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證券投資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本文在分析《證券投資學》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教學方式單一、學校重視程度低、未能抓住區域資源優勢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爭取學校在實驗設備方面的投入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資源 應用技術型人才 校企合作
一、《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十分單一
許多學校金融證券專業的教師在上《證券投資學》時,采取的教學方式非常單一,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拿著課本或者用多媒體照著課本上的知識講講,學生則在下面或隨意聽聽、或盲目做做筆記,學生覺得索然無味。《證券投資學》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使用傳統的理論教學方式根本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若教師只是照著課本上的知識講講,學生最多只能學到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并且容易學過就忘。
(二)學校對金融投資類專業發展重視不足
許多學校的領導不重視文科類專業的發展,資金投入十分有限,相關系部多次提出購置金融投資類軟件、組建金融投資實驗室的方案也被學校領導以成本過高、實用性不強等理由否定。沒有自己的實驗室和相應設備,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課后自己練習、采用網上免費而功能信息不全的投資軟件,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未能抓住區域資源優勢開展教學
每一所學校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就會有不同的區位優勢,但很少有學校能夠很好地抓住自身的區域優勢開展教學活動,及時了解當地乃至省內、臨近省份各類企業對金融投資類人才的真實需求,并且利用好豐富的區域資源來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這樣一來,感覺就有點閉門造車,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金融投資類人才卻與區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脫節,難以得到當地證券公司、投資集團、具有投資需求的工業企業等單位的青睞。
二、《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相關對策
(一)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作為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實際上《證券投資學》可以采用非常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如可以學習證券公司每天開晨會分析市場信息的經驗,安排班里的每一個學生輪流在課堂上用五分鐘的時間分析近期市場大事,從而培養學生及時跟蹤市場的意識和能力。還可以使教學更貼近企業的實際,以班級為單位成立“模擬證券公司”,讓學生充當“公司”、“券商”、“機構”、“普通投資者”等不同角色,在模擬市場環境條件下從事投資、上市、并購等一系列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體驗市場、認識市場。此外,還可以采用上機操作、學科競賽、專題討論、學術講座、企業現場考察和企業實習等各種形式來上這門課程,如此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相信學生會非常喜歡,印象也會深刻許多,學過的知識就容易運用到實際中去。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技能
每當上市公司披露季報、半年報和年報的時候,就是證券分析師最忙碌的時候,他們要從大量年報的文山字海里,找出最具投資價值的信息,及時分享給自己的客戶,從而為客戶的投資策略提供指導性的方向。此外,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會經常性地對自己所關注的上市公司或關注的行業進行實地調研,如果經過調研認為該公司或該行業未來業績將實現大幅持續的增長,證券分析師就會撰寫出投資價值分析報告,向投資者推薦這類股票。作為金融投資類專業的學生,同樣需要掌握研讀年報的技能,掌握撰寫、利用投資價值分析報告的方法,也要學會通過構建技術分析指標體系,利用最有效的技術分析指標,找出證券市場的“黑馬”,還要掌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分析技巧,為企業挖掘最值得投資的項目。掌握了這些投資學的核心技能,無論學生將來是從事哪類投資工作,如證券公司投資分析師、企業投資項目分析師等,都會成為用人單位青睞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三)爭取學校在實驗設備方面的投入
綜合性的大學或者以理工科為主的大學“重理輕文”的思想已是常態,金融投資類的專業基本上每所大學都會開設,而且招生的人數不在少數,然而學生人數占比與學校資金設備投入不對稱的現象比較突出。許多學校《證券投資學》的授課都是填鴨式的課堂講授教學,原因在于學校沒有投資建設相關的金融投資實驗室,模擬演示、模擬實盤操作等實踐教學環節難以進行。此外,有的學校即便設立了相關的實驗室,但實驗室配備不全,大多采用的是免費行情軟件,如“大智慧”、“錢龍”、“同花順”等,這些免費行情軟件雖然大多可以滿足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的需要,但普遍沒有模擬交易的功能,信息不全面、信息滯后等問題普遍存在,并且缺乏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教學針對性不強。因此,相關系部應當采取各種方式積極爭取學校領導的支持,建設起專業實驗室,加強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投入,購置相應的實驗設備,購買和及時更新相應的證券模擬軟件,構建教學互動平臺,并且利用專業實驗室開展各類模擬炒股、模擬期貨大賽,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培養應用技術型金融投資人才。
(四)依托區域經濟優勢,加強校企合作
依托區域經濟優勢開展教學活動,了解當地的產業布局,善于利用當地特有的優勢資源。鼓勵經管類的學生選擇兩到三個自己感興趣、當地發展較好的行業作為重點研究方向,多學習與這些產業相關的理工科基礎知識,多去當地發展較好的企業參觀實習,了解各類企業對金融投資類人才的具體要求,使學生能夠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應當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市場需要的人才。一是把企業實習作為實踐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在相關企業建立實習基地,給每位學生安排企業導師,讓學生在不同學期進入企業學習不同的內容。二是把師傅、技工引進課堂,邀請企業資深業內人士來學校上課、開講座、開培訓班等,讓學生們領略到優秀業內人士的風采。三是充分利用資深業內人士的寶貴智慧和經驗,聘請他們指導對口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擬定和教材的編寫,讓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的更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從而使培養的金融投資類人才更加契合市場需要。
參考文獻
[1]楊建平.全程考核-實訓-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索——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8(16).
[2]王亦明,許文靜,陳世金.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證券投資學教學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2(36).
[3]康曉虹.基于多媒體技術開展《證券投資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02).
作者簡介:陳婉霞(1987-),女,漢族,廣西梧州人,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研究方向:國際金融、金融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