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峰
【摘要】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作為語文教學,我們要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質量,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作文水平。本文從鼓勵學生閱讀、通過活動拓展學生視野等方面對小學作文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 作文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84-02
新課程改革以來,給作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那么如何借新課改的東風,綻放小學作文教學的新光彩呢?以下是本文對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幾點探索,僅供參考。
一、將閱讀與寫作巧妙結合在一起
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要充分意識到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現行的語文教材與傳統語文教材相比,其篇目眾多,所以我們難以在課堂上抽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閱讀各種名篇佳作,如果將其作為家庭作業,又怕學生敷衍應付,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探究一個兩全其美的有效方式了。比如,我們可以這樣來做:在每周的一、三、五都給學生布置點評類的作業,教師首先要精心選擇一些適合六年級學生閱讀的文章,要求文質兼美、篇幅適中、情節性強,讓學生先自己默讀一遍,通過查閱字詞典的方式解決生字和生詞,然后注釋拼音之后對文章內容加以解釋,之后再次朗讀,從中選擇精美的語句進行摘抄,并寫出點評。從中間畫一條線,左邊寫摘抄,右邊寫點評。這樣的閱讀方式類似于讀后感,對于學生閱讀質量的高低,只要看一下點評即可。久而久之,有助于達到一石三鳥的良好效果:一是幫助學生積累大量詞匯,改善學生作文語言蒼白的不良現象;二是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對字詞進行點評,理解字詞的妙用,從而可以更深的感悟作者思想,體會文章人物的心理及品質;三是對學生進行良好熏陶,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為閱讀名篇、點評名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模仿的過程,可以在無形中影響學生自己的寫作風格,從而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對于曾經點評過的文章,學生肯定已經經過了自己的深思熟慮,所以對文章內容更加深刻,理解也就更加透徹。例如,一位學生閱讀了一篇800字的文章后,竟然寫出了500多個字的點評,而且語言流暢、句子通順、言之有理,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教學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要想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需要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只有具備豐富的想象力,才能促使產生豐富的感知意識,從而提高作文品質。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這樣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一是提高學生對事物表象的感知能力,事物表象是在真實事物的影響下,用語言方式對學生腦中原有表象進行再創造而形成的一種新表象的心理過程。所以說,想象力是建立在原有感知基礎上的,以原有表象為轉移,如果學生腦海中缺乏原有表象,那么他們的想象就會變得膚淺與狹隘,反之,如果原有表象越豐富,那么學生的想象就越深刻。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以更好的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二是用生動的語言來豐富學生自身的語言,為學生想象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是啟發學生想象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情感豐富,那么學生就容易進入廣闊的想象境界,并感覺如臨其境。
三、通過活動拓展學生的寫作視野
通過批改作文我們發現,學生的選材比較傳統和老套,大都是小學時爸爸背自己上醫院、媽媽下雨天送傘等毫無新意的話題。通過這點我們發現:學生不會觀察周圍的生活,也不善于發現身邊的真善美與假丑惡,這恰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學校生活與家庭生活的單調和乏味。實際上,如果一位學生剛從外地旅游回來,他筆下的世界將變得鮮活與生動,他的腦海中也充滿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我們不能帶學生到很遠的地方旅行,但是完全可以通過豐富校園課外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如:春秋游、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為希望工程義賣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良好時機,語文教師要好好利用這些機會,讓學生趁熱打鐵寫周記或日記,這樣所取得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此外,我們還可以經常組織趣味性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寫作靈感,降低學生寫作的難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例如,在閱讀《山中訪友》之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讓學生在校園中尋找相應的景點,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段文字,寫完之后對著景點進行朗誦。這樣的教學方式充分激活了課堂氛圍,學生紛紛變得活躍起來,都主動到校園中進行觀察。有位學生在觀察“爬山虎”之后是這樣描寫的:“爬山虎哥哥,你是如此的堅強,再強的風也打不敗你,再大的雨也無法讓你妥協,我被你堅強的意志感動了,被你濃濃的綠意感染了,你的清涼好像已經滲透到了我的心里。”通過觀察和描寫,學生的思想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升華,激發了他們對生命的感悟。
四、趣味評價激發學生寫作熱情
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我們可以嘗試采用趣味評價方式。首先,給學生自評自改的機會,發揮學生主體優勢。當學生完成一篇文章后,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重點是尋找錯別字和病句,看看還有沒有能夠改進的地方,對自己的文章進行初步的完善,對自己的作品打一個客觀的分數。其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互改。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將自己的作品念出來,供大家參考評價,其他小組成員對該同學文章的表現手法、中心思想和文章結構提出自己的意見,進行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積極主動,都想在同學面前表現一下自己,于是會主動將大家的意見記錄下來進行認真修改,使自己的文章獲得更高的評價和分數。最后,教師要注意評語的重要性,使評語具有啟發引導的效果。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的努力和能力進行合理的評價,做到評語恰如其分,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使評語能夠打動學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另外,評語除了熏陶作用以外,還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義,讓學生懂得如何作文、如何做人。
總而言之,我們要將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通過創新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手段多角度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子啊寫作中尋找方法,享受寫作帶來的快樂,在寫作訓練中獲得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武宏鈞.新世紀小學作文教學的三大走向[J].語文教學通訊,2004,(25)
[2]郭根福.淺談小學作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黑龍江教育,2001,(12)
[3]郭根福.試論小學作文教學中必須明確的幾個觀念[J].天津教育,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