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實施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教師身在課程資源海洋中卻常常面臨“無米之炊”的尷尬。如何開發并合理利用小學英語課程資源呢?基于對該課題的研究,筆者將從:“巧”用學生資源、“活”用教師資源、“妙”用學校資源、“智”取社會資源四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程資源 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10-01
課程資源也稱教學資源,就是課程與教學信息的來源,包括英語教材以及有利于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學習材料和輔助設施。它要求教師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豐富的課程資源,以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現在小學英語普遍使用的英語課程資源主要局限于教科書、錄音磁帶、教學掛圖等。如何改善這種情況,開發并合理利用小學英語課程資源呢?基于對該課題的研究,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點入手:
一、“巧”用學生資源,提升學習能力。
1.適切挖掘,學生就是一本“活教材”。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能只局限、拘泥于課本教材。殊不知,學生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了,我們可以從學生身上“取材”。
筆者在教學NSE(三下)Module 1 描述朋友內容時,將學生作為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同學,然后運用所學的目標語言進行描述。其中有些同學這樣描述: Hes my friend. Hes loud and very naughty. He is clever and he can make a plane. Hes short,but strong. Hes my friend——Jack.
因為描述的對象就是學生朝夕相處的同學,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對目標語言的運用也較為到位,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一舉多得,課內作業再延伸。
作業是學生勞動成果的“結晶”,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作業這一寶貴資源,為教學增添光彩。如:張貼學生英語手抄報、展示學生英語才華、評比學生優秀習作等等。
二、“活”用教師資源,促進文本理解。
1.豐富想象,教師本身也是“材”。學生本身是“材” ,教師本身也是“材”。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地取材。
筆者曾到翔安某農村學校送教下鄉一節示范課,在教學Whats the time? 一課是,老師用自己的肢體為示范,通過兩手的位置,感受整點鐘的動態變化。老師示范后,請一位學生一邊模擬鐘面,一邊問Whats the time?其他的孩子回答Its 3 oclock. 而后進行兩人小組的操練和游戲交流。活動雖然簡單,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最為巧妙地善用了身體的資源,孩子們在動一動,比一比當中,達到語言訓練的目的,可謂事半功倍。
2.捕捉契機,化“偶然”為“必然”。布盧姆曾經說過:“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可見,處理課堂偶然的意外事件無疑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挑戰。
筆者在教學NSE(三下)How many…關于11—15的數字單詞,以及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時,正帶領學生操練目標語句的時候,突然傳來“嘩啦啦”的聲響,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原來是一位同學爭先恐后為了回答老師問題,激動得站起來,不小心把桌子翻倒了。筆者笑著快步走到這位學生的身邊,邊幫他收拾文具邊問全班同學:How many pencils can you see?筆者引導學生數數回答:One, two, three,…,nine. I can see nine.接著,筆者示意讓學生上來幫忙收拾,同時用英語進行數數、問答。一時間,學生們的注意力從剛才的暫時分散又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了。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妙”用學校資源,豐富課外生活。
1.精心布置,讓校園環境也說話。例如,學校的宣傳欄、走廊、墻壁、樓梯轉角等,都可以布置各種與英語學科相關的各種“作品”。比如學生的作業展示、創造園地、手抄報展示、英語活動攝影展示、收集的各種新的文字圖片資料信息等,都可以成為校園環境的“??汀?。
2.走進生活,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開展真實的,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學生能接觸到更貼近學習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資源,獲得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如,學習完festival主題時,教師將西方的一些節日,如把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進行對比。
四、“智”取社會資源,拓寬學習領域。
1.靈機一動,明星也是好素材。筆者在教學NSE(一下) At the zoo.關于教學tall, short兩個單詞時,運用課件呈現了體育明星——姚明,以及著名演員——潘長江。通過課件的合成讓兩位名人呈現出握手的狀態。這樣一來,畫面上就產生了讓人滑稽一笑的一幕,學生們頓時被這種畫面所感染,都會心地笑了。于是,對tall, short兩個單詞的教學效果也就水到渠成了。
2.與時俱進,資源無處不在。無論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還是在布置課后作業,教師都要善于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有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走向社會,積累語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互聯網、電視等大舞臺,關心時事,獲取英語新聞資源。如:
2008北京奧運會主題: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Better City, Better Life.(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反思我們的教學,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資源,而是缺乏善于發現和有效利用教育資源的眼睛。只要教師對這些資源加以巧妙利用、靈活智取,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我們的英語課堂才會五彩斑斕,更具魅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2011年。
[2]童國嘉,《“生本化”課堂教學的理念探析和實踐模式》,《教學與管理》2007年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