誤區一:虛假問題太多
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熱鬧,認為問題越多,學生越容易參與,上課提了很多問題,整個課堂就像師生在打乒乓球,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可細細咀嚼,會發現這里很多是假問題,有些問題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如“你們說是不是呀?”“對不對?”“好不好?”之類。虛假問題用表面的熱鬧掩蓋了學生思維的缺失,看似熱鬧,實則低效。
誤區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
有些教師站在自己的角度,沒有蹲下身子,為了節省課堂時間,追求所謂的快節奏,剛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沒過半分鐘就要讓學生交流。缺少思考的時間,導致學生很多時候不是人云亦云,就是答非所問,敷衍了事。這種問題出現的根源還是教師以生為本教育價值觀的缺失。
誤區三:所提問題專業性太強
我們的初中美術教師大多是專業美術院校畢業,受過美術專業化技能訓練。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尚未完成角色轉換,把初中學生也看成了美術專業學生,在課堂上提的問題專業性太強,讓學生沒有能力回答。如對初中學生提“肌理”“墨分五色”“表現主義繪畫”“巴洛克藝術”方面的問題,學生會無所適從。
誤區四:所提問題與學生生活離得太遠
美術教學要讓學生喜歡,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接地氣”,讓學生感受到美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充滿美。有些教師在課堂中的提問從自己的認識角度出發,把自己的生活實踐經驗強加到學生頭上,提出的問題學生也會一頭霧水。例如,有教師談雕塑的藝術特點,就舉了四個在其他學校見到的雕塑,讓學生分析這些雕塑有何特點。而這些雕塑學生大多數沒有看到,又沒有圖片,問題不知從何答起。教師經常參加教研活動,見到這些雕塑很正常,但學生不太可能看到,讓學生如何回答?
二、策略審視
那么,如何走出這些課堂提問的誤區,讓初中美術課堂提問從“無效”“低效”走向“有效”“高效”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對策。
對策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俗話說,“提領一頓,百毛皆順。”我們教師只有在備課中吃透教材,能找準本課教學核心問題,抓住主要線索和關鍵性問題,通過設計有關聯性的問題串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突破教學重難點,達到提問解決問題的作用。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標志”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生活中見到過的標志,在課堂上可以提問:“你搜集的是什么標志?整個標志有哪些顏色?外形怎樣?有哪些元素構成?通過有針對性地提問讓學生在對認識不同標志的回答中理解了每個標志的特定含義,更知道設計一個標志要考慮哪些元素。
對策二:提問要有一定坡度
對于比較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按照知識的層次分解成逐步遞進的小問題,通過逐層遞進,為學生搭建解決問題的橋梁。教師的提問要能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坡度發展,最終達到突破重點、難點的目的。教師要依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立足學生已有生活、知識經驗,將問題放在學生跳一跳能夠夠得著的地方。例如,教學“橋上橋下”,教師可以依次提出這樣一些問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在我們家鄉有哪些橋?”“你知道家鄉以前有哪些橋?”“你在旅游時見到過哪些橋?”“哪些橋給你的印象很深刻,為什么?”
對策三:提問要能激活學生思維
布魯納有句名言:“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發展智慧。”初中生思維比較活躍,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維,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須知學生沒有問題是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的課堂要從只看冷冰冰的分轉變到關注活生生的人。要通過提問,激發學生思維,通過提問將學生的生活美與藝術美有機融合。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要備學生回答的多種可能性。很多時候,美術課堂所提的問題具有開放性,學生的答案不可能一致,教師要能因勢利導。如讓學生描述對家的感覺,可以提問:“如果你用一種水果來描述對家的感覺,你會選什么水果呢?說出你的理由。這個問題答案多元,只要能自圓其說就行。教師要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激活學生思維。
對策四:提問要立足學生生活實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內容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要通過美術課堂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感悟到美的價值。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結合這一要求,挖掘美術與生活的關聯點提出問題。教學“五彩繽紛的風箏”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家鄉的板鷂風箏,通過提問讓學生尋找板鷂風箏和其他地方風箏的異同點,再找到每一類風箏共同形式的美和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
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善問”是教師課堂是否高效的一個重要因素,問得巧、問得到位才能使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智慧被啟迪。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探索,讓提問日益高效化。
參考文獻:
[1]聶光輝.以生為本的美術課堂提問教學策略[J].新課程研究,2010(3).
[2]陸洵異.美術課堂提問現狀的分析及對策[J].新課程,2010(7).
[3]莊曉紅.淺論初中美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文教資料,2012(2).
[4]駱厚軍.美術課堂提問四要點[J].教學月刊,2012(5).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先鋒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