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 駱爭榮
【摘要】《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高校化學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對專業課的學習至關重要。該課程理論和實踐聯系緊密,同時,理論部務的教學較枯燥,實驗部分的教學操作要求較多。如何將艱深的理論內容講解通俗易懂、并且將實驗部分內容順利開展,對于這門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結合自身教學體會,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等方面展開論述,提出應該注意的問題,為其他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 理論教學 實驗教學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64-01
《無機及分析化學》主要有化學反應的基本原理、物質結構基礎理論、溶液化學平衡、滴定分析等。本課程在我校作為生物制藥及園藝專業基礎科目,在大一開設:理論課48學時,實驗課20學時。無機化學部分的學習既是對高中化學知識的提高,又為后續的相關專業課程準備必須的知識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而分析化學的內容與無機化學密不可分,四大滴定完全建立在四大平衡的基礎之上。針對不同的專業,該課程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法都因專業而異。本文就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的講授體會作簡單介紹,為同行提供相關參考。
一、理論課教學應結合專業方向講解
本校開設《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的為生物制藥及園藝專業,生物制藥主要運用微生物學、醫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成果,從生物體、生物組織、細胞、體液等,綜合利用上述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類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的制品。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醫藥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具備藥學和生物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藥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熟悉生物醫藥分析和藥品檢驗技術,能在生物制藥研究、開發、生產以及醫學檢驗、衛生防疫等領域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的學生應掌握生化分離技術及工業藥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應重點講授化學反應熱力學基本知識以及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內容,為今后學生從事新藥研發做準備。同時,本課程的分析化學部分應作為重點講授內容,解離平衡、滴定分析等章節內容在講授過程中應結合藥物分析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理論結合實際,便于知識點的理解和吸收。
例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時,可結合園藝中常見的土壤腐殖質測定的問題,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用于實際的操作中,加深強課程在專業中的應用。
二、講授前沿知識
除了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外,教師必須查找相關內容的前沿進展,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介紹相關背景知識。針對生物制藥專業跟醫學材料相關的特點,我們在教學內容上,重點講授高分子醫學材料、儲氫合金材料以及記憶合金材料。講解這部分理論知識時,我們以高分子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為例子,在課堂上演示超濾膜的成膜過程,課前準備好高分子鑄膜液和凝固液。用玻棒在玻璃板上涂一層薄薄的鑄膜液,然后浸入純水中,由于有機溶劑和非有機溶劑(純水)的交換,鑄膜液凝固成膜,整個成膜過程只需一分鐘。初步成膜之后,讓其在水中浸泡15分鐘,充分去除掉有機溶劑。此實驗讓學生對高分子分離膜獲得形象認識,然后再將超濾膜的表面和斷面的微觀結構以ppt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介紹膜分離原理。這種由淺入深的講解,既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由“未知”向“已知”的過渡,同時又涵蓋了大學化學的理論深度。這個過程,結合專業介紹相關前沿知識并提高學生聽課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有所思考,從而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實驗教學
在新藥研發過程中,需對藥物的反應動力學進行測試,因此,對于生物制藥專業的學生,該實驗課程側重化學動力學和化學分析方法等內容。在教學時,提前做實驗部分,這樣在理論講解時,學生能很好的聯系實驗過程,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有的實驗則先弄清楚理論部分,然后進行實驗操作,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目的。
化學實驗教學是培養大學生化學基本實驗技能、創新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關鍵環節之一,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1.態度不夠端正,缺乏嚴謹的科學態度。實驗預習不夠認真,很多同學只是簡單的將實驗課本上相關內容抄寫至實驗報告紙上,沒有真正地對實驗原理和實驗過程進行理解吸收。在實驗過程中,操作不夠規范,例如在滴定分析實驗中,很多同學在配置溶液中,存在藥品隨意灑出的現象,有的同學在取藥品時不用藥勺直接倒取,大量藥品灑出,造成藥品浪費和試驗臺的污染。2.實驗數據的記錄不真實。在實驗過程中,很少同學能夠做到對每一步的實驗數據進行認真詳細的記錄,實驗現象記錄不仔細。有的甚至隨意捏造數據,在實驗結果分析部分,所得到的結果與理論值相差太大。
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規范實驗操作步驟,遵守實驗室儀器實用的相關規定。在實驗藥品和儀器實用完畢后應該及時歸位,并做好相關清潔衛生工作。在實驗過程中必須實事求是的記錄相關實驗數據,對實驗的實驗現象應認真記錄并查找相關理論原因。
四、靈活應用多重教學手段
《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在教學過程中須采用多重教學手段方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講授熱力學相關內容時,有關熱力學的計算公式必須借助板書在黑板上演練,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公式的來源,加深理解。在講授酸堿滴定時,可選取一個典型的滴定過程,以視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并講解每一步操作的要點。
綜上所述,在教學內容選取和組織方面多下功夫、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對培養創新人才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南京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編寫組.《無機及分析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呂曉萌,謝吉民,陳敏.大學化學課程教學中的課堂效率的提高[J].教法研究.
[3]李莉,鮑霞,胡云.本科高校大學化學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初探[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3(34):78-80.
作者簡介:
黃健(1981-),男,浙江麗水人,麗水學院生態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環境化學及資源化方面的教學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