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ERP時代的到來,高等職業教育會計電算化教學、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會計信息化人才等問題,是目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在揭示目前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同時,制定了針對于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 教學現狀 改革對策
一、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及問題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教育觀念傳統
高職院校在論及電算化教育目標時,沒有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標準及內容進行制定,也不能根據社會的變化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確定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少數專業教師將會計電算化教學定位為培養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專業人員。因此,教師經常將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定各在熟練掌握某種財務軟件操作及流程上,將其定位為軟件培訓課,往往對課程把握不準。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落后
會計電算化是會計人員核心主干課程之一,也是會計人員從業資格準入的必備課程。目前,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很多課程設置不適合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的對應性不明確、與職業資格證書的對應性牽強;內容落后于社會應用水平,更新的速度明顯跟不上技術的發展,多數學校采用一種會計教學軟件且為單機系統為主的教學軟件,缺少網絡系統的教學內容,對其他種類的會計軟件一無所知。
(三)教學方法呆板,教學手段陳舊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各高職院校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多數教師采用講授法和演示法。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被動、機械式地接受知識,掌握知識不牢固,記憶時間不長久,從而導致會計電算化教學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另外一些高職院校的課程時間上的不連貫,課程設置上理論課和實踐課相分離,這學生不能有效地掌握知識,動手操作能力很低。
(四)評價尺度單一,與社會需求脫節
傳統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依然沿用“學校主導型”的傳統考評體系,主要以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考評方法,其特點是“重理論、輕實務”、“重期末,輕平時”、“重記憶、輕理解”??己朔绞絾我唬處熀苌俨上到y、動態、多樣化的測評制度,很少采用答辯、口試、畢業設計、實習報告等考核方式。因此,這種傳統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考評結果根本無法公正衡量學生的全面素質,更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全面素質評價的需求。
(五)師資力量薄弱,實踐能力不足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及會計方法、會計理論及計算機信息技術為一身的學科交叉型課程。目前,高職院校從事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教師復合型專業人才非常少,大部分不是會計電算化專業,甚至有從沒系統地學習過會計專業知識的計算機課教學的教師,這種師資力量很難適應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需要;多數教師大學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學崗位,由于授課及科研任務繁重,很少能抽出時間定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本身缺乏會計工作的實踐經驗,在教學中理論脫離實際,嚴重影響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
(六)軟件版本滯后,實訓效率低下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雖設置了會計電算化專業,卻沒有適合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準用機房,學生上機練習只能在公共機房里,導致使用效率低下,到不到預期效果;但是也有一下高職院校設有會計算化專業機房,但由于會計電算化軟件、硬件更新速度極快,長期使用某一個較低版本的財務軟件,無法接觸到升級后的新版本,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求,已成為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一個嚴重阻礙,從而導致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下培養出的人才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要。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對策
(一)樹立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
創新教育觀念,是實施創新素質培養的思想源泉。本著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職教理念,積極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精神;教學目標要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以及應用性,同時又要讓學生兼備一定的發展潛力。通過大量調研論證,制定了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在此基礎上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確定知識、能力、素質目標。
(二)嚴謹構建課程體系,科學整合教學內容
課程建設是服務于教育目標的,課程建設的嚴謹性、科學性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構建嚴謹而科學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的依據,并且加強電算化課程和會計課程之間的聯系,實現會計系列課程電算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優化實訓教學案例,完善會計電算化實訓教學內容的體系化和層次化,從而整體優化。
(三)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為了營造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培養學生具有獨立、自主、創新等主體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體驗式創新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沙盤模擬教學、角色扮演法、游戲教學法、設錯教學法、逆向思維教學法等方法。
(四)建立多維評價體系
在保證考核的可信度和效度的前提下,教師要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而具體采用哪種考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從根本上打破終結性、單一性學科知識檢測的考核方式,改變傳統的百分制精確性的評價方式,實施全新的過程性、多樣性工作能力檢測的考核方式。
(五)培養多元角色、優化師資隊伍
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師首先要豐富自身相關的理論知識,其次要具備課程設計能力、教材開發能力以及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同時要有改革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組織學生實踐,要做好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高職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要著力打造一支“雙師”結構的會計電算化教學團隊,重點培養骨干教師、培養專業帶頭人及高技能型人才,這樣才能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
(六)完善實訓設施,加強實驗室建設
完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室建設,從而保證學生仿真核算崗位工作流程,全面提高學生能力和素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近實際企業;財務軟件的更新速度極快,高職院校在選擇財務軟件時,應選擇兩種或者以上有利于教學、通用性強、功能強大的財務軟件,適用于大型企業以及中小型企業,以便學生快速適應未來的會計工作需要。
參考文獻
[1]滕建林.基于ERP系統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J].會計之友,2008(3):76-77.
[2]張曉萍.ERP環境下高職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
[3]孔榮華.基于ERP視角的高職會計電算化教育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丹(1986-),女,江蘇徐州人,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研究方向:會計電算化、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