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
【摘要】 數學作為初中一門基礎課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數學思維的養成對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也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但是傳統教學方法往往過于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本文旨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出發,創新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關鍵詞】 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標以及配套教材的頒布,對于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傳統的教學觀念必須也隨之發生改變,以適應新形勢下數學教學的教學模式,滿足其對于教師的教學要求. 當前的數學教學大多數還停留在單純課本教學,只強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階段,使得數學課成了很多學生眼中“呆板、枯燥”等的代名詞,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會很好. 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創新,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熱情,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好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轉變教學理念 實現師生之間的積極互動
教學理念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指導著教學活動的進行,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形成什么樣的教學模式. 因此,實施創新型教學方法,首先要轉變的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一直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了絕對的位置. 除了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師基本上不會做過多的延伸,局限于課本和課后習題的講解,這樣就容易造成學生被動的學習局面,同時枯燥的學習內容和數學公式等都會對學生學習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會產生討厭數學、害怕數學的情緒.
新課標要求教師建立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對待,教師起著組織和輔導的作用. 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問答、小組討論、動手實踐等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這樣才能通過平等的交流,掌握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并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答疑工作,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教導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創新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除了教學理念的改變之外,教學方法也應該相應地進行調整以適應新的教學模式.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多么重要的作用,對于數學學習來說也同樣如此. 由于數學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等組成的,許多學生學習起來會覺得有些枯燥,只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上要打破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和填鴨式教學法,積極引進多媒體教學和情景式教學法,增加課堂教學的魅力. 初中學生還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自我控制力還比較弱,如果只是一味的板書教學,學生很容易走神或產生厭倦,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講解“相似圖形”這節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展示生活中相似圖形的例子,在學生有了初步了解后,適時地引入相似多邊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同時組織學生討論舉例生活中其他常見的相似圖形的例子,最后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這樣既能使學生對于相似圖形有了直觀的認識,又能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學生的興趣激發了起來,學習效率自然會提高.
三、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開展個性化教育
我國一直強調“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但在現代教學實踐中還遠遠沒有達到這個要求. 初中數學教學也應該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打破教育模式的統一化、規范化,注意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盡量做到差異化教學和輔導,充分激發每名學生的潛能和興趣,避免因為教學的進度而挫傷某些成績不太理想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之逐漸放棄數學這門學科. 當然,若想真正做到課堂中沒有差生是不可能的,但是教師應該盡可能將班級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分類,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目標和刺激,讓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實現自己的目標,獲得成就感和應有的滿足感,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將枯燥的學習變成享受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
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也同樣重要,自由、寬松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身心愉悅,學生更容易創新思維、張揚個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盡可能多的可支配的權利和選擇余地,讓學生真正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建立起人人平等、和睦共處、情感融洽的教學氛圍,開展個性化教育,發揮學生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娟.把握新課程理念 探索開放式教學——初中數學開放題教學初探[J].網絡科技時代,2007(20):40-41.
[2]李麗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分析[J].現代閱讀,2012(8):194.
[3]李鄧祿.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觀念的轉變[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0):76.
[4]張軍亮.基于優化課堂結構改善初中數學教學[J].現代閱讀,2012(12):133.
[5]孫煥昭.新課改視野下初中數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10-11.
[6]包士祥.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觀察能力[J].中小學教育,2011(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