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來勝
摘 要:為了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職業學校需要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出同時具備知識、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高質量人才,對人才質量的評價由傳統的單一評價向以技能為重點的多元化評價轉變,充分發揮評價的鑒別、強化和引導作用,推動教育改革深化,有效提升育人質量和辦學水平。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評價模式;多元化評價;評價主體
為科學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促進學生學習知識和提高技能,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以技能為重點的人才評價模式改革勢在必然。要使這種改革付諸實施,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保障機制,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1)健全機構,為推進評價模式改革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為推進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模式改革進程,應該成立領導小組、學生校內學習評價改革小組及學生校外學習評價改革小組。領導小組由校領導、教務科、專業組、實習科和招生就業辦等部門負責人組成,負責擬定制度、推進改革進程及監督實施等任務;校內學習評價改革小組由教務科長教學專業組長組成,負責評價模式改革的運行及組織評價。學生校外學習評價改革小組由企業人力資源部領導、實習科、招生就業辦領導及見習實習指導老師組成,負責對學生企業觀摩、見習及頂崗實習進行評價。
(2)建立規章制度及政策,讓評價改革有理有據。評價改革要有序推進,制定相應的評價規章制度非常必要,包括《理論成績評價方案》《專業技能課成績考核方案》《學生技能競賽實施規程》《實訓課成績評價方案》《學生頂崗管理規程》《畢業補考辦法》,這些規章制度大大地提高了評價改革的可操作性,為實施評價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學生成績、操行評價手冊”。為發揮家庭對學生的督促、引導、激勵、管理作用,學校要根據專業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每學期建立“學生成績、操行評價手冊”。內容包括課程成績評價結果、德育修養操行成績、綜合表現評語及實習、取證鑒定成績等。并定期將手冊反饋家長,使其對孩子的學校成長情況了如指掌,從而給出指導性意見并進行相應的管理教育。
(4)創建學科試題庫。對于專業教學計劃所列的各門課程,根據教學大綱、培養目標、職業資格鑒定取證要求,創建試題庫。學生期末考試、技能鑒定考試、競賽等均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組織考試,保證各項考試的客觀而全面,公平且公正。
(5)大力推進技能比賽,提高學生操作技能。中職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級別的技能大賽,從校賽層層選拔,到省賽互相學習交流,最后晉級國賽開闊眼界,為校爭光,學生在訓練、比賽中不斷成長、提高。學校要不斷創造條件,使技能比賽由少數學生參與向全體學生參與的轉變。同時要建立激勵機制,使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得到獎勵,有資格優先選擇就業去向。
二、推行三項改革創新,健全以技能為重點的人才評價模式
學校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宗旨,推行“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方式”三項改革,實現從單一評價向以技能為重點的多元化評價的轉變,有效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水平。
(1)改革人才質量的評價主體。人才質量評價主體由“任課教師單一評價”轉變為“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等機構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考評內容涉及學習能力、團隊精神、衛生及出勤、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等。
(2)改革人才質量的評價內容。評價的內容除了關注學科知識的掌握,更應注重形成性過程,還應考慮企業實習綜合表現,使評價多元化、全面化。形成性過程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使人終生受益。通過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及時反省自己的言行,糾正不良的行為和習慣;可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逐漸養成嚴謹、科學的治學態度。②學科知識與學習能力。學科知識的過程性評價,比結果性評價更能及時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對優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更有幫助。③思想品德。包括積極上進、文明禮貌、團結協作、集體觀念、良好行為習慣、衛生習慣、愛護公物,勞動態度等方面。④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勇于發言,還包括作業完成質量和數量情況。學科知識內容評價不管是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還是專業實踐課,主要包括平時成績采集、測試、期末考試的方式,有實踐操作能力要求的課程,必須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過關考核、職業資格鑒定等形式的評價,充分展示職業學校重技能的特點和特色。
學生深入企業頂崗實習促進了學校企業之間的相互了解,為校企進一步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學校可以回訪實習就業的學生,了解他們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企業協調,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高就業穩定率。在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調整課程結構設置,以便更好地服務于企業。企業師傅和實習指導教師對頂崗學生的崗位操作報告、工作積極性、應變能力及技能水平各個方面進行成績評定,作為實習成績納入畢業生成績管理。評價的內容,包含了課程學習、實踐訓練及崗位實習全方位的考核。
(3)改革學生學習質量的評價方式。依據專業教學計劃,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技能課、實訓課程成績進行全面考核評價,最終形成課程成績。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按形成性成績(40%)與期末考試成績(60%)的比例匯總得到學期成績,專業技能課程包括形成性成績(30%)、實驗或技能操作成績(30%)、與期末考試成績(40%),匯總得到學科成績。實訓課程進行技能操作過關考試,或進行技能鑒定取證考試,由各專業科根據學期計劃確定考核科目和內容,考核標準則結合企業需求制定,經教務科審核后執行。
為了適應中職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社會公德、遵紀守法、心理健康和身體素質、團隊協作精神、專業知識操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均衡發展與提高,強化技能為重點的人才評價,為社會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
(甘肅石化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