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輝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給藥劑量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A組給予米非司酮12.5 mg/d, B組給予米非司酮25 mg/d,比較兩組患者給藥前后癥狀改善、激素水平與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子宮肌瘤體積、子宮體積、激素水平、不良反應率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能有效縮小肌瘤的體積,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同時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米非司酮;子宮肌瘤;激素水平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02-02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盆腔腫瘤,其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確。既往認為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主要是雌激素刺激腫瘤發生與生長,但近年來的相關研究發現[1],孕激素在子宮肌瘤患者的發病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啟動子宮肌瘤生長的重要因子。臨床上根據該理論采用孕激素拮抗劑米非司酮對患者進行治療,旨在縮小肌瘤的體積,控制病情發展。我院為探究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對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了兩種劑量給藥治療,結果發現小劑量米非司酮在治療子宮肌瘤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宮肌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給藥劑量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每組40例。A組年齡28~51歲,平均年齡(35.3±6.9)歲;病程0.7~4.3年,平均(3.9±1.2)年;其中單發子宮肌瘤37例,多發子宮肌瘤3例。B組年齡26~50歲,平均年齡(34.9±7.0)歲;病程0.5~4.1年,平均(3.7±1.3)年;其中單發子宮肌瘤38例,多發子宮肌瘤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子宮肌瘤數量比較上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治療方法
A組患者給予湖北葛店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米非司酮膠囊(國藥準字H20051435)12.5mg/d口服;B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膠囊25mg/d口服;兩組患者均治療12周。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體積、子宮肌瘤體積變化,復查FSH(促卵泡刺激素)、LH(黃體生成素)、E2(雌二醇)及P(孕酮)激素水平變化[2];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子宮體積和子宮肌瘤體積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子宮體積均有所縮小,但A組縮小程度比B組更明顯;治療后的肌瘤體積相比治療前也所有縮小,A組縮小體積更為顯著,具體情況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激素水平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FSH、LH、E2、P均發生改善,相比B組,A組改善更為明顯,具體情況詳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A組出現惡心嘔吐2例,頭痛1例,B組出現惡心嘔吐5例,性與減退2例,頭痛2例,皮疹1例;B組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明顯高于A組,具體情況詳見表3.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于育齡期婦女,該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或與體內的雌激素刺激相關。相關研究發現[3],患者肌瘤組織的孕激素受體相比其他周圍組織的含量較高,所以認為子宮肌瘤是一種具有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的窄體激素依賴性腫瘤。在激素長時間的刺激下,會造成子宮內膜增厚,部分患者由于肌瘤生長位置不良或是子宮內膜過度增厚出現月經量大,誘發貧血等癥狀。絕經婦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逐漸下降,所以肌瘤能自然萎縮。
米非司酮是一種合成類固醇,具有較強的抗孕激素作用與弱抗糖皮質激素作用。米非司酮與孕激素受體結合的能力比孕酮高5倍[4]。米非司酮與孕酮受體結合后,會抑制孕激素的分泌,使肌瘤的生長受到限制;同時還會造成血清中的孕激素發生一過性增高,游離的孕激素能夠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起到負反饋調節,降低卵泡刺激素的分泌,并降低雌激素的分泌水平,使黃體生成素的分泌水平保持在卵泡期水平,患者排卵受到抑制,孕激素水平隨之下降,由此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目的[5]。米非司酮的特點為吸收快速,服藥后的1小時內即可達到高峰值,其半衰期達25~30小時,沒有蓄積作用,血液內濃度較高[6]。
本次研究發現,A組患者在子宮體積減小程度、子宮肌瘤體積縮小程度上均顯著優于B組;兩組患者經過不同劑量的米非司酮治療后,激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但A組患者改善水平明顯優于B組;且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A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7.5%明顯低于B組的25.0%。綜上所述,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能有效縮小肌瘤的體積,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同時不良反應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謝漫漫.觀察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67-68.
[2]王永梅.桂枝茯苓膠囊聯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1):1174-1175.
[3]彭松玉,張天會.血府逐瘀湯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14):1530-1532.
[4]吳艷云.米非司酮聯合中藥周期治療子宮肌瘤臨床觀察[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9(2):184-185,191.
[5]余霞,袁曉燕,猶力等.不同劑量米非司酮在子宮肌瘤保守治療中的療效分析[J].西部醫學,2014,26(5):639-640,643.
[6]蔣秀麗.子宮肌瘤應用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2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