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蓉
問題行為是相對于學生正常行為而言的。邵瑞珍等人認為,課堂問題行為是指兒童在課堂上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是潛在的問題行為的發(fā)生者,但并不是所有的不正常的行為都是問題行為。那些暫時的、偶然的、學生能夠及時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行為就不屬于問題行為。只有那些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來、擾亂性較大的、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造成很大干擾,需要教師耐心、長期教育的行為才是問題行為。由于教師自身的個性、經(jīng)歷、教育觀念、學生觀、人才觀的不同,不同的教師對課堂問題行為有著不同的判斷標準。如有些學生總是在未經(jīng)教師容許的情況下隨便發(fā)言,這在一些教師的眼中就是典型的課堂問題行為,認為這是在擾亂正常的課堂秩序,干擾教學。而另一些教師則認為這是學生思維敏捷、上課積極主動學習的表現(xiàn)。有一點要特別說明的是,課堂上有問題行為的學生不等于是問題學生。問題行為是一個教育性概念,關注的是學生的行為本身,而不是對行為發(fā)生者做出的一種整體評價。只有嚴重的問題行為,且已經(jīng)泛化、很難改變的學生才能稱為問題學生。問題學生則是對學生的一種總體評價,他們往往有較多的問題行為。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師也可能是課堂問題行為的主體。教師由于受到家庭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帶著情緒給學生上課,或是對學生有偏見,過度依賴重復性的作業(yè)和考試等,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課堂問題行為。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不能忽視導致課堂問題行為的教師因素。
一、教師教育目標不當
學校將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指標。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教師關心的只是學生的分數(shù),尤其是那些升學有望學生的分數(shù),而那些升學無望的學生則成了被教師遺忘的角落、被忽視、甚至是被驅(qū)逐。長時間被忽視、被遺忘、不被人重視、不被人需要,那種得不到同學和教師認可的感觸,使得他們會不時地違反課堂紀律以證實自己的存在,證實自己和這個群體還有著一絲的聯(lián)系。教師不正確地強調(diào)分數(shù)至上,致使學生對自己的考試成績過于在意,沒有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成才觀,造成班級的惡性競爭。學習成了無邊的苦海,一旦成績下降或是學習、考試壓力過大,就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壓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誘發(fā)一些問題行為。
二、教師在學生面前喪失威信
教師尤其是學生信任、喜歡的教師,對學生具有不容置疑的威信,是學生效仿的楷模?!坝H其師,信其道,尊其行?!毙湃?、喜歡這個老師,就會在他的課堂上好好地學習,認真地聽課,希望博得這位老師的喜愛,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行為;不喜歡這個老師,往往也就會不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課,即使這個老師的業(yè)務水平很高,從心理上也會有一種排斥,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熥鳛橐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人,必須在學生面前建立一定的威信,當然這種威信不僅僅是靠教師的職業(yè)身份,更為重要的是要靠教師個人的教學和人格魅力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威信越高,學生就越不容易產(chǎn)生問題行為。相反,教師威信越低,學生越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教師是什么樣的人,比他教授什么更為重要。
三、教師教學不當
受自己教學業(yè)務水平、學識、職業(yè)修養(yǎng)等方面的影響,教師在授課中往往會出現(xiàn)教學不當。教師備課不認真、不充分,講解時只顧講解內(nèi)容,不講求教學方式和方法,單調(diào)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缺乏參與的積極性。為了擺脫這種無聊感、枯燥感,部分學生就會轉移自己的目標,這時就往往出現(xiàn)一些問題行為。教師講課缺乏適當?shù)慕虒W組織,缺乏從一個活動跳躍到另一個活動、一個環(huán)節(jié)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能力,且長時間只困在一個問題上,導致課程進行的流暢性不足,使部分學生無法正常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參與正常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轉移注意力。教師缺乏一定的課堂監(jiān)督能力,只把眼光放在特定的幾個學生身上,不能敏銳地捕捉一些蠢蠢欲動學生的問題行為,那么學生就有可能置功課于腦后而搗亂起來。另外,有的教師對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要求不一致,教師對一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很高的期望,而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則不管不問,漠視他們的存在。長此以往,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覺得自己能力欠缺,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根本學不好,自我效能感較低,由此產(chǎn)生厭學情緒,從而引發(fā)一些課堂問題行為。
四、教師管理不當
常見教師課堂管理方式主要有兩種:放任型和專制型。放任型教師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聽之任之,放棄管教的責任,既不表揚、鼓勵優(yōu)秀的學生,也不規(guī)勸、批評落后的學生,學生是非不分,容易出現(xiàn)問題行為。專制型的教師傾向于控制、命令,壓制學生搞一言堂,要求學生無條件地接受和服從,濫用懲罰手段。研究發(fā)現(xiàn),濫用懲罰手段特別是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僅不能很好地維持課堂秩序,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怨恨情緒,誘發(fā)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使個別學生的問題行為擴散開來,產(chǎn)生“病原體傳染”效應。
因此,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課堂問題行為的教師因素,并找出解決之道,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
(四川省廣元市川北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