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構成,對培養學生計算機技能、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從中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入手,分析解決對策,旨在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促進計算機教學的良好開展。
【關鍵詞】中學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33-01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教學成為了中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隨著信息化進程的逐步推進,計算機教學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計算機教學的良好開展,因此,對中學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以改善與解決,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1]。
一、中學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教學目標缺乏良好認識
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計算機課程并非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中課程所占比例極低,有些學校甚至沒有開設,學校對計算機教學的忽視,使得教師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缺乏良好認識,教學過程中照搬教材,授課方式單一,課程缺乏生動性與實踐性,使學生對枯燥的計算機理論難以理解與吸收,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針對中學生計算機基礎較差、理解能力有限的情況,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簡化課程難度,提升學生學習熱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2.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不足
中學生通常對計算機課程認識不足,將計算機的娛樂功能作為學習的主要目標,課堂上的教學內容通常是枯燥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知識的吸收能力極差,在實踐課上,對老師要求的實踐操作采取應付心態,不跟老師的思路走,專注于桌面游戲,極大影響了教學效果。學生在計算機課程上的消極、被動態度,多因對計算機課程缺乏興趣所致,只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提升學習效果[2]。
3.教材更新速度慢
目前,中學計算機缺乏統一的大綱教材,編制機構根據指導性文件編排教材,導致市面上計算機教材多樣,不同學校、教師使用教材各異,教學內容缺乏約束力,且教材更新緩慢,落后于信息化發展,限制了計算機教學的規范化。
4.管理者缺乏重視
由于計算機課程被排除在基礎課程之外,學校管理者往往對計算機課程缺乏重視,無法在實際行動上給予計算機課程足夠的支持,課程安排極少,甚至有時還需讓位于數學、英語等課程,直接導致了教師、學生對課程的忽視。經費投入不足導致計算機設備滯后,使用年限極長,損壞率較高,甚至無法保證每位學生都有獨立的機器使用,兩人一臺的情況時有發生,無法保證教學效果,限制了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
二、解決對策
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的主導地位,將以學生為主體作為教學理念,選擇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適當減少理論課程的比例,重視課堂實踐,了解學生需求,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教學中心,如分組討論、針對學生需求教學等,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在課堂中應明確自身的教學地位,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課程結構,為學生提供得到鍛煉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轉變使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并給予指導與鼓勵,鍛煉學生實際操作能力,使學生從中得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產生求知欲,從而提升學習主動性,由被動接受轉化為熱愛學習,顯著提升對知識的吸收能力與應用能力,以滿足社會對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需求[3]。
2.規范計算機教學
中學計算機教學的根本目標不僅在于傳達計算機知識、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同時,對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亦是課程的主要任務,規范計算機教學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管理者應加強對信息技術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規范計算機教材,加大資金投入,規范計算機硬件配置,為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良好開展打好基礎。同時,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加強對計算機教學的監督、檢查,創新考核制度,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評定納入到績效考核當中,以提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實現計算機高質量教學[3]。
3.提升教師水平
教師在計算機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指導地位,教師的水平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計算機是一門理論性、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只有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經驗,才能使教學質量得到保證。計算機信息技術飛快的更新速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信息化發展,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綜合水平,不滿足現狀,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計算機知識與技能,并且在教學中將新知識融入教學內容,總結課程缺陷與不足,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同時應在業余時間參與教學培訓,不斷拓展視野,吸收新穎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提升教學效果[4]。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科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今教學中存在學生對課程的興趣不足、教材更新速度慢、管理者缺乏重視等問題,學校管理者及教師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重視計算機課程,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為中心,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同時教師應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水平,使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步伐,滿足社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紅娟.中學計算機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9(11):122-124.
[2]原冠斌,李燕紅.淺談中學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高考(綜合版),2009,17(13):136-137.
[3]王曉鴻.目標導向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2012,20(16):105-107.
[4]王珠珠,劉雍潛,李龍.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10(10)111-113.
作者簡介:
陳曉風(1971-),男,內蒙古豐鎮市人,大學本科,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專業,研究方向:中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