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萍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179-02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最苦的崗位。這學期擔任班主任之職,可謂是在艱苦中摸索,嘗到了苦與甜的體驗。班主任,一個沉重的名詞,一旦成為一個動名詞,也就是意味著最富有挑戰性與最耐久的工作,而我,雖苦卻樂在其中,因為班主任工作事件中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讓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有繼續努力的力量。下面談談班主任工作:
一、當好“心理醫生”,因人施教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確地進行心理上的輔導與疏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個學生的素質、才能、知識、個性和興趣等都是有差異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對某一具體問題、具體事物也有著不同的看法,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深入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朋友,熟悉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中間存在的問題,區別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對癥下藥,把“心理醫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細,達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誘。班主任幫助后進生不能急于求成,對暫時后進的學生要注意尊重 和愛護他們,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誘,教育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達到教育目的。對后進生,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尋找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鼓勵其進步。如我班唐啟彪同學有一次因與別人打架而使班級失去了學校的流動紅旗,拖了班級的后腿。我沒有訓斥,而是幫助他總結教訓,提高認識,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摯地對他說:“你因打架而影響了班級榮譽,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難過。不過,我從你的眼神中發現,你是憋足了勁,要為班級爭回榮譽。”我接著問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學保證?”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學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確的德育方法結合起來,特別要遵循心理規律,注重心理輔導,通過教育、疏導、啟示,使學生的思想問題得到解決。
3.重視心理健康,做學生的心理“醫生”。由于部分學生心理素質脆弱,導致了各種心理障礙的存在:表現在學習上的緊張、焦慮乃至恐懼;表現在人際關系上的懷疑、孤僻、嫉妒;表現在社會關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樂趣,學習、生活等遇到挫折時,就心灰意冷,苦悶不安甚至消極態度等等。針對這些現象,平時我就開展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如“學雷鋒、獻愛心”社區服務,勤工儉學等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現代意識、競爭意識,培養開拓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創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們在集體交往中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心境,促進學生個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調動學生主體參與是教育的有效方法
我在班級管理中的特點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性,以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藝術性、民主性、發展性。學生參與管理。
1.組織全體學生參與班級的管理。
在新組建班集體的時候,我班學生在學習了規章制度后,自己制定共同要遵守的班規、班訓。此后,我并不急于選班委,而是由每一位學生擔任一天值日班長,負責班級一天的學習生活,記錄班日志,每天放學前要有班長和我的總結,每一周要有周總結。遇到問題,交由班級大會討論解決。這樣做,就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管理者的角度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同時又能體驗管理者的社會責任。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樹立責任感,而且有利于學生學會自理,學會自律,學會自控,學會理解,更有利于班集體不斷修正腳步,不斷進步。
2.調動各方面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與德育活動。
盡可能多地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協助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組織的較典型活動如下:參加建國門社區的文明敬老活動;邀請國旗班戰士做報告,進行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期中考試后的學習經驗交流會,我邀請高年級成績優秀的同學以及同學的家長以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進行,學生反響特別好;利用班會時間讓學生到社會上去體驗雷鋒精神,尋找雷鋒,爭做雷鋒,不僅幫助他人,還要向路人采訪有關話題;國慶節組織主題為“偉大的祖國”攝影或繪畫比賽;教師節除發動學生慰問現任教的教師外還要求他們去各自學校看望以前的老師,也可邀請學生以前所在學校的教師來參加班會,共享教育資源;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發揮了創造力,鍛煉了能力,也提高了認識水平。當然,在平時班主任還要善于觀察把握教育契機,隨時召開多種形式的班會,可以走出去,請進來,這樣的教育效果往往最有效,我就曾經在東城區德育現場會上做過一節以“邁好高中生活的第一步”觀摩班會,班會效果很好,學生因此很快進入了高中生活的角色。這樣,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尋找真理,得出做人的道理,并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高素質的品德高尚的人。
3.學生參與評價。
在學生主體參與了各種德育活動的基礎上,由學生參與對自己、他人、班集體的評價,使德育活動更具有方向性、規范性、完整性。我曾經組織學生展開對于班委的評價活動。先由學生制定了班委的評價標準,然后制定了一些調研題目進行調研。調研之后,把調研的結果反饋給班委會,并向全班公布。然后學生共同制定下面的目標和行動計劃。這樣,在學生用高標準參與評價他人的同時也進行了一次自我教育,也成為一次自我完善過程。與此同時,我經常在每一個學期走過一個階段時,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明確了自己那些地方進步了,那細地方還需要改進;也使學生更加明確了正確的方向,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怎樣做,從而向德育目標靠得更近。
4.學生參與科研。
搞科研是為了使教育達到更好的效果。科研的主體是學生。所以科研課題的制定都應是從學生的實際和社會的需求出發而制定的。既然這樣,科研就不能一廂情愿,應該得到學生的認可。我的德育科研工作是這樣做的:在向學生講明了科研的目的和對他們成長的幫助后,向學生進行調研,征求意見(包括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困惑,或者身邊感興趣的事……)。還要引導學生與科研教師共同學習相關的理論,自覺地調整自己,自覺地配合投入科研,以達到科研的最好效果。同時,科研的目的就是解決實際問題,要隨時進行總結,并在現實中應用科研成果,使科研工作行之有效。我在參與整體構建課題研究時,輔導學生寫的論文多篇獲獎,其中有幾篇登載在《我的選擇》中,全國發行。我也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