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高科技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各種檢測技術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對于促進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具有重要影響。在鐵礦開采前期進行相關指標的估算,然后建立新型礦山技術經濟評價指標,有利于鐵礦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對于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就新型礦山進行概述,對鐵礦企業應滿足的新型礦山建設的條件進行敘述,提出新型礦山技術經濟評價指標的具體實施要求,以促進我國鐵礦企業開發技術不斷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新型礦山 技術 經濟 評價指標 發展
近年來,國家對新型礦山的發展做出了明確規劃,在鐵礦的前期高階段評價工作中,進行相關內容的評估,可以提升了鐵礦企業的生產力,有利于鐵礦企業長遠發展,對于提高我國礦山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新型礦山技術經濟評價指標的建立,提高了鐵礦企業新型礦山的建設能力,推動了我國新型礦山建設標準化發展。
一、新型礦山的概述
隨著能源的快速消耗,各國對能源的最有效利用給予高度重視,在實施節能減排政策的同時,加大新能源的開發力度,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礦山技術經濟指標優化的目的是要,降低能源消耗對環境帶來的污染,促進礦山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提高鐵礦、鋁礦和有色金屬礦等的生產量,從而促進資源最有效利用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化建設中,新型礦山的建設目標是: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和追求可循環經濟,符合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對于促進我國市場經濟長遠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新型礦山是將新型生態理念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緊密結合,在礦山勘探、規劃和設計、礦山開發、閉坑設計等全過程進行貫徹和落實,以促進新型礦山得到快速發展。在全球注重環保和節能的大環境下,新型礦山的核心是提高國家資源的有效利用,體現了對自然原生態的尊重、對礦產資源的珍惜和愛護,使自然景觀生態得到有效的保護和重建,促進我國礦山企業長遠發展。
二、鐵礦企業應滿足的新型礦山建設的條件
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和鐵礦的開采情況,鐵礦開采企業應滿足的新型礦山的建設條件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依法建礦,提高可行性
鐵礦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欲治理恢復方案》和其他規章制度的規定認真執行,依法合理經營,辦理全套證件照片,使企業日常行為更加規范,促進開采方案可行性不斷提高。
(二)加強管理,規范標準
鐵礦企業必須自覺遵守《新型礦業公約》的相關規定,積極投入到相關規章制度的執行中,制度符合新型礦山建設的制度和標準,切實落到實處,加強管理,增強企業全體人員對相關規章制度的認識,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復墾、環境保護等方面必須有明確的規定和保障措施,以促進鐵礦資源有效利用率的不斷提高。
(三)創新技術,提升水平
在鐵礦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革,在實踐生產過程中,鐵礦企業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的資金要高于總產值的百分之一,以保證企業鐵礦生產工藝的不斷創新,促進企業生產水平的快速提升,盡可能的達到與先進科技技術同步。與此同時,運用先進技術,發展循環經濟,提高企業生產力,促進鐵礦企業環境和經濟等各方面效益的顯著提高。
(四)嚴格要求,綜合利用
根據國家礦產資源開發規劃和涉及到的相關規定,鐵礦企業必須按照資源開發和綜合利用的相關指標認真執行,盡可能的完成指標,使企業的技術經濟水平在我國同類礦山中處于領先地位。與此同時,按照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鼓勵、淘汰等技術目錄的相關要求,進行礦山開發和利用,保證開發工藝、設備等符合新型礦山建設的標準,并且保障企業“三率”指標接近或者超過我國相關規定標準,促進礦產資源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五)提升形象,促進和諧
新型礦山的建設,對社會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因此,礦山企業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必須提升企業形象,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信賴。在涉及損害公共利益的事件上,能夠有效解決,促進社區關系和諧,給礦山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新型礦山技術經濟評價指標的具體實施
根據鐵礦企業的發展情況,在進行新型礦山的建設時必須符合上述條件,才能保證企業的建設能力,因此,新型礦山技術經濟評價指標的具體考評如下:
(一)對開采進行可靠性估算
現代化建設中,對鐵礦開采的可行性進行估算,可以采用的新型礦山技術,并不斷探索和創新更新的技術,因此,在技術方面要對技術改善水平、新技術采用率和技術創新資金投入水平三個方面進行估算,根據各自的度量方法進行考評。在礦山企業的實踐生產過程中,企業所采用的新型礦山技術是礦山建設不斷優化和實現能源集約化的根本途徑,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二)鐵礦開采前期的方案分析
在鐵礦開采前期,針對企業現在的發展情況和新型礦山建設的要求,制度合適的開采方案,并對方案進行全面分析,保證企業的生產力,在設備、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給以高度重視,以提高鐵礦資源的有效開采量,促進鐵礦開采量不斷提高。
(三)初步設計方面的相關指標
在新型礦山的建設和開發過程中,對初步設計進行概算,要注重資金的合理分配,提高資源有效利用率和開采過程的安全性,減少開采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在環境方面主要注意水污染、礦石減排和生態環境改善三個的考評,防止環境污染產生。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礦石堆積、礦井水污染、地表下沉等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新型礦山在環境方面的建設過程中,必須改善開采環境,嚴禁環境污染的產生,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促進生態平衡。
(四)經濟效益方面的評價指標
礦山企業在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遵守自身的社會責任,加強經濟效益的評估和監督,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履行義務和職責,保護礦山環境,促進社會與企業的協調發展,給企業長遠發展提高可靠保障。在經濟與社會效益方面,鐵礦企業要在降低成本、增長利潤和提升社會效益三個方面進行重點預算,以促進企業經濟效益不斷增長。
四、結束語
在鐵礦開采前期進行相關評估,并制定合適的開采方案,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有效預算,有利于企業生產過程安全性不斷提高,對于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提升技術經濟指標評價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高清東.復雜供礦條件礦山技術指標整體動態優化系統及應用[D].北京科技大學,2005.
[2]劉明.湖南瀏陽市譚玲鈷銅多金屬礦技術經濟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13.
[3]霍德才,李春民,張志禮.礦山技術經濟評價系統軟件的研制與開發[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2002,02:79-84+99.
[4]吳迪,蔡嗣經,董憲偉.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的技術經濟評價模型研究[J].金屬礦山,2010,01:20-23+34.
作者簡介:張宜靜(1980-),女,漢族,河北邯鄲人,就職于河北邯邢礦冶設計院有限公司,經濟師,研究方向:工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