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燕
摘 要:信息技術進入中小學課堂,給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悅感。由于強大的信息功能備受教師和學生所關注,上好信息課程也成了信息技術教師的追求和愿景。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教師要從實踐出發,在興趣培養、氛圍營造、方法選擇以及教學誤區四個層面進行論述,以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人才
時下,信息技術教育在全國中小學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已正式的列入課表,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要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了解信息技術文化,提高信息技術能力和素質,從小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即培養其現代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之一。下面,我要從實踐出發,就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興趣培養、氛圍營造、方法選擇以及教學誤區四個層面進行論述,以培養創新人才。
一、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自我學習的動力源,學生只要有了學習興趣,就能樂此不疲,勇往直前。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運用多媒體,將教學內容以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影視等多種形式展現出來,將信息技術教育中一些抽象、枯燥的內容演化成生動形象、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計算機工作原理的這一節時,我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整個計算機畫成了“聰明的一休”,眼睛和耳朵相當于輸入設備,聽到的看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大腦相當于計算機的CPU,能力和智力相當于運算器,思想相當于控制器。)經過大腦的處理后,再通過嘴(即語言或文字,相當于輸出設備)表達出來,如長期保存就存在我們的記憶里(相當于計算機的外存)。在課件的演示過程中,還配有動作和解說。這樣,一節枯燥難懂的課就轉變成了一堂輕松的寓教于樂的課,讓學生完全聽懂了相關知識。
二、創設情境,為學生創新搭建平臺
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依賴于環境的設置,其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是關鍵。只有在民主、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下,創新意識的培養才有可能實現,良好的情感關系為學生創新發展提供了基礎。
(1)搭建展示的舞臺。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得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有“先知先覺”的可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要把學生的學習作為“零起點”。在講授新課時,可以詢問學生誰來講一講、說一說。如講剪切、復制和翻轉命令時,可問誰會畫大風車,請到這兒來為大家作示范好嗎?(肯定有學生舉手)教師請他到教師機上作示范(通過電子教鞭系統,全班學生都看得到),畫好后,師問還有沒有比他方法更簡便的,再點學生示范。這樣就不再拘泥于教師設定的范圍,打破了常規,并嘗試創新。同時教師適當設計一些信息技術方面的小制作、小競賽活動,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進來,再進行展示評比,這樣在給學生提供展示機會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更加喜歡信息技術課程。
(2)鼓勵大膽創新。新課程強調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也為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如在學生練習時,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讓學生自主練習,結組互相討論,形式不拘一格,并珍視學生在討論中的創新點,給予大膽鼓勵,保護創新意識。如打開一個文件,可雙擊“我的電腦,打開文件夾,再找到文件,也可先選中文件夾,再擊右鍵打開”。
(3)留出想象空間。如運用畫圖軟件,學生可畫出小房子(可不同),并根據自己的喜好上顏色。再如學生用學過的直線或曲線畫一條公路,有的學生畫筆直的公路,有的畫蜿蜒的公路,有的還在公路旁栽上了樹,種了花。這樣既鞏固了他們對繪畫工具的運用,又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感和創造想象力,從而使他們敢于質疑、敢于冒險,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一種敢于創新的精神。
三、統籌安排,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亮點和特色往往體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上,好的教學設計,環節銜接得當,內容生動有趣。教無定規,貴在得法,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首先考慮的是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計算機教學有其獨特之處,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框架,精心設計計算機學科教學特點的教學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結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Logo語言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結合圖形,讓學生選擇多種方法,畫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用。然后教師評講哪種方法最好,先發散后集中。綜合運用“發現法”“分解法” 實驗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在運用計算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計算機軟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功能的應用,而且親身體驗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探索、發現、創造成功的喜悅,并使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四、提高認識,查出教學的幾個誤區
在信息技術課程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了幾點誤區:
誤區1:信息技術課就是上電腦課。在家長或者學生的頭腦中,認為信息技術就是電腦課,學生可在電腦旁邊“玩”。這種離經叛道的認識曲解了信息技術的真正內涵。信息技術不僅僅是電腦課,它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信息素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作用,因此不可小覷。
誤區2:信息技術課就是上網,不良網站侵蝕了學生的心靈。在現實的教學中,的確有些學生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抵制網絡誘惑致使沉淪,這不應歸咎于信息技術課程。信息技術課程看似上網,其實上網的過程是學習的過程、查閱資源的過程、積累信息素養的過程,不能由于個別學生的錯誤而因噎廢食。
誤區3:課外實踐機會少。當前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每周只有一節課,對于一些喜歡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生而言課時數比較少,這勢必會影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展。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方法伴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會創生出更多的好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學工作者具有前瞻性,以較高的敏銳度,積極整合各種信息,大膽創新,方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馬營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