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驍 余亞男 任潔
【摘要】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一直處于會計學界中很難完全攻克的課題之一,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管理層和相關人員的利益,對于經濟宏觀調控及激發經濟迅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探究會計失真的內部與外部因素,并進一步提出了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 原因 對策分析
一、前言
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的形成與提供違背了客觀的真實性原則,不能正確反映會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的發展,會計工作作為現代社會中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在經濟工作的重要性正逐步增強。但是,近些年來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國內外的企業多次被傳出會計信息失真的丑聞,涉及的金額數目巨大,直接影響投資者及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妨礙了企業的發展進步,對社會也帶了很多的負面因素,影響了社會的安全穩定,導致稅收和國家資產的大量流失。因此,研究會計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是加強會計管理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狀況及其原因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市場內部競爭日趨激烈,會計失真問題也日益嚴重。會計信息的虛假性影響到企業財務信息決策的正確性,從而無法真實的反映出會計主體的經營成果或財務狀況。它的表現形式主要為:原始憑證虛假,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費用失真,資本不實,盈虧不實,稅金不實,財務賬目管理混亂等狀況,它直接影響到企業會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還可能讓腐敗的行為在企業內部滋生,從而嚴重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的會計管理體制不夠合理
在當前的會計管理體制下,企業內部的財務部門及會計人員的數量都是由企業高層管理者負責設置與配置的,企業內部的管理者自行決定他們的職務、薪金及福利等。在這個管理體制模式下,企業在發生經濟利益的工作過程中,財務人員很容易被企業高層領導直接制約與控制,必須按照領導的下達的命令進行財務工作。所以,財務人員的正常工作環境嚴重受到影響,在會計賬目上進行虛假操作,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不斷呈現。還有的會計人員為了自身的工作業績和職稱的提升主動迎合領導的安排,明知違反了國家的相關的財務法律法規,還要對會計信息進行弄虛作假,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有序的發展環境。
(二)相關的會計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
伴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不斷探索和發展,我國已基本建立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但隨著市場發展、經濟運行以及新情況、新問題的不斷產生,現行《會計法》部分條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日益凸現,讓現行的法律法規呈現出滯后性和局限性。會計從業人員在遇到新的會計情況時,會采取更為靈活的處理方法,這就為會計信息失真創造了環境與可能性。此外,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科學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會計法律法規體系中出現了諸如部分條款內容滯后、某些法規操作性不強等問題,有些會計法規內容描述不夠清晰,在處理財務工作中會計人員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業務操作,造成會計行為的隨意性,而且企業的監督體系不夠完善,更是讓企業在會計失真問題上鉆空子,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損失巨大。
(三)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嚴厲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會計工作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推進會計改革與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相應地,加強和推進會計法律法規建設的任務也更加艱巨和復雜。當前會計法規建設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一些會計從業人員知法犯法的現象日益劇增,究其原因是對違反人員處罰力度不夠。會計人員在領導唆使下進行違反職業道德的財務工作,反映出內部監督體系不夠完善。證監會在通報上市公司2012年年報監管情況中指出仍有部分公司業績真實性存疑,信息披露有效性和針對性不足,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占財務問題的比重較多。同時相關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還不完善,對相關責任人的界定還比較模糊,對違紀、違法的打擊力度明顯不夠,民事索賠制度急需盡快建立和完善。
三、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面對會計信息失真直接帶來的嚴重經濟損失的后果,企業的管理層要清晰的認識到為了保證自身公司長遠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加強企業對高層領導的管理的監督權,提高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理解,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體制,保證經濟活動中會計信息質量,爭取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年底財務審查中不出現。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一)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企業應該建立一套適用于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制度,是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有效的前提。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首先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機制,監督的人員要分工明確,確保職權分開,相互制約,主要包括記賬人員、審批人員、保管人員等,在企業發生重大經濟決策的時候,決策者和監督者要相互配合監督,降低金融風險,提高決策水平。其次要確保會計工作人員負責內容適當分離,盡可能避免出現會計從業人員做假賬,任意篡改和舞弊會計信息等狀況。最后要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在企業內部加強審計機構建設,完善監督機構人員配置,安排人員按計劃進行內部審計工作,有效減少信息虛假,以避免會計信息失真。
(二)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近些年,隨著會計失真的案例頻發,反映出需要國家進一步健全完善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準確地界定會計法律責任主體,明確每個主體的責任人,進一步完善相應法律責任的主要承擔方式。企業還需提高對會計法律法規的意識,加強對會計信息的監督。根據目前的政策法規依法辦理會計業務,加強執法力度,如有發現違反會計法律法規人員,執法人員辦案中按照依法辦案、違法必究的原則進行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為財務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
(三)強化會計人員隊伍建設,推行會計工作全面電算化
會計人員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會計人員直接決定著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企業管理者要想確保會計工作及會計信息質量,就應當把工作重心轉投于加強會計工作人員的素質建設工作。企業還應在招聘會計人員時嚴格按照考試制度,選擇專業能力強、富有職業道德的財務人員。企業財務部門還要加強對會計電算化和網絡建設,通過實行會計業務電算化,減少了企業領導及其他部門的直接干預,還可以克服手工操作出現的失誤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
參考文獻
[1]岑俊峰.淺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J].會計師,2014,(2).
[2]魏琳.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對策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2).
作者簡介:景驍(1988-),男,漢族,山東萊蕪人,空軍勤務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軍隊財務;余亞男,空軍勤務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任潔,空軍勤務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