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群
[摘要]歌唱是我們與身俱來的天性。中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標準指出,唱歌教學時間應占全部音樂教學用時的三分之二,是我們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內容。文章對如何營造小學中低年級輕松有效的歌唱課堂進行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低年級;歌唱課堂;導入法
歌喉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屬于自己的獨特樂器,歌唱是我們與身俱來的天性,是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也樂于參加的藝術活動。中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標準指出,唱歌教學時間應占全部音樂教學用時的三分之二,這充分說明了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我們小學音樂教學的核心內容,其他教學領域也大都配合歌曲的學習而進行。
一、精心導入,輕松學習
一堂課中一個好的導入無疑是一個精彩的序奏,它起到了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的作用。從中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挖掘教材的特點,適當地引用一些趣味的節奏或故事、猜謎、律動游戲等方式來導入,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故事導入法
有時利用中低年級學生喜愛小動物的心理特征,通過情景故事模仿動物的叫聲為學習歌曲作鋪墊,也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母雞叫咯咯》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一天,農場里的雞媽媽邀請了許多好朋友。聽!是誰的歌聲這么特別呀?學生用鴨子叫聲模仿第一句旋律的節奏XX XX|XXX|XX X|XX X||,現在誰來了?學生用小羊叫聲模仿歌曲第二句旋律的節XX XX|XX X|XX XX|X-||。它們到了雞媽媽的家門口。教師扮演雞媽媽說:歡迎你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幸福窩||。小羊回答:咩咩 咩咩|咩咩 咩咩|謝謝 謝謝|雞媽媽||;小鴨回答:嘎嘎 嘎嘎|嘎嘎嘎嘎|謝謝謝謝|雞媽媽||。就這樣,學生在情景故事中學會及鞏固了歌曲的節奏,為下面歌曲的學習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像一年級上冊《動物說話》,下冊的《誰在叫》等都可用此種設計教學。
(二)謎語導入法
有時也可用教學內容本來所含有的謎語,以學生感興趣的猜謎活動來導入唱歌教學。如三年級下冊的《搖船調》、上冊的《圓圓和彎彎》和二年級上冊的《這是什么》、《有一個人在林中》等都可以用謎語導入。
(三)舞蹈導入法
有時又可以針對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點來適當運用律動或舞蹈導入唱歌教學。比如教學《多么快樂多么幸福》一課時,可以這樣進行設計:同學們,今天我請到了一位少數民族的老師來教我們跳一段舞蹈,不過要請大家先閉上眼睛,老師喊一、二、三你才能睜開。此時,教師可迅速地換好事先準備的長袖子。然后隨著《多么快樂多么幸福》的音樂載歌載舞,就這樣歌曲教學的任務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像《彝家娃娃真幸?!贰督鹂兹篙p輕跳》《新疆是個好地方》等都可以這樣進行導入。
當然,導入的方式是多樣的,對于低年級來說還可以運用畫畫、朗誦、游戲等多種趣味化的手段來進行,以避免單一模唱所帶來的枯燥。
二、多樣聆聽,深刻體驗
新課程倡導摒棄將節奏分離的分解式的教學方式,提倡用整體感受的方式學習歌曲。采用多種方式讓兒童多次聽賞歌曲,在聆聽中熟悉歌曲。這可以歸納為感受的策略,也是新課程唱歌教學最基本的策略。
(一)在舞蹈律動中體驗、感受歌曲
根據低年段的孩子喜歡跳舞、愛表演的特點。在快樂的舞蹈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同時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在教學《四季童趣》一課時,我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后告訴學生這是一首四季的歌,鼓勵學生把自己在四季里做的事編成舞蹈動作隨音樂表演。孩子們很有興趣,創編了春天放風箏、夏天游泳、秋天割麥子、冬天打雪戰等等的動作。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掌握了歌曲旋律,并使學生對歌詞的學習有了一個最先的印象。
(二)打擊樂伴奏感受并掌握歌曲的拍子
打擊樂伴奏是兒童最喜愛的教學形式之一、從歌曲打擊樂伴奏開始,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學《鐘聲叮叮當》一課時,讓學生在聆聽歌曲時先用手拍擊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及拍子,再讓學生選擇適合的打擊樂器創編節奏型參與歌曲伴奏,先用碰鐘敲擊一小節兩下,再用串鈴敲擊一小節六下,最后讓學生分組合奏,就不用再枯燥和學生費力地講解8 6拍的含義。
(三)突破旋律教學
旋律是歌曲的骨架,如果在教學中,我們能夠發現旋律的隱含特點,突破唱譜教學難點。如在教學《時間像小馬車》一課時,將馬車的上坡、下坡與歌曲旋律的上行、下行聯系起來,制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聆聽,讓學生用手勢模仿馬車上坡、下坡等,邊聽邊唱譜兩遍,在這種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學生很輕松就學會了歌曲旋律
三、先歌后譜,輕松掌握
這是一種與傳統教學背道而馳的學習順序,它降低了歌曲學習的難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在低年級教學中基本采用這種方式,中高年級同樣可以采用。
在歌曲教學中,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先識譜后唱詞的教學模式好還是先唱詞后識譜的教學好,一般來說,在小學的低年段,對于學生容易理解的歌詞宜采用“欣賞歌曲——直接唱歌詞——學唱歌譜——藝術處理”的教學模式。如《放牛山歌》因旋律復雜就沒有必要學唱。試問,如果能準確地演唱歌曲,暫時不會唱歌曲的旋律又有什么關系呢?在中高年段,對于學生陌生的歌曲“欣賞歌曲——學唱歌譜——學唱歌詞——藝術處理”的這種教學模式也是切實可行的。雖然先識譜有一定的難度,但當學生克服困難之后,就會因體會到一種能駕馭音樂技巧的能力,而產生一種愉快感和自豪感,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