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努力創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精心營造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創音樂有效課堂,做魅力音樂教師。
關鍵詞:音樂教育;有效課堂;魅力教師;人才培養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的性質。”可見,音樂課程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發展學生審美情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音樂課程在初中階段的地位有點特殊,學生既喜歡它,用來豐富生活,陶冶情操,又輕視它,認為不中考,是小學科,把音樂課作為緊張學習后的放松。面對這一現實,音樂教師的態度尤其重要。所以,筆者從創建音樂有效課堂著手,以音樂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來實現課堂有效管理,在引導學生達成三維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和學生共同成長。
一、音樂有效課堂的內涵
從音樂新課標視角來看,音樂有效課堂就是師生雙方在課堂教學中都有明顯的收獲,即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音樂素養的共同提高。學校的軟硬件投入和高效管理是創音樂有效課堂的基礎;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和學習主動性的發揮是創音樂有效課堂的保證;音樂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是創音樂有效課堂的關鍵。“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從音樂課的特點來看,創建音樂有效課堂必須重視課堂管理。所謂課堂管理就是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調控人際關系,和諧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音樂教師要不斷提高課堂有效管理的技能。
二、魅力音樂教師應具備的素養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音樂教學技能,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要善于運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并將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寓于音樂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據此,筆者認為魅力型音樂教師首先具有職業的人格特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潛心耕耘,默默奉獻;其次,要有過硬的音樂素養,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第三,要有高超的音樂教學藝術,精心設計,機智靈活,教法獨特;第四,要積極投入音樂新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理念先進,目標明確,技術現代。
魅力型音樂教師是良好課堂人際關系的調節者;民主、平等、和諧音樂教學氛圍的營造者;音樂有效課堂的創建和評價者。學生喜歡音樂這門課,很多是因為喜歡教音樂的老師,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
三、做魅力音樂教師的探索與實踐
(1)高度重視第一課的形象。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學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節音樂課是展現教師魅力的好時機,一定要當成頭等大事來做,切實做到“小學科,大備課”。筆者的第一課會設計一個小學音樂知識大比拼,全班交流共享小學音樂學習的成果。優勝的班級和學生會給予表揚和獎勵,如增加班費中的獎勵基金,個人則有神秘小禮物等。熱鬧的開場情境可增進師生的情感。接著會利用多媒體介紹初中音樂新教材的重要教學內容,并趁興展演幾個音樂節目,邊彈邊唱,邊唱邊舞,這對初一新生來說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遇到熟悉的歌曲還會跟著老師一起唱。在熱烈融洽的氣氛中,師生互相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第一課結束前,會立一些規矩,語氣會體現“嚴字當頭,愛在其中”,如“我希望……”“我喜歡這種做法”等,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又用明確、冷靜、堅定的口氣和目光向學生提出音樂課的要求。一定要給學生留下重視、熱愛音樂課的感覺,避免給學生造成“音樂課是副科”的錯覺。
(2)努力創建良好的課堂人際關系。①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和學生平等對話。教師不但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平等相處,打成一片,而且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魅力。不僅知識淵博,而且教學有方;不僅教態亮麗動人,而且語言風趣幽默;不僅師生情感融洽,而且充滿教學智慧。如果教師能與學生一起互動交流,一起分擔困難,一起體驗成功,學生就會喜歡上你,進而喜歡上你的音樂課。②形成特色的群體規范。新時代的初中生個性鮮明,被稱為“新新人類”,如何讓他們在認為主課上完了可以休息休息的音樂課上有所收獲呢?相對其他課,音樂課經常有一些自由的活動空間。如可以七嘴八舌回答問題,可把第一閃現的想法痛快地說出來;想唱的可自告奮勇地上臺唱;要表演的也可現場手舞足蹈。當然,這種師生間的默契,這種熱鬧、愉悅、和諧課堂氛圍的形成,只有經過多年不斷地摸索、調整、改進,尤其是結合音樂新課程特點進行持續不斷地探索實踐,堅持每課做好反思筆記,才能逐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升個人魅力,形成可放可控的有效教學課堂。如針對不同班級的音樂知識基礎,設計課堂問題情境;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分層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③創立互助的同伴關系。由于學生的音樂基礎、個性特點不同,音樂學習與實踐過程更需要因材施教和合作學習。為此,筆者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每個班級的同學都分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經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練習、競賽和表演。如在“西洋管弦樂隊”一課的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參與樂器知識搶答,并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分競賽。學生可以自由回答問題,還可隨時到黑板上寫出答案。在這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即使平時默默無言的同學,也在分層設置的問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努力為小組添分爭光。同時改革音樂課程評價方式,形成性評價主要采取自評、他評和組評相結合的方式;終結性評價采取班級文娛會的形式,以師評與生評相結合的方式。
(3)精心營造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①課堂物理環境的安排。音樂專用教室除了窗明幾凈,環境溫馨、視聽情境豐富外,學生座位的排定也很重要。開始,沿用班級座位表,后來發現很多學生都偷偷換座位,喜歡講話的換在一起,要好的換在一起。筆者就對號入座,點名檢查,可這既浪費時間,又引起一些學生的負面情緒。為落實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理念,筆者以合作學習小組來重新安排學生座位。同時允許少數學生在試行一段時間后提出換組的申請,盡量減少了抵觸情緒,上課自然都很舒心。②課堂心理環境的調適。音樂課一般都在專用教室上。課間要上幾個樓層,經一個教學樓,趕到音樂教室時預備鈴聲已響起,如有教師拖課,十有八九會遲到。所以,這肯定會影響上課的教學效果。于是,筆者創設了“每課一歌”環節,即在課前先放一段與該課內容緊密聯系的音樂,熟悉者也可一起哼唱。如在“西洋管弦樂隊”一課就把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開頭部分和SHE《不想長大》的一部分拼接起來播放,流行與經典的搭配,深深吸引著學生,大家都不想錯過這機會,哪怕跑得氣喘吁吁也值得。因此,遲到者少了,更重要的是能夠有效調節音樂課的心理環境,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進入上課狀態。③課堂教學氣氛的引導。課堂氣氛是班集體在課堂上所表現的心理場,常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學生是活生生的鮮明的個體,也就形成了有鮮明班級特征的課堂教學氣氛。筆者就音樂課堂歸納了以下幾種類型:積極型、溫吞水型、消極型、冷眼旁觀型和對抗型。教師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精心組織、積極引導、智慧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積極型班級,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這時課堂容量可大些,也可增加一些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內容。如增加一些探究音樂作品背景和作曲家生平事跡的學習。溫吞水型班級,屬于乖巧型,能認真聽課但班風比較拘謹,課堂氣氛熱烈不起來,這就需要教師的熱情帶動和引導。如J班的音樂期末考試改革成班級文藝匯演,一些平時不太參與教學互動的學生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吉他彈唱,跆拳道表演等,筆者深受啟發,溫吞班級只要引導得法同樣能出好成績。消極型班級,學生心不在焉、反應遲鈍,很少有人主動發言。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消極走向積極。如Q班,在學習江蘇民歌《無錫景》時,本來就不太懂方言的他們,就更安靜了。筆者了解到此班蘇北學生較多,就靈機一動,換了個淮北方言的《楊柳青》,效果特別好。冷眼旁觀型班級,是少數,學生聽課很認真,掌握得也很好,但卻以自我為中心,不能積極與老師互動,課堂少了默契、熱忱和童真,師生間似乎總有一定距離。這就需要教師主動地進行交流,給予關懷,即使在課外,如春游中給某某遞上一塊好吃的棒棒糖;運動會上給運動員送上一瓶礦泉水,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慢慢地師生關系融洽了,課上也就能主動交流了。最困難的是對抗型班級。這種班級上課總有那么幾個“老大”搗蛋,教師很難駕馭課堂,總得經常停下來整頓秩序。這樣的課堂只能縮減教學量,多些時間來聯絡情感。如安排一些流行歌曲、電影片段或講一些名人的故事等來引起他們的興趣。當然也可圍坐在一起聊一聊怎么做人。還要想方設法在班級“頭目”上多做工作。如B班G同學是班里的老大哥,有很強號召力,偶爾一次,筆者下課出門時,見他把同學丟下的擦鼻涕的紙撿起來扔進垃圾桶。筆者在課上當眾表揚了他,大概是從來只受批評沒得到表揚的緣故,這孩子從此協助老師管理班級紀律,抓住了這個頭,B班的紀律就慢慢好起來了。
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尊重留給學生。音樂教師要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來實現課堂的有效管理,以自己精湛的音樂藝術和教學藝術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尊重、和諧的人際關系中,在合作、寬容、激勵、歡快的教學氛圍中,人人都體驗到“我行”“我會”“我成功了”的情感,實現在原有基礎上的音樂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杜萍.課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江蘇蘇州市一中分校三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